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第219号 | ||||||
建议主题 | 关于完善相对贫困户管理制度的建议 | ||||||
建 议 内 容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然而,随着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新发展阶段减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针对相对贫困户的管理及退出并没有出台完善的政策文件,建议完善我市相对贫困户的管理制度。一、制定科学的相对贫困户认定标准。考虑到当前城乡融合的政策背景,建议相对贫困标准的设定采取城乡统一制定的方案。同时,对相对贫困标准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物价指数逐年进行调整,或每3年作出一次调整。二、落实相对贫困户帮扶政策。对于相对贫困户帮扶,既要区别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要区别于普通群众。继续完善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大扶贫格局。积极健全农村养老、医保等制度,确保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此外,还要对现有的救助方式进行创新,不能仅局限在物质、资金等方面的救助,还需要进一步向精神、能力等方面拓展。针对具有劳动能力但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组织进行培训、教育,以增强其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经济收入。积极健全网络扶贫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必须严格遵循“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健全相对贫困户监测机制,完善相对贫困户退出程序。受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我市当前有些已经脱贫群体仍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针对此种情况,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构建一套健全的避免返贫的监控制度,以防止这部分人群再次陷入贫困处境。同时,明确退出标准,对于符合条件的相对贫困户可以实现以户为单位退出。在退出过程中,先通过民主评议确定对应的退出户家庭,然后再由村镇等干部进行核查,通过后将名单上报给上级部门,并进行公示。 | ||||||
信件附件 | 无 | ||||||
提交时间 | 2022-12-30 | ||||||
承办单位 | 农业农村局、民政局 | ||||||
办理落实情况 |
|
||||||
办 理 结 果 |
杨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相对贫困户管理制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正如您所述,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如何继续帮扶相对贫困群体,如何加强防返贫监测,已成为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的一大主题。一、前期工作及成效自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我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数字化帮扶工作为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向共同富裕,对我市困难家庭的帮扶一刻未曾放松。一是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持续开展年家庭人均收入低保标准线以下问题月度摸排,符合低收入条件的人员由民政纳入低收入家庭体系,实施动态清零,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农村危房常态化排查治理机制,2021年排查困难家庭住房3800余户,鉴定为C级危房21户,全部完成治理改造,累计拨付实际补助资金539368.07元;医疗保险作用发挥明显,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险资助参保率达100%,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市累计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基本医疗保险5140人,资助金额918.26万元;大病资助5586人次,资助金额167.5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1575人次,受益困难人员1750人,救助金额565.97万元;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理赔24157人次,受益人群3320人,赔付金额124万元。 加强教育保障,春季期共发放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补助资金480.77525万元,受助学生3831人。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众饮用水、用电安全保障工作,落实每月5吨水、15度电免费优惠政策。二是全面推进数字化防返贫监测。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后,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重点也在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慢慢转向了数字化帮扶,实现防返贫检测。农业农村局紧跟省厅步伐,利用省低收入农户数字化帮促应用系统,给低收入农户赋码,统筹归集全市各相关部门帮扶数据,推广农户端浙里办“低收入农户帮促模块”、干部端浙政钉“低收入农户帮促模块”,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市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体系,提前一个月达到省厅的系统上线要求,完成上线。目前,系统完成幸福清单归集30项,结对干部走访率100%,农户空间录入率100%,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照片上传率100%,12月浙政钉结对干部使用率100%。初步实现数字化帮扶。通过浙里办,让低收入农户能便捷查询政策清单、幸福清单,提出生活保障类、产业保障类、政策咨询类等方面需求,解决农户诉求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使低收入农户需求充分表达,通过浙政钉,结对干部掌握低收入农户政策享受和帮促情况,动态跟踪农户生产生活现状,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实现立体式返贫监测。三是落实帮扶举措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一是全省率先探索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幸福增收。通过社会力量及慈善募集设立幸福增收岗慈善基金,让低收入家庭无劳动能力人员虚拟就业,幸福增收岗工资每人每月300元按月固定发放,2021年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无劳动能力人群纳入幸福增收岗1992人次,发放补贴597600元。二是开展新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新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120人,为其推荐岗位230个,开展就业指导55人次,成功帮扶47人;针对劳动能力弱的低收入人群,开发村居保洁、保绿等低强度公益性岗位工作,托底安置低收入家庭劳动力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5万元,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工作。已安排全市7674名党政机关、国企和村级干部结对3837户低收入家庭,实现“村村有部门、户户有干部、月月有走访”。四是帮扶体系有保障。2016年,我市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9个方面32条精准扶贫措施,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对象认定“两线合一”(即低收入农户认定标准线与低保边缘户认定标准线“两线合一”,在扶贫对象识别上以民政认定为准,2019年全省开始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明确镇街落实对辖区内低收入家庭的调查、申报、审批职责,加强低收入家庭分类和动态管理,将日常排查落实到网格、落实到人,从排查机制上保障应扶尽扶。脱贫攻坚胜利以后,我市的困难家庭排查机制依旧延续上述体系,全市帮扶工作以民政认定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为准。存量相对贫困户中,符合纳入条件的,依规纳入低保家庭或者低保边缘家庭,享受相关补助政策。民政局下属单位义乌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依托浙江省大救助系统对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进行管理,根据省大救助信息系统设置的半年审或者年审,系统会自动发起对该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核查,工作人员根据核对的结果进行入户调查,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若确实生活条件好转,会注销其相关身份。二、下步计划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健全问题主动发现和动态清零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防返贫监测工作,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义乌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5月20日 | ||||||
反馈附件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