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为本,強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商联集体提案)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6号
建议主题 关于创新为本,強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商联集体提案)的建议
​ 义乌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高达65%以上,饰品、无缝针织、工艺品、服装、袜业、印刷包装、玩具、化妆品、文体用品、拉链等传统特色产业仍然是市场出口的主打商品。近年来,我市以高质量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目标,大力实施新一轮“贸工联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土地要素供给,加强小微企业园建设,推动数字化改造,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面对互联网新经济的时代特征,消费者需求更加丰富、多元而快速,义乌传统产业受人才和资金等因素制约适应快速变化压力明显加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包括社会提供更多“实打实”的创新支持政策、支撑平台和服务载体,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为此,我们建议:一是降低政策门槛,加大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把政府扶持政策着立力点放在鼓励企业和行业创新上,降低政策门槛,提高扶持政策有效性,让传统产业的中小微企业也能享受政策红利。总体看,当前对企业扶持政策比较多,但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能“够得着”优惠政策不多,能享受到就更少。如,技改补助门槛高,中小微企业很难直接享受。二是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形式,鼓励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重大创新活动。可优先选择义乌重点、特色产业进行试点,继而推广到全市传统产业。三是发挥协会作用,助力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升级。义乌传统产业以小商品为主,许多行业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协会在提供专业性服务上有天然优势,可以快速整合行业资源为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持。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搭建更多产业服务平台。如,可以由行业协会负责组建若干专家团队,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技术(工艺)创新等行业共性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四是加快校企融合,服务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义乌本地大专院校坚持“立足义乌”、“融入义乌”办学特色,开设更多对接义乌产业的专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智力和人才支持。还可为各产业提供专业的系统的培训,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教育提升问题。五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加大“专精特新”及“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特别是义乌传统产业中许多产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份额,在这些传统产业中选择上述两类企业进行培育,对引导传统产业整体转型,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六是强化金融支持,破解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微企业拥有土地、厂房等抵押物的占比不高,应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产品创新(标准、品牌)技术创新(专利)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推进中小微企业信贷“增氧”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为中小微企业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创新与发展"关系,把更多力量聚焦到企业和产业创新上,以更大力度推进义乌传统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提案者:工商联界别全体委员 提案负责人:王*胜 提案联系人:何*明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经信局、财政局、科技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工商联界别全体委员: 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关心,正如提案中所说,面对互联网新经济的时代特征,消费者需求更加丰富、多元而快速,义乌传统产业受人才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压力明显加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包括社会提供更多“实打实”的创新支持政策、支撑平台和服务载体,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我们认真研究了您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反馈如下: (一)降低科技创新政策门槛。2023年2月,我市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从6个方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第一部分为积极培育创新主体,鼓励企业申报科技主体,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省科技小巨人等科技企业称号及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第二部分为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开展科技研发项目、积极承担省级、国家级科技部门项目;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加强招商项目研发机构建设。第三部分为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鼓励申报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对“百博入企”、外国专家工作站、海外工程师给予政策支持。第四部分为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浙中科创走廊义乌科技城、光电创新城“两城”建设;鼓励科研院校来本市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进独立法人研究院建设;支持实验室建设;加强双创平台建设;支持“科创飞地”建设;对镇街三类创新综合体评价排名前30%的镇街给予奖励。第五部分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开展科技合作与成果产业化;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对获得国家、省科技奖的给予奖励第六部分为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推进科技企业贷款;鼓励国有资本设立义乌市科技创新母基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创新券兑付资金。该政策总结了近年来政策实施经验,将助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二)修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经信局已完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新修订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除了保留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各项奖励,还降低了技改补助门槛,由原来的设备投资额满500万改为入库投资满500万即可,同时提高了技改补助力度,根据技改项目的绩效对技改项目实行差别化补助,最高补助可达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0%。新修订的高质量发展政策还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入围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的,给予牵头企业150万元的奖励。 (三)采用部门推荐和企业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征集基金项目。2015年我市出台了《义乌市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设立政府产业基金,成立产业基金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财政局。2016年2月为争取与省产业基金合作,根据省厅要求,经市政府同意,设立义乌市产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产投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作为我市政府投资基金统一出资、管理的平台,目前实际已到位资金2亿元。自2015年设立政府产业基金起,我市基本上采用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的模式,无母基金直投项目。先后设立了科发创业投资、浙科汇富创业投资、安芙兰股权投资、通杰股权投资等四个子基金,四个基金总规模为4.985亿元;已投资具体项目38个,其中义乌本地项目18个;投资金额4.0463亿元,其中投资义乌本地金额1.79亿元;涉及信息经济、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创等多个行业。 (四)正式挂牌成立义乌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2023年3月,我市正式挂牌成立义乌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践行协会“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发挥协会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保护广大的企业合法权益。协会成立后,已先后为多家企业解决难题。协会的某理事单位,其公司账户被法院查封,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联系协会反映问题后,协会会长与义乌法院、金融办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后给予企业账户解封,公司经营得以顺利开展。某公司作为债权人提交申请破预重整,但是却迟迟未能启动,便向协会寻求帮助。协会积极与法院、经信局进行沟通,最终在协会的帮助下破产预重整得以正式启动。 (五)组建数字化改造方面专家顾问团。为营造数字化改革氛围,我们组建了专家顾问团。充分发挥浙智专委专家指导组、金华智研院等技术资源以及中国移动等8个数智化改造集成服务商能力,指导企业开展智能诊断及能力成熟度评估,不定期开展现场走访调研,对有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求的企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今年以来,我局顺利召开金华市“未来工厂”联盟 2023 年行业高峰论坛(义乌站)、义乌“智能工厂”暨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会,组织企业赴华为、浙江中控、宁波雅戈尔等企业学习了先进经验。 (六)不断深化产学研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我市正在顺利推进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已集聚管理、项目团队人员112名、工程博士28名,已征集义乌产学研项目68个。2022年,科技局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7家技术转移中心,组织技术专家入企服务350余家次。 (七)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给。金融办推出了政策性担保“总对总”批量化业务“普惠保”,对1000万以内的小微贷款实行“见贷即保”。同时针对汇率避险业务需缴纳保证金占用资金成本,落地政策性担保汇率避险业务,并结合我市实际全省率先扩面至个体工商户和外综服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与25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专项担保额度17.58亿元,已累计落地281户,金额3.49亿元,共为客户减免保证金34920万元,减免担保费用698.4万元。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公共信用平台,建立“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信用应用机制,在全市28家银行全面推广“信易贷”。2022年底已推出127个“信易贷”产品,授信金额398.26亿元,发放金额247.07亿元,惠及7.42万户自然人和2.7万户市场主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不断更新迭代各类政策,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以更大力度推进义乌传统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义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27日 ​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