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61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个自古就有又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行业,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2021年度我市全年产生垃圾总量(不包括建筑垃圾)175.6万吨,其中回收废旧再生物资40多万吨,2021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92.8957亿件,我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每年也产生了大量的再生物资。再生资源回收在缓解资源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牵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塑造绿色低碳美丽义乌新场景未来五年的生态蓝图,我市近几年又连续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县(市区)。因此,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标准及规范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高价值废品(如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流向拾荒大军,形成非正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低价值废品(如废玻璃、废木材、废纺织品等)则与其他生活垃圾交织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回收利用,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既浪费资源又造成处理的压力。目前,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范化程度低、分拣技术水平低、经营分散、缺乏现代信息与物流技术、部分品种回收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竞争机制。建议各镇街对已审批或已存在的回收企业实施黑白名单管理,引入创新型企业,制定和完善考核机制,在名单限额内实行优胜劣汰,通过考核竞争来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二、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行业标准。对无证照的回收企业加强整治和取缔,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淘汰。三、创新回收模式,鼓励行业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回收。全面推动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两网融合”,提高回收利用率。鼓励采用预约上门、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商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集团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解决类别:A黄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义乌市当前实际从事再生资源(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高价值回收物)的回收网点和各类打包站约为140家。经估算,义乌市每年废纸交易量约为90万吨,废铁交易量约为42万吨,废塑料交易量约为2万吨,粗略估算年交易额约为31亿元。 为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会同市环境集团,拟对我市居民生活垃圾的可回收物源头减量、末端回收处置、全程精细化管控开展全新的“1+14+N”再生资源三级回收管理体系建设,预计今年成稿并向市政府汇报。该体系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应分尽分、应收尽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整体思路,以信息化建设升级为驱动,有效达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实现我市再生资源行业运营规范、数字转型,税收增加。 “1+14+N”三级回收管理体系建设,将针对再生资源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复杂、文明创建难等特点,明确一家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实施单位(拟为市环境集团),出台行业管理办法和体系建设标准,对我市各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回收人员进行备案制管理,将工业垃圾的分拣处置、再生资源的回收交易(包括低价值物的回收)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其中“1”指一级单元即实施单位;“14”指二级单元即我市下属14个镇街区域的分拣中心(包括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N”指三级单元即在各镇街区域内所设立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回收人员。此外,体系将打造数字信息云平台,在各分拣中心和回收网点铺设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实时采集的全市各分拣中心和回收网点的交易数据,汇总再生资源行业的实时数据,实现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数字经济转型。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商务局 2022年6月17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