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有机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01号
建议主题 关于农村有机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汽车保有量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增加。因为城区内农村旧改后的经济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私人轿车也日渐普及。通过前期的调查,以北苑街道柳青社区、何麻车社区为例,由于早期土地规划预留不足,建筑密度较高,常住人口数量多,造成车多位少,一些人在停车时“见缝插针”,停车不规范,占用小区人行道及消防通道,车辆艰难通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停车难也影响了邻里、租户间的和睦氛围,同时,停车难问题也造成了租户的流失,降低了经济收入。立体停车场是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普遍性做法,它占地面积小、车辆容量大,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的就业,十分适合我市的情况。希望即将要进行农村有机更新的项目吸取先前已完成旧改或有机更新的村、社区的经验,设计初始就考虑建造停车场的问题,预留场地,后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建议:1、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对我市居民停车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彻底了解到最实际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统筹资金、拆迁、土地产权等因素,科学制定停车场建设规划。2、在停车场的建造过程中,可以采用“下中上”的建造模式,按照经济条件组合建造,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地理位置,在保证居民居住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建造最适合的停车场。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数量一定会有显著增加,在停车场规划时,要留出一定的冗余度,以满足未来的居民用车增加的需要。3、停车场的日常管理需要一定的资源,建议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选择对外承包的方式由第三方企业来进行管理,费用标准由市相关部门和居民协商后确定,确保居民使用成本可负担。也可以由当地社区负责停车场的管理,相关人员可由社区困难家庭担任,解决一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4、结合当前实际,建议与村务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结合起来,建成“多功能”综合性停车场。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自规局、农业农村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杨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城市规划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农村有机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有机更新的不断推进,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村的停车难问题也随着不断突显,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与村庄建设用地指标的紧缺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房屋高出租率加剧了这一供需之间的矛盾。同时随着我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准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条条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休闲的首选,也对农村停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建设布局较为无序,违法搭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房前屋后道路也普遍较为窄迫,难以满足停车需求。我市启动较早的旧村改造村庄,对停车需求的关注较少,停车设施用地基本上没有纳入农村建设指标中。在中后期的农村旧改规划中一般会配置一定量的公共停车空间,或是布置较宽道路以供路边停车,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因安置基数增加不得不占用公共空间用于住宅建设,导致停车空间缺失。而我市日益紧缺的建设用地指标,也难以解决农村集中建设停车场地,农村停车也只能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通过充分挖掘停车资源,规范停车秩序等手段,缓解停车难问题。针对农村停车难,我们在政策层面上进行了研究。根据新一轮义乌市农村更新实施办法(84.5),村庄旧改应符合“1(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居)+X(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中心村)+Y(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保留村)”的农村和社区空间布局规划,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不同按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5~12%的比例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把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纳入村庄改造规划总体布局中,并与农村养老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充分结合,实现“一场多用”。充分结合绿地、道路等资源,建设生态停车设施。我局和镇街将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的统一管理,对设计方案做好把关,以保障公共停车空间。同时鼓励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规划建设地下停车设施来缓解停车难问题。其次,全面梳理了农村闲置用地,新建了一批临时停车场。前几年我市大力开展了三改一拆工作,通过拆违增加不少村内空闲用地,北下朱、下骆宅等村庄新建了临时停车场,金马小区、城店小区等早期有机更新的村庄和小区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压力。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停车资源也只能是有限供给的,我们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城乡停车难的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绿色低碳出行,以营造城乡良好的停车环境,大力支持我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规划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城市规划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5月31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