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27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建设节水节能生态社区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常年供水不足,我们义乌也是其中一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造成饮用水源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我国生活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生态住宅小区成为人们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节约用水是一种美德, 也是未来的需要。我们打造的未来社区是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因此,“节水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方法措施:政府主导,宣传引导,人人参与,开源节流。1、注重对社区公众全面节水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画、标语、报纸、网站等媒介大力号召家庭节约用水,并制定发布一些《家庭节约用水规定》《节约用水建议》等,让每个家庭都树立节水意识,真正做到全民节水。2、政府主导制订一系列节水措施,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从细节入手、做到节约用水,只有改变生活习惯才能节约更多水资源。比如,刷牙洗脸的时候将水龙头拧紧,每分钟最多可节约5升水;建议鼓励使用节水产品;要求建筑物安装节水设备,限制公众浇花时间和次数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公众的节水意识落实到行为层面。3、政府鼓励企业研发一系列适合家庭使用的节水产品, 例如节水龙头、节水洗碗机、节水洗衣机等,制定 “节水标示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洗衣机、餐具洗涤器、淋浴头、厕所设备、水龙头等节水产品的信息,市场上的上述节水型产品都可建议进行节水等级标示。4、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是节约和循环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在生态小区规划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资源的“开源”是实现小区资源利用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一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通过高新技术的使用来推动物质的有效转换与再生,以及能量的多层次分级,从而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达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5、建设城市生态小区的雨水回收系统。雨水资源与生态住宅小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小区用水压力,促进和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生态住宅小区雨水资源就地利用,减少暴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减轻防洪压力,降低径流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系统所造成的污染,并且可促进雨水供给地下水,有利于解决部分区域地面沉降问题。雨水利用与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可提供设计所需消耗的水资源利用方法。6、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政府引导、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配套设施等同时建设,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小区将呈现在我们面前,即小区内产生的雨水和废水经过适当处理,一些被用户冲厕重新利用,一些用于污水源热泵的水源,作为居民采暖、制冷和热水的资源,一些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在住宅小区内实现了水资源的零排放和全利用。节能、节水、治污生态小区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小区垃圾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更多资源和能源,而且治理了污染,美化了环境。综上所述,我们对于“节水、节能”需要充分认识、广泛宣传、人人参与。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利用水的可循环规律,建设水资源的收集、回收与处理系统,强化和提升水的循环,深层次开发利用水循环,一方面是解决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减少城市水土流失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在政策法规的保障下,人人做到节约用水,充分利用雨水、污水以及中水回用,将成为一条更符合自然规律的崭新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将大大推动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也将大大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水务局、建设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朱代表: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节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节水节能生态社区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已采纳实施,并推进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义乌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43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城市。义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21年创建成为浙江省节水型城市。二、办理情况(一)建立节水政策体系。抓好节水工作,政策制度是基础。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明确义乌市节约用水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明确节水职责;先后出台了《义乌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义乌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义乌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义乌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义乌市中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水资源和排水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为我市依法管水、合理管水提供了政策保障,确保了各项城市节水、供水、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二)顶层设计节水规划。节水工作,规划先行。我市编制了《义乌市城市节水规划》《义乌市分质供水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由市政府批复实施。规划对我市在水资源的调度配置、节水潜力的挖掘以及实现节水目标措施上作了科学的分析与指导,为城市节水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我市对照规划目标,突出规划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三、下步计划(一)加大节水宣传。营造节水社会氛围,引导市民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在社会普及宣传方面。每年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开展节水宣传,新媒体传播节水倡议书,“五水共治”保供水抓节水专题宣传,党员志愿者节水宣传,公共机构节能会议节水知识讲解等。校园宣传教育方面。重点开展节水型学校创建节水知识讲座及宣传,“义水课堂”节水宣传教育进学校,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分质供水厂等现场活动,“小手拉大手”水源保护活动,假期学生节水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邀请节水专家给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节水知识和创建工作培训,增强对节水的理解,提高创建工作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一是加强监督检查。水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生活用水器具市场抽检,从源头杜绝非节水型器具在市场流通。2022年5月,我市抽检用水器具市场在售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加强节水产品和技术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多途径开展节水器具推广,线上通过水务局网站征集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义生产、销售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同时下发文件给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征集,形成义乌市节水型器具推广名录,向全社会发布推广;线下开展多元化的节水活动,在“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做好节水器具普及知识宣讲,树立节水意识。三是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印发了《义乌市区居民家庭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工作三年计划方案》,稳步推进节水器具改造工作,2022年-2024年市财政计划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的资金,采购水龙头、马桶节水阀等节水型器具,为市区低保户免费进行更换,推进节水工作。(三)加快建设海绵城市。义乌市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编制了《义乌市海绵城市规划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规划、管控制度及国家相关建设技术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规划部门将海绵城市作为土地出让和方案评审的规划条件,抓好源头管控,建设部门将海绵城市贯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落实好。在公共建筑、民用住宅项目、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中,强制推行建设雨水回收利用工程,充分发挥雨水资源功能。(四)全面开展全域分质供水。大力实施全域分质供水“11238”工程,实现污水、河水的资源化利用。2019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分质供水实施方案》,2020年编制《义乌市分质供水专项规划》,构建了“联动+价格+信用”3大政策体系,将分质供水作为土地出让和规划控制的前置条件,抓好源头控制,先后完成卿悦府居民小区和稠江-义亭工业区2个生活和工业分质供水试点,新增供水供水5000吨/日,推进8大分质水厂和中水主管网工程建设,建成3大分质水厂。实现了3个工业区、3个市场、6个居民小区、22个公共机构的中水供应。2022年我市将实施稠江工业水厂二期扩能工程,分质供水能力达到9万吨/日,新续建机场路管廊分质供水管道等19只管线工程,新增分质供水主管网20公里以上,新建智能取水点24处,为全域分质供水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节水生态型社区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理解,欢迎继续对节水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水务局 2022年6月9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