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领域多用烧结空心砖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62号
建议主题 关于建筑领域多用烧结空心砖的建议
墙体材料主要分为四类:烧结制品、加气制品、陶粒制品和混凝土类。随着我国提倡装配化建筑力度不断增强,各类板材也开始研发生产应用。从60年代采用人工古制青砖,70年代开始全面使用粘土红砖。1984年国家开始推行墙体材料改革,全国县级城市成立专门墙体改革办公室,旨在保护耕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大力推广从烧结实心砖向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发展。随着我市城市有机更新建设发展,拆掉了一大批70-90年代建筑物,产生了巨量的建筑垃圾,一栋一栋漂亮的新楼房拔地而起。但是这些新建的漂亮建筑大多采用加气砌块做为墙体材料,老百姓普遍喜欢使用烧结砖做为墙体材料,却没有使用。烧结制品是以工程废弃土、页岩统称建筑渣土为主要原材料烧制而成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35%以下空洞率可以用来承重墙使用。50%-60%空洞率烧结空心砖和砌块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墙体材料,属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墙体材料。加气砌块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经加水搅拌,由化学反应形成孔隙,通过浇注成型、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多孔硅酸盐制品。加气砌块有重量轻,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我市的建筑领域,老百姓自建房基本上采用烧结砖块,在建筑领域因施工快捷综合造价低等原因,房企较多采用加气砌块。据了解建筑企业也不喜欢使用加气砖,建议我市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在工建领域多使用空心烧结砖,少用加气砌块,理由如下:一、在住房户接受度方面,加气砌块存在隔音差、易开裂、渗水、室内空气差等缺点。二、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烧结多孔砖、空心砖以及烧结砌块在源头生产可以消纳我市产生的大量渣土,在建筑物拆除后,烧结制品可以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小;加气砌块生产上无法消纳渣土,在建筑物拆除后,进入环境后因其含有水泥、铝粉等原料,对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三、近年来,我市开展砖瓦行业整合提升,引进自动化隧道窑先进生产技术,烧结砖生产技术不断在进步,产能基本能满足我市建筑业需求。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经信局、建设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一、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产业概况 2018年以来,为加快淘汰烧结砖轮窑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促进我市墙体材料行业健康发展,我市开展了全市烧结砖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通过整治提升,共计拆除轮窑19座, 腾出落后产能指标近7亿块标砖, 布局点从21家减少到3家。目前已整合提升的三家企业,分别是福田街道浙江方源建材有限公司、苏溪街道义乌市垚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稠江街道浙江义乌市金墙科技有限公司,均已通过省级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烧结砖行业可达到最大产能6.5亿标砖规模。据对建筑行业砖瓦需求的调研,近三年我市对烧结砖需求相对稳定在4亿标砖左右。砖瓦厂主要承担了墙体材料供应、建筑废气土消纳、污泥消纳应急处理等功能。我市全市砖瓦厂每年可消纳废弃土130万吨以上,约占总建筑废弃土10%左右,缓解了一定的废弃土处置压力。另外还承担了部分污泥应急消纳的功能。 二、建筑垃圾、渣土处置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10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所,年处置能力430万吨。其中7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主要处置拆房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3座砖瓦厂主要利用渣土制砖,同时通过工程回填、道路垫层、复耕复绿等方式对工程渣土进行综合处置利用。 三、下步工作思路 1、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推广 根据《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新型墙体材料,是指以非粘土为原料生产的,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和能源等特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墙体材料。在法律层面,烧结多孔砖、加气砌块,均属国家鼓励、支持、推广应用的新型墙体材料。烧结多孔砖、加气砌块两种墙体材料,在强度、硬度、重量、隔音、保温、防火等各方面性能各有特点和优势。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从依法行政、公开公平的角度,目前暂不能偏向某一类墙体材料开展引导宣传,只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处置能力 加快推进义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3.9亿元,占地约122亩,采用全封闭、工厂化生产模式,建筑垃圾处置规模为130万吨/年,目前项目已开工。通过项目建设、工艺提升、拓宽处置渠道等方式,在建设义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基础上,构建“1+10”资源化利用处置格局,年处置能力可达560万吨,打造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形成制砖、制砂、回填等多种利用途径的处置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市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和水平。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