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义乌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打造更具竞争优势营商环境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37号
建议主题 关于提升义乌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打造更具竞争优势营商环境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市场化、法治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尤其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要素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唯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才能焕发城市发展活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全市新一轮以改革促发展中,要做到市场化驱动发展与法治化规范发展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化的导向作用,利用市场化的价值功能,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发挥法治化的规范功能,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义乌市场配置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系统性不够,对全产业链招商缺乏深入研究。二是国际化不够,和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走访接触太少,推介不够。三是专业化不够,对市场政策把握、项目分析等钻研不深不透。四是运用市场化的能力不足。为此,面对这些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义乌市委需总结近年来自身发展的经验与不足,明确将市场化和法治化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法治的关系,发挥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作用,以法治化推动经济发展,用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议:一、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全面清理有碍资本进入、制造市场壁垒的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文件。平等对待国有、民营、外资各类投资主体,确保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强化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不断改善我市经济发展结构。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确保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二、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优化政府职能。但是当下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和执行机制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需进一步加强有关机构配合联动,精简和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提高办事效率。 三、建立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机制。 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十分关键。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做到规范执法。行政执法应严格遵循比例原则,既确保执法目的的达成,又尽可能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严禁滥用权力,减少不必要的执法检查,规范必要的执法检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干扰。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随着政府职能不断向服务型转变,中国社会愈来愈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来承担部分公共事务的管理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职能。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社会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润化剂”和“助推器”,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部门行政化干预,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应积极发挥中介机构在社会信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中介机构是社会信用治理的重要载体,借助中介机构改善社会信用水平,增加社会资本流通,提高市场效率,从而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改革办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楼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义乌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打造更具竞争优势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义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一)综合评价持续领先。连续两年作为唯一县级市列入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城市,多项指标领跑。在工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中,义乌名列第五,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连续三年在省发改委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高分,处全省县(市)第一档。 (二)改革举措亮点纷呈。“互联网+监管”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涉外服务一站式改革、商事登记改革获国务院通报嘉奖。2个案例入选2022年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无证明”城市改革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六个一”(办事“一次不跑” 、需求“一号响应” 、监管“一网通管”、政策“一次到位”、信用“一网通享”、服务“一生相伴”)工程全力打造“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一流营商环境获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二、办理情况 今年,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会上,易炼红书记指出,要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省,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打造最优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环境,让浙江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政府服务最高效、干部作为最担当、法治保障最有力、经济生态最健康的营商环境最优省。 围绕省委工作部署,聚焦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总目标,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五年整体跃迁”的进度安排,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改革顶层设计。一是拟定改革总体方案。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优,以“第一等”的追求,贯彻落实《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围绕营商环境指标评价、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制定《义乌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二是实施“十大专项行动”。聚焦企业之需、企业之困、企业之难,谋划实施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行动、企业办事无忧行动、项目服务全链集成行动、企业安全闭环治理行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行动、执法效能提升行动、企业服务全链条优化行动、人才“引育用留”综合行动、要素精准供给强化行动、公共服务提质行动等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领导领衔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专班,明确了专班组成和六个专项小组的工作分工。由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分管市领导协调解决任务推进中的堵点问题,推动部门高效衔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部门根据方案责任分工,细化节点目标,挂图协同作战,形成一体推进工作格局。 (二)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紧扣商事登记智能化改革,打造全省首个商事主体全类型全周期智能登记系统,申报内容削减80%,部门审核步骤从5个压缩至1个,企业开办便利度大幅提升。高质量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有序推进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实现餐馆经营、食品销售等11个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一件事”联办,今年全市通过“证照分离”改革方式共办理办件26144件,同比增长24.88%。率先全面取消履约保证金,切实降低政府采购参与门槛,为供应商企业有效腾出周转资金。 (三)持续优化政务环境。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持续推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线上办事平台的迭代升级,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创新合同数字化、招标投标数字化等改革举措,不断简化政务办理程序,降低办事门槛。聚焦均衡服务,持续提升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政银合作点,扩大基层政务服务覆盖面,构建城乡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聚焦政务出海,着力解决跨境办事难点,以“一网通办”平台为依托,整合海外联络站、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等境外服务网络资源,创设海外服务驿站,开辟跨境办理、政务出海的新服务、新通道、新模式。 (四)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聚焦流程规范,出台《简易程序案件办理规定》《文书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执法办案规范22条意见》《执法记录仪使用考核办法》,全量使用省统一办案系统,对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明确,实现执法标准化、规范化。聚焦多跨协同,积极与各门沟通协调,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建立案件移送、协商等机制,理顺跨部门执法办案流程。聚焦执法监督,定期对执法记录仪使用及内容质量进行考核赋分;加强对案件违法主体、违法事实、法律适用、自由裁量等方面进行审核。 三、下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易书记“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的要求,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聚焦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加快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一)对标指标体系,推动综合评价争先创优。营商环境评价是衡量“一号改革工程”成效的最直观结果。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BEE)10个指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18个指标,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补齐短板、做长长板,打造一批全省领先、具有义乌特色的营商环境“第一方案”,滚动提升指标评价结果,力争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二)围绕痛点堵点,实施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深化线下“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 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和线上“民呼我为”、“智哨”指挥等应用,梳理分析企业之需、企业之困、企业之难。针对企业问题、需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行动、企业办事无忧行动、项目服务全链集成行动、企业安全闭环治理行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行动、执法效能提升行动、企业服务全链条优化行动、人才“引育用留”综合行动、要素精准供给强化行动、公共服务提质行动等十大专项攻坚行动落地生效,切实为市场主体解难题、增活力。 (三)立足义乌特色,打造国际一流贸易环境。对标德国杜伊斯堡港、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着力放大自贸试验区、国贸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加快制度型开放。紧紧抓住数字贸易新形态、服务贸易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迭代升级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探索培育“跨境+直播”“保税+直播”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集拼新模式。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和第六港区集装箱运营中心,开展“抵港直装、船边直提”试点。 (四)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拓展改革深度广度。聚焦急用先行、实战实效,坚持以数字化手段破解改革难题、提升治理水平,在推进全面贯通、综合集成、建章立制等方面再突破,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迭代升级大安全综合监管智治、i人才、义码治理等一批特色场景应用,立足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多跨协同,推动场景应用归并整合,深耕综合集成“大场景”,推动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全力打造数字营商高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