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58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加强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劳动实践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于辛勤劳动之上。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但经过前期调研,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存在问题:1.学校、家长思想上不重视。不少家长和学校在观念上容易把劳动跟文化知识学习对立起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似乎一切都要围绕文化知识学习和考试展开,才被看成是“正事”,其他事就被看成是影响学习深究根源,有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片面性认识,主要是由其偏执的应试教育观念所引起的。2.劳动实践教育主体过于单一。目前的劳动实践教育主要依赖学校,而家庭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十分缺位。绝大多数家长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当作唯一的目标,所有家务劳动都不让学生做,甚至在劳动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错误引导。如何改变家庭和家长的劳动实践教育观念,是一个难题。3.监督机制缺位。劳动实践教育不应只是教育局的事,应该联合多方力量,助力劳动实践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有专门的机构开展监督,督促劳动实践教育的全面落实。建议:1.转变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部门要加大劳动实践教育宣传力度,改变家长学习“知识本位”思想,转变劳动实践教育观念,引导学校与家长参与到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2.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认真督促落实。有关部门要引导学校将劳动实践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保证劳动实践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通过学科融合创新劳动实践教育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特色劳动实践教育活动。3.要多开展各种公益劳动、校园义务劳动,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双减之后,家长们要充分利用好孩子们的周末时间,引导孩子们参加志愿服务,学校要强化课程实施中的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如可开辟校园农场种植角,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农业劳动。4.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教育协同机制,让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三方面教育形成合力。5.大力做好劳动实践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注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化引入专业教师、老农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劳技课教学,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6.加强评价督导机制,完善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例如,上海市开展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发挥“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功能,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级联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廿三里21号建议答复的函 朱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格局。 (一)常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各学校均已开设每周一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各校还通过社团活动等途径开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二)制订实施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制订了《义乌市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建议清单》,各学校在此基础上推出本校序列化的劳动实践作业清单,每日或每周布置完成,把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实践要求落细落实,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三)扎实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义乌就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占地近50亩的毛店劳动基地。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下,义乌新建学校均标配“校园农场”,又建立研学基地作为校外劳动基地的重要补充,目前已形成以“劳动基地+校园农场+研学基地”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新格局。每年寒暑假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办理情况 与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新要求相比较,我市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确保学校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召开校务会,专题研究劳动教育事项。做好劳动教育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风险排查、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工作。制定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积极开发选修课程、课外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周的安排和实施等为重点,研究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并形成行事历。教育局将对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价。 (二)做好专题研训,提升教师劳育意识与能力。对120余学校劳动教育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24学时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分专题培训,以经验推介等方式推广劳动教育先进学校的工作经验与做法。每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或教师综合素养比赛,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教研组建设,做好劳动教育必修课优秀课例开发工作。 (三)注重学科融合,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鼓励学校以“劳动情境+学科”或“学科+劳动因素拓展”的方式在学科课堂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开设家政、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校本课程,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实施。与之相配套,全市已有71所学校建设了“责任田”“果园”等劳动实践场所;大部分学校班级内均设有“生物角”;50余所学校建立了STEAM工作室和其他劳技专门教室。 (四)依托综合实践学校,落实校外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日”,用于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集中开展劳动教育,从而把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实践活动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毛店劳动教育基地、戚家军纪念馆、森山健康小镇、陈望道故居、缸窑古村、七一村等中小学研学基地资源,由义乌市综合实践学校统筹各学校以集中与分散形式实施。 我市现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劳动教育组织与管理。制订实施《义乌市劳动教育行动方案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劳动教育具体要求及实施要点。 (二)制度化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工作。用好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大力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浙江精神。 (三)认定“义乌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让先行者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作用。 (四)加强劳动教育督导。把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督促学校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落实好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清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劳动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理解!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义乌市教育局 2022年6月15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