当前位置:
中国义乌 > 网络问政 > 议案提案

议案提案

人大代表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政协委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查询

编  号:
主  题:
年  份:
领衔人:
附议人: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6号
建议主题 关于筹划农民收入倍增 加快实现城乡共富(民盟集体提案 重点提案)的建议
代表姓名
王正附议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奔赴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新阶段。在义乌这样的先富地区,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当下,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具有比较好的条件。均衡发展的重点在于针对性的缩小城乡之间、镇街之间、城镇居民内部之间和农村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核心和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从公开数据来看,2005年义乌农民收入全年增幅首超城镇居民,当年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2013年开始,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自2005年以来,连续17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城乡收入倍差从2005年的2.46:1缩小至2021年的1.88:1;但是由于基数原因,城乡收入绝对差不降反升,从2005年的11275元,扩大到2021年的40507元(未考虑不变价格,下同)。要达成高质量的共同富裕,需要花更多时间研究“三农”工作,研究并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21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结构占比为:工资性收入48.86%,经营净收入30.28%,财产净收入11.82%,转移净收入9.03%,相比对于2005年的工资性收入39.77%,经营净收入46.90%,财产净收入8.83%,转移净收入4.50%,结构优化相当明显。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比较,2021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201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收入而言,义乌农村落后城镇于8周年。在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大的时候,想要维持农民收入相对数的领先和加快绝对数的收窄,必须通过政府治理手段。通过跨市场周期的宏观调节和资源配置的社会主义调节,才能推动高质量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从义乌实际出发,具体从七个方面入手。一、规划为先,科学布局。“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只有了解谁是当前的农民、谁是未来的农民,才能对农业农村工作有真正的把握,制定的农村经济发展计划才能落地落实,农业产业政策才能接地气有实效。建议以镇街为单位,开展“三农”专项调查,为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好基础准备。二、改善供给,优化结构。义乌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的内生改革。首先是土地资源的供给改革,整合联片集中,把分散的土地资源聚集化,通过返租倒包或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清晰产权,招大引强。其次是农产品的供给改革,农业结构要优,农产品品质要优,才能赢得市场。另一方面推动政府端的“三农”供给改革,2007年以来财政累计投入农林水项目的直接资金80.8亿元,但从效果来看与社会预期还有差距,只有具备高起点高效率的农业产业整体规划,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和多跨调节供给才能有效有果。三、吸纳资本,金融驱动。农业金融,包括农业保险、农业贷款、农业投资都是农业跑起来必不可少的血液和体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农村金融需求”,金融办等部门需要谋划农村金融体系的集成和扶持农业金融政策的落实,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资金的持续注入。财政政策发挥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跟投。农业投资需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招引。 四、形成规模,提升效益。我们的农业改革一直是小改小革,推广的小型机械,其生产效率几十倍的落后于大型机械。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化,需要用大公司制来加强农业成本控制,把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几何数级的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连片的土地规模基础上,实现机械化规模和单品种养规模,最后形成品牌规模,最大限度的单位节约成本,提升农产品溢价。按照世界银行披露的美国农业从业人员226.7万名完成24亿亩耕地农业生产的信息,我市农业如果能达到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十分之一,2021年全市耕地面积16551公顷,只需要农业种植人员2360人。庆幸的是,义乌具备消化原有的本地户籍农业人口,将其转化为城镇居民和产业工人的产业条件,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五、培育龙头,提升推广。美丽乡村需要产业支撑,需要自身造血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化农产品加工、开拓农产品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与农民分享利益,又能稳定市场供需,还能在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和稳健农业产业盈利等诸多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像李祖这样的美丽乡村,只适合当盆景,不适合复制和推广,最简单的一点,如果每个农村都像李祖这样,平均下来,还能吸纳多少客流和资金流。唯有大公司制、农业龙头企业制,规模化集约化,才能从根本上提供三农的繁荣样板,才能提供可以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六、培养新农,培育人才。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的双向流动,农业人口不能只是净流出,长期只输血不造血,“三农”必然贫血。“三农”不只是要金融增量,还需要人力资源,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增量。新型农民队伍的培养,决定了农业的未来。从农业的供需链条来看,金融资本、电商平台、农批实体、种养殖和农业机械专业技术、渠道商销售商、策划、管理、计会统、网络运营等等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留驻,是义乌农业实现华丽转身和凤凰涅槃的核心要素。七、数字加持,改善供给。信息社会,最大的公平就是信息获取的公平。以农产品电商为抓手,重塑和提高农业价值链水平。只要建立起标准化体系,就能建立起品牌效益,就能对接全国大市场,依托于信息化,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可以无限放大;只要讲好义乌农业故事,善于营销策划,农产品会比规模化工业制造的流水线产品的收益高出几个数量级。运用好义乌发达的电商和快递业优势,推动新兴的冷链物流延伸,用政府的有形之手,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和中间环节成本,在信息流、仓储物流、资金流、商业人流的义乌特有的比较优势叠加下,可以做大做强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并且形成区域农产品品牌效应,再造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专业市场,走出专业市场的一条新路。            在义乌,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社会福利均等化全覆盖。统筹城乡发展近二十年,义乌城乡待遇差距不断缩小,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无差别,在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节点,需要普惠为底,最惠为基,进一步创新改革开放,跳出农业规划“三农”发展。建议制定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可行的有效的途径。扩中需要重点关注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构造,不断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创建农村的橄榄型收入结构;提低需要重点关注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补贴和生活保障,针对性的提高落实到人的补贴会更有效果。只要抓住了牛鼻子,以义乌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义乌干部的执行能力,我们一定可以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率先提交高分答卷,高质量提交可复制可推广的义乌模式。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解决类别:A 王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筹划农民收入倍增 加快实现城乡共富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一)背景介绍。2022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042元,绝对值排名金华第一,全国县(市)排名第六;城乡收入比为1.85,比2021年缩小0.03,在金华排名第五。四项收入结构占比为:工资性收入48.90%,经营净收入30.25%,财产净收入11.81%,转移净收入9.04%,相比对于2005年的工资性收入39.77%,经营净收入46.90%,财产净收入8.83%,转移净收入4.50%,结构持续优化。但是,2022年义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在金华排名第九;城乡收入绝对值差距达39933元,存在较大的城乡收入差。 (二)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城乡共富政策体系。2021年,我市获评全省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单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更加凸显。先后制定《义乌市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义乌市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化缩小城乡差距试点打造城乡融合共富义乌样板工作方案(2022年)》《义乌市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上下协同合力推进农民增收。去年,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从二季度开始一直处于低增长水平。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未来乡村的若干意见》,优化农业农村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局先后走访调研100余个行政村,开展问卷调查500户,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资产、村民收入情况,以及存在的典型增收困难;与国调队多次分析数据统计情况,查找增收的痛点、难点;配合国调队完成新一轮样本户调整。 3.深化“提低”聚力低收入农户增收。目前,我市有低收入农户3376户4402人。202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20元,增速10%。去年,针对低收入农户开发公益性岗位55个发放补贴8.83万元,发放幸福增收岗1345人次40.35万元,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消除年收入1.26万元以下贫困现象。 二、办理情况 (一)开展农民增收调研。走访调研10个样本村,会同国调队、镇、村和统计员,逐户分析统计数据情况。先后召集镇(街道)、部门增收工作会议3次,研究农民增收举措。与国调队定期进行工作对接,确保增收与统计工作有效衔接。将农村农民收入指标纳入红旗攻坚考核,重点考核样本村数据统计质量情况。 (二)制定农民增收行动计划。起草《义乌市2023年农民增收工作行动计划》,围绕四项收入,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发展乡村产业、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聚全市之力,助推农民增收。 (三)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带领镇(街道)分管领导,到武义县学习低收入农户增收方法(去年武义低收入农户增幅15.3%,金华第一),主要学习项目带富。与统计局、人社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经常性工作对接,重点讨论收入渠道挖掘、公益性岗位和幸福增收岗等岗位设置,新增公益性岗位40余个。将增收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季度考核内容,重点考核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使用情况、增收项目谋划情况、结对帮扶工作开展等方面,督促镇街做实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 三、下步计划 (一)开展“三农”专项调查。组织开展乡村特色产业调查,包括特色种养业、特色手工业、特色小吃等,调查内容包括乡村特色产业区域布局、生产规模、品牌质量、产业主体、消费流通等。组织开展宅基地专项调查,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编制数据台账和利用现状图件,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宅基地规模、布局、权属、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提供有力支撑。 (二)持续改善供给、优化结构。出台《义乌市关于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意见》,迭代升级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系统,完善退出和监管场景,通过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动土地资源集中连片整治。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持续稳定。落实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确保“农林水支出”逐年增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到 6%。 (三)金融助力农业产业项目发展。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新增玉米种植保险,探索茶叶种植、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施政策性融资担保财政补贴,市财政按照政策性融资担保发生总额的0.5%给予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同时对“三农”主体开展的单户500万元及以下的担保业务,再给予0.5%的担保费补贴。全年争取省级农业“双强”项目3个以上,招引5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5个以上,农业农村项目投资额达到7亿元。 (四)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战略合作,强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培育,合力推进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个以上。开展省级“三基地”创建,落实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提高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 (五)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的奖励力度,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金华市、义乌市级分别给予200万、50万、10万、10万的一次性奖励。启动百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健全逐级培育、动态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名单库,摸排重点培育对象38家,今年拟新增义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六)深化乡村人才培育。强化农创客联合会平台建设,新增培育农创客200名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次以上。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拓展农村电商、家政、保健康养等内容,培训技能人才2000人次以上,开展农村妇女共富能力提升培训2000人次以上。 (七)加快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强化数字乡村引领示范,持续推动“浙农”系列重大应用全面贯通。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建设。深化农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持续推进“绿禾网”等电商平台建设,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225个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民增收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0日 ​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