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82号
建议主题 关于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的建议
江、河、湖、塘水清,岸边植物茂盛,景色优美。从治水、护植入手,营造鸟语花香、人水相依、生态和谐、宜居宜商宜游的义乌新农村面貌,奋力打造展现义乌版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助力共同富裕义乌版的新农村生态示范样板。建议:1.探索制定生态修复制度,妥善处理生态、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大力度对江、河、湖、塘治理,运用生态修复措施,提高生物自然净化能力,优化水质。3.大力保护和培养植被多样性。从水生、陆生,乔木、灌木、草地的品种、颜色多样性加强保护和培养。并宣传引导,实地走访,广泛动员社会企事业、民众积极参与,营造保护和培养植被氛围。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自规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陈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的建议》已收悉,经与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会商,现答复如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耕地保护方面,2016年起开始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耕地保护全面进行经济补偿,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耕地保护奖补标准为120元/亩*年;2018年起开展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1个,涉及83个行政村,包括农用地综合整治子项目41个、建设用地整治子项目115个、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子项目68个,有效提升了耕地等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绿化方面,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我市通过通道绿化、山体绿化、河道绿化、城市绿化,开展新增百万亩绿化、千万亩森林提质等项目,不断提高绿化面积,助力生态修复,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矿山治理方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7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开工率和验收率均达100%;有效消除了废弃矿山安全隐患,增加了绿化面积,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改善水环境方面,我市2020年就已开工建设义乌江美丽城防工程,并于2021年圆满完成。同时完成堤顶游步道铺设和堤岸两侧绿化、景观打造,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创建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以渔治水、以渔兴水、以渔美水”,广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着力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从“十三五”开始,共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向全市水域放流以鲢鱼、鳙鱼、黄尾密鲴为主的鱼苗10000万尾,对净化我市公共流域水质、维护库区生态平衡、增殖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市将统筹推进开展以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耕地保护方面,计划启动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与苏溪、大陈镇对接,谋划以大陈江流域为项目区争取省级全域工程,稠江街道已初步谋划杨梅院村争取市级全域工程。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同农业农村和建设部门对接,结合当下正在抓的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争取每一个全域工程项目联动开展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提升等工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向发力共同推进局面。森林绿化方面,全面强化公益林、天然林管护责任。组织实施公益林和天然林建设、生态护林员等资源保护工程,做好天然林停伐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发放工作。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助力生态修复,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生态节庆活动,着力提高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自觉,着力营造崇尚生态文明、倡导生态道德的社会氛围。改善水环境方面,计划在义亭镇江岸村义乌江边改造新建提水泵站一座,为水系循环、提高水势、农业灌溉提供保障,同时正在谋划义乌江提防亮化工程,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下一步将配合镇村做好生态绿化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的日常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计划在义乌市国有水库及公共水域放流夏花苗种(花白鲢、黄尾密鲴)共计约1600万尾、冬片苗种(花白鲢、青草鱼)约74600斤,进一步提升水生生物经济物种种群资源量,改善和优化放流水域的水生物种种群结构,发挥生物治水功能,有效改善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养护水域生态环境。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