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46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完善光伏产业人才引育机制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2021 年义乌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要制定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目标,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低碳方式,能为义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支撑。近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先后引进了爱旭股份、东方日升、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随着光伏企业巨头制造基地相继落户义乌,义乌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将愈发深入。根据《义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义乌市将以打造“世界光明之都”为总体战略定位,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高端光伏产品智造基地、国家先进光伏技术创新基地、国家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国家光伏行业服务汇聚先行区、国家光伏企业营销中心、国家光伏消费创意产品集散中心的“二地、二区、二中心”建设。至 2025 年,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并形成 5 家产值超 100 亿元的领军型企业,一批超 10 亿元的成长型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2017 年义乌市颁发的《义乌市优惠政策》中,几乎囊括了人才、技术、企业进出口、税费等全方面的奖励和补助。回顾 2020 年及 2021 年,因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在疫情防控艰难形势下,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出手,通过创新“直播带岗”招工、成立春节留人专班、牵头复工返岗专班、10 个工作组大年初四即“点对点”赴外招工等强而有力的措施共计解决光伏产业用工缺口近50000 人,高效确保了各光伏企业用工需求。尽管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为保障企业用工、助力企业人才引进做了全方位有效的支持工作,但在光伏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义乌光伏企业和光伏产业的短板之一。现阶段光伏行业生产、研发、营销、工艺技术、品质管理、设备安装维保及技改等各类、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严峻不足。且目前培养光伏行业光伏人才的机构非常少,随着整个行业爆炸式增长,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估量未来三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需要数十万各类、各层次技术人才。由于行业性人才短缺,再加上行业整体规模扩大,各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战逐渐激烈,加剧了光伏行业人才资源流通混乱局面。围绕义乌市光伏产业人才引育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一、成立义乌市光伏产业人力资源协会。由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企业 HR 代表担任理事会成员。从建立健全产业光伏人才引育专项机制、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输出义乌光伏产业群品牌雇主形象等各个维度展开,形成人才良性循环与流通机制,牵引人力资源服务走上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二、积极打造优质、领先的产业群人才生态环境。以“世界光明之都”的高位战略平台,针对各企业引进的光伏行业内管理类及技术类人才打造优质、领先的人才生态环境。除义乌市人社局为主导推出的“安居工程”用心留才、“科学评价”高效用才等一系列强有力的引才机制外,建议考虑新增建设“荣誉评优机制”。针对各光伏企业引进的首次在义社保缴纳满 6 个月以上的生产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类等人才予以光伏产业特有的荣誉表彰,打造全球领先、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让光伏人才扎堆来义留义。三、聚焦“候鸟”群体。留稳一线技能工人,目前光伏行业一线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强,平均月度流失率约16%-20%。企业为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需支付高额的招聘、置换、培训等人工成本。结合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 年工作规划,实施“义乌工匠提技领富”行动。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精准实施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职业能力建设专家库,全面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开展技能鉴定体系及等级认定试点工作,针对通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的技能工给予相应的技能补贴。四、建立企业自主建设人才发展机制的评价体系。企业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体系,目前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对人力资源存在忽视,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与部分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冲突。许多企业在短期内都追求做大做强,因此,对于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的建设并不完善,企业盲目追求职业经理人,却忽视了内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进展的根本,任何的技术创新、管理革新都是以人才为依托,所以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只使用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使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建议针对企业自主引才留才设置评价体系,如企业招收生产管理、工艺、设备、品质、研发等各类人才,首次在义社保缴纳满 12 个月以上予以相应企业社保减免优惠政策。为加速推动义乌光伏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世界光明之都”的全面建设,打造“光伏+”应用创意产品集散地。义乌作为领先的光伏产业集群,人才引用育留体系需同步升级,必须前瞻性地占领光伏行业人才引才留才的制高点,打造全方位人才蓄水池,为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享受人才红利!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人力社保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方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光伏产业人才引育机制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2021年,为缓解企业疫情期间用工问题,我市开展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义乌站(电商专场)巡回招聘会、相约成功夏季人才交流会、“留在义乌、春暖义乌、圆梦义乌、天下英才义乌行”直播带岗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261场,服务用人单位1.2万家,招引大学生3.9万人,帮扶1276名义乌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解决引才难等阶段性产业人才短缺问题。二、办理情况今年以来,我局创新构建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围绕“产业链”建强“人才链”。(一)保障产业人才资源供给。在人才网设置招聘求职和余缺调剂专区,1-5月已开展“ 芯光电产业专场”等为主题的直播带岗活动、千企万岗百校行活动、义乌籍学子代表新春恳谈会等线上线下各类人才活动62场,共服务企业984家,提供岗位24509个,其中“直播带岗”活动51场,观看总人数达376万。1-5月引进高校毕业生2.06万人,同比增长14%。(二)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迭代升级“义乌i人才”,以人才关心的实习、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为切入点,围绕人才服务形成人才就业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作为县市特色应用,目前已完成浙里办服务端所有应用的开发,处于推广使用阶段。1-5月,访问量达329.19万,位居全省数字社会应用访问量前列,在浙政钉门户被评为全省优秀应用,获评全省人社系统数字化改革2022年第一批最佳应用。通过政策主动推送服务,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线上办件5.9万件,拨付人才补助资金13.3亿元,人才服务享受率同比提升255%。(三)建设人力资源光电产业协同平台。成立人力资源光电产业协同数字化改革专班,完成光电产业协同项目建设方案拟定,以及人力资源光电产业协同驾驶舱、人力资源大脑、引才地图等效果图的制作,初步建立人力资源协同指数指标体系。(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光电行业发展,省机电技师学院于2017年在义乌光源科技小镇建立“信息光电学院”,专门培育光电光伏等信息产业人才。积极开展企业自主评价,全市63家企业、5家社会培训组织完成等级认定备案,有10049人通过等级认定方式获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1-5月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58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16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885人。三、下步计划下一步,我局将聚焦产业、企业需求,优化光电产业人才供应模式、强化技能人才培训行动、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做好光电产业人力资源要素支撑。(一)优化“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模式。深化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并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进一步打通义乌特色行业和产业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二)强化“多元供给”技能人才培训行动。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制定2022年技能人才增量提质工作方案,凝聚全市合力,分领域、大规模、多层次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产业工人由“工”向“匠”转变。(三)是继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通过完善薪酬评价激励机制等方式,给予技能人才充分的成长空间。实现“全民竞赛”,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的重要渠道作用。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6月15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