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缝内衣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51号
建议主题 关于无缝内衣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市无缝内衣产业订单呈“井喷”式增长,营业额、利润也随之增长,企业利润率普遍保持在10%左右。但经调研发现,我市无缝内衣行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产能配置不均衡,产能扩张与产能闲置并存。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和接受订单数量不同,出现了反差:一部分企业产能不足,纷纷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产能;而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产能没充分发挥,出现设备或产能闲置。调研显示,全市现有2万多台无缝内衣机器,真正满负荷运转的不超过1万5千台。二、抢单加剧低端竞争,品牌意识不升反降。之前,在订单富足的背景下,多数厂家盲目扩大生产线,而忽略综合竞争力,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离职,独自设厂、抢人、抢单、价格战的现象时有发生,已出现恶性竞争苗头。三、生产成本明显上升,边际利润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上游原材料成本翻倍提高,有些材料甚至上涨了150%以上;同时,技工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人力成本快速攀升。在此背景下,企业投资回本时间拉长,不计流动资金成本,仅测算新增机器即使满产能运作时,投资回本也需要五年时间左右,但许多新增企业的设备靠按揭取得,由此各种风险明显增加。四、疫情反复,市场需求预期不明确。目前,无缝内衣行业主要给国外贴牌生产,赚取低端加工费,出货价在10-30元/件的人民币区间。相对于东南亚与印度等国,我市用工成本、硬件、技术无大优势,后续订单存在不确定性。一旦海外疫情趋稳,订单流失的可能性较大,面临企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并存的风险。因此,希望经信局、商务局牵头能对义乌市无缝内衣产业扩能进行指导,将此次订单回升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避免疫情期间再出现口罩行业等昙花一现的现象再次发生。建议:一、构建产业数字云图,引导企业产能有序开发与抱团合作。夯实数字经济改革的经济“产业中脑”基础平台。一是加快真实采集、实时处理、跨场景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产业云数据分析能力。依据“执照机”用电采集等数据,强化真实数据集成,实现产业数字化云图构建,实时监测产能及预警报告。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环评、金融、用电审批等综合措施,对新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间在接单、生产方面的合作,统筹存量产能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规避有些企业在产能不足时的临时扩能,或订单不足时的竞价抢单。二、创新智能“快返”,加快中国制造与海外消费者“直联”。一是引导企业构建无缝内衣产业“订单+设计+供应+产能+运输+仓储+配送”的智能闭环,提升基于数字化智能平台处理能力,协调订单、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等多环境协调,打造“快返”生产新模式。二是加快“未来工厂”引进速度,提升产能分配与供需智能化平衡,利用龙头企业创新设计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三是依托互联网、海外仓、境外营销网络等加强产业链、物流链的全球布局,发挥好新业态与供应链创新结合效应,利用好疫情下海外无接触消费需求的迅猛发展趋势,强化中国制造与海外消费者“直联”能力。三、强化品牌理念,打造中国制造义乌基地三大品牌。营建义乌智造品牌,突围产业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一是加工的技能品牌:根据我市产业链的优势,如果能在加工生产上向富士康、台积电、比亚迪等模式发展,“拥有最强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但不一定有自己产品”,全面构建产品加工生产、创新设计、人工技术与智造迭代的加工品牌,营造“加工到义乌”的品牌效应;二是产品的优质品牌:携手提升义乌好货,牵手龙头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合作,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由代工贴牌为主向“设计、制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同时争取国际二三线品牌并购,实现产品更高层次、高端化、高附值的突围;三是首选的企业品牌,推动产业“隐形冠军”建设,专注无缝内衣产品领域,强调深度、鼓励做强主业,成就全国甚至全球的领袖地位,强化行业领导力与话语权。四、优化无缝内衣产业生态,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能。目前东南亚等国拥有人力资源优势,但产业链不完善,我市要保持产业的持续繁荣,需要不断加强产业链工作,完整产业链聚集作用,构建研发、生产无缝内衣的硅谷式的产业基地,防止产能转移。一是加强培育多元化的供应链,继续招大引强链式企业,增强产业链集群合力;二是加大与浦江、东阳的同城化合作链,加大区域性产业补链合作研究,通过招引互补企业,加强共同创业能力,形成互促共荣新格局,形成区域合作强链;三是补好技工人才的培育链,加强校企合作,加大临时工市场劳力空闲时期的技能培训,优化服务链助力产业升级。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经信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佛堂第17号代表建议办理意见(答复)的函一、推动高税无地企业安置。聚焦高税无地企业发展空间需求,未来三年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亩工业用地,安置10家左右高税无地企业。在此次有机更新区块中,综合考虑高税无地入围企业用地需求、更新区块土地可利用情况、产业集聚程度、区域配套等因素,将大陈前山工业区西侧部分地块、廿三里地块、上溪新中鑫地块、稠江有机更新地块共4个地块(总面积295.78亩)定位为土安置地块,重点保障高税无地企业用地需求。二、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推动低效用地整治和“工业用地不姓工整治”,倒逼企业腾出闲置用地,引导企业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义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 6月20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