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21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障和服务事业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民众的生命周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老龄人口数量日渐增多,年轻一辈照顾老人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照顾老人的精力更是不堪重负,家庭养老问题不断凸显。近些年来,我市也为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极大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但在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具体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够之处,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宣传引导还不够到位。一些老人和子女对参加养老院等集中养老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将老人送养老机构集中护养,觉得是一种不孝和不光彩行为。2、政策扶持还不够到位。上规模且全方位较为完善的养老机构不多,村社养老场所简陋,有的村社甚至没有养老场所,缺乏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养老需求。3、养老服务不够到位。居家养老配餐花样不多,服务机构资质不足,有的还出现克扣和偷工减料现象,政府和集体补贴没有真正落到服务对象身上;老年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4、监督指导不够到位。一些村社还存在重表象轻实效情况,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高,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时常会发生一些对立现象。二、建议意见1、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消除部分老人和子女的思想顾虑,切实转变陈旧观念,放心大胆尝试老人集中护养方式,有效减轻子女精力负担。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规划和建设设施齐全、服务规范、民众放心的公益性养老机构,有效解决一些村社养老场所用房问题,把养老保障服务事业逐步提升到青少年就学保障的高度。3、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资质高、服务优、口碑好的养老机构,构建一支业务精、品德高、耐心强的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村社文化礼堂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4、加大监督指导力度。除开展人才培训和场所建设指导外,还要经常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居家养老机构运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倾听民众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漏洞,使爱老养老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民政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尊敬的张代表:您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障和服务事业的建议”收悉。该议案选题准、建议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截至2021年12月底,义乌市共有户籍人口87.1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7.24万人,约占总人口19.78%。近年来,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构建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推动普惠服务全员覆盖、个性服务精准供给,探索更高水平“老有所养”。一、目前工作进展1.超前规划,养老机构全面实现改造提升。省内率先实现镇街敬老院改造,目前已在每个镇街都建成一家三星级标准的养老院。全市现有大中型养老机构11家,小微养老机构1家,备案养老床位5610张。2.示范引领,构建市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形成多元化助餐模式,通过村居自建老年食堂、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送餐、优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送餐、中央食堂配送餐等形式,为全市3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全市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21家,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为全市3000名低保低边家庭失能等级达到1-3级的居家老人和困难、高龄居家老人,累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工单20多万单。3.多元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向为老服务领域拓展,每500名老年人已配备2.8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建立困难留守老人探访机制,发动“紧急救援”、“城市有爱”、“义点爱”等公益组织定期开展留守老人走失搜救、亲情关爱、生活服务等活动。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布局。编制义乌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重点解决城区、老旧小区以及部分老人集中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问题。确立“机构跟着老人走”的新理念,推动养老机构进入主城区、老年人集聚区,分散均衡布点;打造社区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北苑、佛堂等地布局嵌入式小微机构,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二)提高养老照护水平。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和就业技能,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紧缺的专业人才招募, 实现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立足失能失智这一刚需,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强化对生活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和保障,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公办养老机构调控市场、化解风险等作用,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力争到2025年,机构养老服务实现由生活照料为主向专业康复护理转变。(三)深化养老服务数字赋能。以智慧养老项目和智慧场景应用为导向,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和实践应用,争创全省智慧养老新高地。深化推进养老机构“一人一床一码”场景,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就餐人脸识别系统应用;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各自业务特色,积极探索数字化业务管理和服务场景,建设智慧养老院。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民政局2022年6月13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