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68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建议
全市共有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52个民族成份的少数民族同胞16.19万人。现就义乌市中小学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如下建议:一、增加基础教育供给,保障少数民族在义乌入学权利义务教育是形成国家认同的最重要途径,是推动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有力武器。少数民族子女在义乌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建议增加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让尽可能多的流动人口在义乌入学;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平入学权利,打击以各种借口推诿不接纳少数民族入学的行为;探索在义少数民族特殊困难群体入学通道。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全体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建议义乌市教育局加强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相关培训,增进教师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了解;促进全体师生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特殊习俗;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个性化帮扶。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建议结合推普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儿童的个别化辅导,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组织发动教师党员,在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社区组织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为沟通有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相应培训。四、传承民族文化,构建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市有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美美与共校园文化氛围的良好条件。建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选择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学校,建设示范点;结合班队活动,发掘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资源,展示民族文化;结合“双减”工作,联合多元主体开展民族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教育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 272号朱委员提案办理意见(答复)的函 朱委员: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对您提出建议的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局推行阳光招生政策,增加基础教育供给,保障少数民族在义乌入学权利。同时,各中小学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相应课程,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受到民族文化的美的熏陶,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学校均能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例如五爱小学近年来共邀请近20位来自不同民族的家长参与民族课程研发,编写教案,给学生讲各民族有关服饰、建筑、饮食、待客、药品、舞蹈、语言等特色。但是,目前各校关于民族文化教育的成效差距较大,部分学校相关教育仍有待加强。 二、办理情况 针对该问题,我局目前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课堂阵地建设,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与语文课、道德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历史课等有机融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找准各学科教学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结合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眼入心。二是依托少先队活动,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少先队活动中,将民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新时代好少年。三是加强民族融合教育。组织各学校通过民族融合教育“进校园、进活动、进课程”,让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通过“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学情攻坚”,邀请不同民族家长进课堂,把思想品德课打造成推进民族教育的主阵地。 三、下步计划一是用好“第二课堂”。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到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之中。二是谋划特色主题活动。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各中小学开展 “六个一”专题活动:读一本民族团结的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新歌,看一部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宣传片,听一次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开一次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队会,办一期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黑板报等。通过多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尽情绽放。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义乌市教育局 2022年10月17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