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139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提高国企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居于我市产业链创新链重要位置,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市国企研发投入显著增长,规上国企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729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6721万元。但是目前国企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国企创新引领的作用仍待加强。一、存在问题1.研发投入水平仍待提升全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国资控股企业数量占比较低,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服务业、特一级建筑业国企共46家,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仅8家。其中规上工业国企共9家,有研发投入的仅3家,2021年1-11月8家规上国企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数仅0.01%,大大低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值3.25%。规上服务业国企共36家,有研发投入的仅5家,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仅0.55%。还有义乌市深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深圳国资控股、义乌国资参股)、义乌市陆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部分国企虽然开展了研发活动,但营业收入未达到升规标准,无法纳入研发经费统计。2.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全市国企中,建立科技创新部门的少,没有形成长效投入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4家,其中国资控股企业仅3家(义乌市恒风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义乌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资参股企业3家(浙江金正检测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蜜蜂集团有限公司)。从企业规模上看,规上国资控股企业46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2家,正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仅1家,且均为规上服务业国企。义乌高新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时承诺投产后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3%、3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际2021年1-11月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仅0.86%,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差距较大。3.创新动力亟需强化国企多居于垄断地位,生存和发展压力小,对国企高管的晋升激励、考核机制中更注重企业经营业绩,自主创新考核力度还不强,决策行为容易短期化。而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具有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不确定且收益滞后等特点,无法给企业带来短缺业绩提升,企业高管缺乏开展科技创新的动力。二、意见建议1.激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考核引导。国资部门要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全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重点企业科技投入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可在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用好用足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探索虚拟股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投、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激励方式。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成果后,可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规定,对核心骨干人员实施奖励。科技成果转化新设公司时,经批准核心骨干人员可持有成员企业股权。2.强化国企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国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国资、科技、税务等部门完善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国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指导其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国有企业要围绕主营业务和发展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并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三是设立国有企业创新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联合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成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创新创业领域,培育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3.支持国有企业高水平引才育才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招才部门要支持国有企业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支持申报国家人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省“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获得认定的,按规定给予资助支持。二是加强科技人才经费支持。支持国有企业落实人才认定、工资待遇等相关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支持力度。国资部门对企业新引进高层次特殊人才所需工资额度予以支持;督促企业落实高层次人才应获得的薪酬、福利等待遇,提供足额的研发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组建团队、承担科研任务。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1 | ||||||
承办单位 | 国资办、科技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傅委员: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国资办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国企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2020年义乌国资发起设立弘海科创园,聚焦于推进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引导政策且具备充分科技创新属性的中、早期成长型项目落地义乌。园区成立以来,持续围绕义乌当地半导体、光伏、LED显示、医疗器械等产业基地进行“补链强链”项目引进,努力促使“义乌制造”向“义乌智造”转变,目前科创园已引入达新半导体IGBT模块等项目。义乌市水务集团通过启动“小厂大匠”系列活动,目前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水务特色的全方位“小厂大匠”育才品牌。公司目前已累计开展课题研究109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5个,争取国家重点研发经费266万元;已累计举办“小厂大匠”论坛20余期,创新项目研究58项,已发表论文80余篇,成功申报专利32项,且正在申报专利17项。二、办理情况为提高我市科创能力,义乌国资按“一部门一园区一基金+专业机构”模式,持续引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以基金招商为手段,引入独有技术与生产线,招引高层次人才,从而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和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生产、技术研发、贸易、物流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持续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义乌水务集团通过建立“职业双通道体系”,实施“师带徒”,开展“技能比武”,完善企业技术人才挖掘与培训机制,打破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瓶颈,完善成长机制。三、下步计划今年将持续推进固聚智能项目、彩色软性亲水接触镜生产基地项目等项目的引入与建设。产投集团将新谋划高新科技产业园一期、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期、生命科学园、数字经济产业园4个高新科技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超22.5亿元。义乌市水务集团将继续推进“小厂大匠”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公司技术攻关与人才培育。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国资办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国资办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