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56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提升心理咨询室使用效果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患上不同程度心理疾病人员也越来越多。媒体上关于自杀、恶意报复社会、婚姻家庭关系恶化、儿童身心发展受限等等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一项调查结果,到2020年心理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约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对人们进行心理干预也迫在眉睫。根据前期调研我发现:1、我市各镇街都设有心理疏导办公室,装修的也很温馨,但是实际真正使用起来的并不多;2、宣传未到位,社区(居民)不知道镇街有心理疏导部门;3、心理咨询师的配备缺乏。由普通非心理专业工作人员兼任,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心理咨询的需求;4、各镇街卫生院目前还未设置心理门诊室,门诊只设置针对生理疾病治疗为主。为此建议如下:1、加大心理咨询室在社区(居委会)居民中的宣传力度,使得辖区内居民知晓心理咨询室的职能及联系渠道,以便其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心理问题时可第一时间通过心理咨询室这一渠道得以疏导;2、在心理咨询室的人员配备上:有条件的单位部门可配置专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同时与卫生系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卫生系统心理咨询的专家与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座谈交流,解决居民日常心理咨询问题;广泛吸取热心公益、具有一定心理咨询知识和生活阅历的社工进入心理咨询室,将其作为心理咨询室开展日常心理咨询的主要力量。3、要建立和运用社区网站、微信、微博等公众号自媒体交流平台,打造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平台。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引导居民,为居民上排忧解难。4、卫生系统医共体牵头单位,助力基层下属单位开设心理门诊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卫健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廿三里19号建议答复的函朱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心理卫生健康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心理咨询室使用效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心理健康管理需要各部门、各阶层以及各群体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由市政法委牵头,我市已初步完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平台搭建。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内设市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心灵港湾,统筹协调全市心理服务建设并面向社会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室内环境温馨,制度健全,并设有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85255444,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系统及诊疗设备等。在各镇街矛调中心、部分村(社区)已完成心理服务站及心理咨询室建设,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栏),同时在每个心理服务站安排一对一专家排班制,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二、办理情况1.成立市心理卫生协会。由我局负责业务指导、民政局监督管理、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成立了义乌市心理卫生协会,以全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为骨干,积极吸纳法院、公安、司法、学校等领域心理专家以及社会心理咨询师组建成协会成员队伍,目前在会成员已达80余人。同时开展常态化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及专业水平。2.补齐镇街心理咨询师人员紧缺短板。以市心理卫生协会为技术支撑,鼓励镇街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心理卫生协会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由协会负责安排心理专家成员每周定期下沉镇街心理服务站,为辖区居民、街道工作人员、特殊人群等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及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咨询。目前,已有江东、城西、佛堂等3个镇街顺利开展技术服务合作。3.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已在全市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等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做好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对全市设有精神心理科医疗机构加强专业技术指导,注重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严格执行初诊报卡制度,并加强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此外市精神卫生中心今年新增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进一步提升全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康复服务能力。三、下一步计划1.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在全市扩大宣传,不定期推送心理科普信息。借助“世界睡眠日”、“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日不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宣传力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精神卫生防治知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工作,扭转老百姓理解上的偏差,让老百姓意识到,进行心理咨询并不是“看病”,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晓率及自我保健意识。2.优化完善设施设备。与各镇街进一步扩大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积极投入咨询室设备配套资金,合理设置室内布局,按需配置相应的咨询工具,使之能够契合群众的基本心理服务需求,营造安心、放松、舒适及私密环境,切实增强咨询室的实效性。3.壮大建优人才队伍。整合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片区民警、人民调解员、机构社工,以及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力量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安排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开展服务技能和心理知识业务培训,提升其识别常见精神障碍、开展疏导、危机干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理解!欢迎继续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 5月13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