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123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稳定和提升我市枣产业发展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南枣又称京果,义乌三宝之一,以义乌大枣这个特有品种加工而成。清代曾列为“贡品”,名扬京都。在义乌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区均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尤其在东南亚更是做为滋补珍品,深受欢迎。近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义乌青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2018年9月,我市人大有关代表专题视察义乌市传统农产品保护与开发工作,并形成《关于传统农产品保护与开发情况视察意见》;随后,我市出台的《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至2020年,全市青枣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义乌南栆2021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随着义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山地、园地、林地被划入为基本农田。受国家规定基本农田不得种植多年生经济林的政策制约,很多青枣种植基地改种其他农作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被整治的枣园主要有:城西东红村等村300亩、北苑万村等村200亩、后宅全备村150亩、江东金村100亩等共计750亩,接下去还将面临整改的有后宅下万220亩、鹤田150亩、俊塘150亩、苏界150亩、城西楼下200亩、上溪溪缘山庄100亩、义亭石塔二村300亩、廿三里活鱼塘100亩、赤岸行草生50亩,共计1500余亩,虽然大部分枣树由市内新种植户移栽,但还是有一定数量流向市外。枣农的积极性受挫,影响南枣产业健康发展。为稳定和提升我市南枣产业,特提出以下建议:一、稳定大枣产业基地:义乌大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好好保护。由于已划入农保区的大枣基地大多在小山坡,土质较差,种植粮食作物产出较低,因此建议对于已划入农保区的大枣基地用套种农粮食作物,既执行了国家政策,又保护了大枣基地。政策要有连续性,建议建立义乌大枣产业保护专项基金,对保种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管理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应连续多年扶持;维护对现有的枣园稳定,三年南枣振兴行动已取得明显成效,必须巩固和稳定。 二、 扶持枣产业产业组织,加强地理标志管理。经过努力,南枣地理标志已在农业农村部2O21年第431号公告,借此东风,应重视大枣品种优化、种质资源保护、避雨栽培、及传统工艺的提升、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加快连片枣园的建设和管理。组建区位优势和专业的科研力量,组织专业的科研攻关团队,共同为枣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形成合力。三、扶持枣文化产业, 注重枣文化宣传和旅游。建议建立枣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园,弘扬义乌枣文化,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定期举办枣文化节,形成浓厚的枣文化氛围。发展枣生态旅游产业,吸引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到义乌观枣、摄枣、品枣,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与入城口广告,作好全方位宣传推广工作。 四、加强执法,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在各个窗口避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委员:吴志强、陈永亮、何飞鸣、龚洪建、贾斯玮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1 | ||||||
承办单位 | 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解决类别:B类 吴委员等5位委员: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枣产业发展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稳定和提升我市枣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枣产业发展,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支持农业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意见的通知》,扶持范围覆盖大枣种植到南蜜枣加工,相关部门也联合出台了《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发展义乌大枣生产、振兴南蜜枣产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在扶农政策的推动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义乌枣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建立义乌大枣产销一体化体系。(1)新开发义乌大枣种植基地超2000亩,在非粮化和非农化整治下,全市枣园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实施义乌大枣优质资源保护,建立义乌大枣母本园2个(后宅金鹤村、北苑万村),其中北苑万村的母本园因农村改造已种植在我市其它枣园;积极示范大枣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展义乌大枣品种的提纯复壮,推广枣大棚避雨栽培技术。(2)投资1000万元新建3个南蜜枣标准化加工示范基地,日可处理鲜枣13吨,实现传统工艺和现代机械的融合,有效提升南蜜枣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传承义乌南蜜枣加工技艺。(3)成立枣业协会,发布五项团体标准,推动义乌南蜜枣标准化生产。(4)举办枣文化节,组织南蜜枣展销,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义乌南枣取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义乌枣、义乌蜜枣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办理情况1.关于枣园面积和地理标志管理摸底新增义乌大枣种植情况,今年预计新增枣园200亩,指导我市义乌大枣种植,同时,继续扶持义乌大枣产业发展项目,2019-2022年累计补助枣园近500亩,政策辐射新增枣园2000亩,另外积极协助枣业协会申请义乌南枣地理标志,并于2021年6月取得,2021年积极筹划义乌大枣种植保险,于2022年3月开通保险。2.关于行业监管和市场打假一是对标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实施推广《义乌大枣生产技术规程》、《义乌南枣加工技术规程》等团体标准,成立义乌枣业协会,建设南蜜枣加工基地,培育“义乌南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举措,推进南蜜枣产业的标准化引领、规范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二是强化监管,促进质量提升。对南蜜枣行业生产加工单位加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加强流通环节市场倒逼,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争取实现南蜜枣行业“阳光加工”,一手抓严格执法,一手抓示范引领,促进南蜜枣产业提质提标。三是落实责任,推动社会共治。严格落实镇街的属地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通过食品安全“四个平台”形成镇街部门合力,加强南蜜枣质量的巡查和监管。落实企业的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枣业协会作用,推进南蜜枣行业社会共治。 3.关于枣文化宣传和旅游在景区村庄创建工作时,为具有相关产业的村庄进行专业的旅游模式发展指导,在评定工作时,也对具有特色产业经济的村庄进行相关的加分,评定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并对其予以适当补助,鼓励特色村庄发展,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三、下步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生产加工标准化、打造优势品牌,重点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和义乌大枣产业保险的投保、理赔工作;对南蜜枣行业生产加工单位加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加强流通环节市场倒逼,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积极研究扶持旅游业的新政策,持续与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合作,全年投放旅游宣传推文和各类信息,打造广播旅游微节目《主播带你游义乌》,全方位做好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实现义乌南蜜枣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义乌市枣产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枣产业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0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