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支持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89号
建议主题 关于全面支持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快建设双江湖科教园区是我市实施教育科技强市战略,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举措,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研究生院(以下简称“义乌校区”)是我市重点招引的高等教育产业项目,也是双江湖科教园区落地的首个高等教育项目。目前义乌校区有本科生4583名、研究生597名、教职工264名。办学规模为近期全日制本科生6000人,远期规模8000人以上,研究生2000人以上,远期至5000人规模。2022年将是义乌校区发展的关键一年,入驻的第一批学生(本科生大四和研究生研三)马上就面临毕业。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到千万家庭幸福,关系到共同富裕发展,也是检验我市引进第一所本科大学成效的关键一年。因此,全面支持义乌校区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一、目前义乌校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义乌校区入驻双江湖科教园区以来,得到了党委党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有序推进。但对照起广大师生及我市社会对我市第一所本科大学的的要求和期盼,其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亟需引起重视:1.义乌校区转设方向未定,不利于学院全面发展。义乌校区主体部分是现代科技学院,系一家本科制的独立学院。因目前独立学院转设方向不明朗,很多工作无法纵深推进,招生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如目前人事招聘冻结,很多有意向求职的优秀教师无法进来,也阻却了一些想来义乌校区就读的大学生(担心就读的学院成为高职院校)。2.教职工人心不稳,福利待遇没有完全实现。目前政府对教职工子女承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采用的“一事一议”的口头方式,可供选择自由度不大,也没有形成制度,而随着教职工子女入学需求的增加,沟通的时间成本都急剧增加;部分教职工的编制问题尚未解决,引进的教职工目前签署的是合同编制,而之前承诺兑现给教职工的事业编制和住房还未落实,教职工人心不稳。3.缺少专门针对本地大学生(含研究生)的就业实习创业政策。经深入调研,我市出台的政策更多的是吸引外地大学生来义发展,而没有针对本地高校的专门政策。如只提供3个月的实习补贴,没有提及与研究生工作效益相匹配的报酬等等。目前义乌校区与数十家企业建立科研和联合培养合作,但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动力仍然不足。4.义乌校区二期建设推进迟缓。二期建设事关学校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高质量,随着在校师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校园空间已近饱和,公寓、图书馆、餐厅、大型运动场馆、专业实验室等重要配套设施奇缺,师生反应强烈,到2022年下半年上述情况引发的矛盾问题将会逐步暴露出来,影响校园安全稳定。5.校企、校地融合力度低于预期。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学院转设方向不明,导致不少教职工存在观望心态,深入义乌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市各部门还未真正形成义乌校区就是义乌本地大学这样一种认识,主动深入学校开展资源挖潜的工作不够,加强与义乌校区对接合作的意识不强。二、全面支持义乌校区发展的十条建议1.大力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尽快完成转设方案,并把义乌校区当做是义乌自己哺育的孩子来全身心对待。对转设后的义乌校区,在招生计划、收费自主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2.加快义乌校区建设力度。加大规划和土地等关键要素支持,尽快全面启动二期相关项目的建设。增设围墙或其他硬隔离,以确保校园安全;为学校设置传达室、岗亭、(人)车出入道闸;针对学校监控薄弱区域,在外围增加治安监控;优化师生外出的交通保障措施,完善方便校企、校地融合的公交网络,加密公交班次,争取开行学校至市政府、梅湖会展中心、重点工业区、医疗机构及各大市场的公交班车。3.教职工子女入学政策制度化。扩充可供选择的优质学校资源,在办理手续时提供绿色通道,包括少部分转学的需求,并形成书面的文件,以方便向教职工宣讲政策,减少沟通成本。4.尽快解决教职工编制问题和福利分房。目前市里承诺给到150个备案制的事业编,但还没有落实,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中国计量大学本部,哪怕分批给到教职工,也会让现有教职工吃颗定心丸,稳住人心。另还要敦促学校加快教职工住房的分配落地。5.加快教职工融入本地发展。选派优质老师到义乌本地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职,如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每年选派6个老师到部门挂职,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6.制定针对本地大学生(含研究生)实习实践的补贴政策。如将现有的实习补贴政策享受期从3个月提高到6个月甚至更久,提高研究生在企业实习实践的人才补贴以及交通补助等标准。 7.加大本地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就业工作扶持力度。可参考杭州和温州的做法,给予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对于本地大学生留义乌就业可享受重点大学毕业生待遇,并把留在义乌的本地学生人数纳入政府和高校考核指标,超额完成留义预期指标的还可以给予高校一定的奖励(直接用于奖励学生留义就业工作突出的教职工)。8.成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可参考杭州,将义乌校区纳入人社局就业指导站成员,鼓励师生从政府拿到就业招标项目,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从而实现政府、高校和毕业生共赢。9.全力支持本地大学生(含研究生)创业创新。目前佛堂党群服务中心有1000多平方的创新工坊,可参考杭州,给予优秀的师生项目场地免租免装潢、三年内免水电费等优惠政策。10. 全面推进产教融合。鼓励政府部门加强与学校在产业高峰论坛、人才科技交流、大型展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积极探索依托高校联合共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大科研平台。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在义乌校区联合共建新产品开发应用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打造商贸服务和特色制造业领域的育才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校企共招、联合培养等方式培育专业人才,创建政府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 “产教融合”示范区。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双江湖新区建设开发指挥部、编办、人力社保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佛堂镇32号建议答复的函吴*等7位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现代科技学院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您《关于全面支持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科室对您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现代科技学院转设事宜。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市与中国计量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并制订了相应的转设方案,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转设方案后再慎重开展学院转设工作。二、关于教职工事业编制及住房事宜。我委已协调市编办于2020年8月核定民办事业单位报备员额150名,用于现代科技学院教职工招录;一期192套人才住房也已具备交房条件,剩余人才住房也在日信区块结顶。三、关于校园建设事宜。由于暂无土地指标,目前利用体育馆南侧空地建设一幢11层宿舍楼,可容纳学生1724人,9月底可确保投用,同时利用临苍公路桥下空间建设运动场所,尽量满足师生运动需求。学院二期土地指标正在争取中;外围绿化及门岗工程已跟校方对接并开展建设;谋划建设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设施的共享区项目,配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江滨路、科教东路和科教西路目前已同步投用,大学路、湖山路等配套道路正在进行,随着科教园区路网的逐步完善,会大大方便师生出行。四、关于人才政策及学生实习就业等事宜。我市面上已有相应政策,下一步主要是组织各相关部门与现代科技学院做好对接,并就针对现代科技学院提出的具体需求进行研究,针对性做好解决方案。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现代科技学院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双江湖新区管委会2022年6月17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