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106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从2013年的39个社区,到目前的101个社区,社区区划更加精细,辐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办公条件有所改善,自治水平逐步提高,纽带作用不断显现,服务功能逐渐拓展。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功能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一)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发展上仍然对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用心性不高。(二)社区工作者待遇有待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特别是3年疫情以来,“5+2”,“白加黑”成为常态,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大量工作,但整体待遇却停滞不前,增长机制形同虚设,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年收入相差甚大,导致整体认同感不强,许多优秀人才只把社区当成跳板,而不是当成创业平台,使得工作用心性难以调动,影响队伍稳定。(三)社区建设投入有待加大。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总量尚显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为居民服务的平台缺乏。有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足,社区办公经费的紧张,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管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职能部门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机构,只是强调“工作进社区”,简单地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行政事务下移多,由此导致社区面临检查考核多,工作任务多,致使社区管理陷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好”的境地,社区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社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意见:(一)完善政策法规,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应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通过制定政策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的市场机制,激发公民的社区精神,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管理带来保障。(二)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参加社区建设。一是向优秀的社区基层工作者提供上升空间,给予一定比例事业编制,加强认同感;二是进一下完善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建立社区工作者交流轮岗机制,取长补短,以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三)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确保社区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建议将社区办公经费按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按必须比例增长;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同时,实行“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工作经费进社区。(四)创新社区管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潜力。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将社会公益性工作、服务性工作社区回归为社区的本职工作,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强化工作考核考评,落实部门共建共荣职责。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工作格局,以增强社区的实际工作潜力。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3-08-11 | ||||||
承办单位 | 民政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傅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社区治理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及成效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基石,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自2001年成立社区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社区建设,特别是去年开始,我市积极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多措并举落实社区治理:1.推动组织体系下延。组建小区“微治共同体”,统筹凝聚散布在小区的业委会、物业企业、在职党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组织和治理力量,基本形成市-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动体系格局。2.深化智治场景应用。完善数据归集和反哺社区治理机制,深化“乐众惠民”“智慧宾王”“友好丹溪”等社区服务数字化平台开发,构建需求即时感知、问题及时处置、事后评估监督的工作闭环,打造组织形态与发展形态、社会形态、治理形态更加耦合融合的党建统领“现代社区”建设样板。3.挖掘融合治理力量。推行“小区集结”行动,通过外部注入和内部挖潜形式,分门别类、有力有效组织社区“能人”“达人”,建立实体化常态化运行机制,引导其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作用,有效激活社区治理细胞,为社区注入红色动能。4.锻造社区骨干队伍。重点围绕履职能力提升开展示范培训和重点培训,街道(镇)重点围绕岗前和日常业务开展普遍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1遍,市民政局对新进专职社区工作者开展不少于3天的集中脱产培训,街道(镇)对其他专职社区工作者轮训1遍,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归属感,调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者作为沟通和联系群众,畅通社情民意第一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加强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我市历来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11年就出台了关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文件,全市实行统一的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区工作者工资提标,近些年我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水平一直位于金华地区前列。2019年我市出台《义乌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确定我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为上一年度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5倍水平。2020年,我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年平均工资为9.8万元(不含由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 2022年,我市面向优秀社区干部定向招录1名公务员,2023年,面向优秀社区干部定向招录1名事业干部,进一步打通专职社工晋升渠道。 二、 办理情况和下步计划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立足现实,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就相关内容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进行了沟通,目前,我市正在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下一步,我市将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建设现代社区,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体,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关于社区工作者待遇问题,因统计部门不再出台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导致我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工资一直无法进行提标。我们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上级也非常重视,经过多次调研和努力,确定了专职社区工作者年平均工资基数参照标准,接下去,我们会根据上级文件,尽早出台我市的实施细则,尽早按新标准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新的待遇。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在招录街道(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时,继续拿出一定名额面向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打通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社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4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