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商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357号
建议主题 关于电商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 一、 目前现状义乌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电子商务已经是规模化发展。但高端专业化人才的稀缺导致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限制发展,导致外流到其它城市发展。二、存在问题电商专业度的高端人才稀缺,虽然义乌一些学院以及一些培训机构是能实现一些培训,但偏带基础类一些客户类批量人才的服务。电商领域涉及面广,平台细分化程度高,电商专业运营类人才匮乏,再加上部分机构的培训走过场,虽取得相应证书,但到企业实际运营还存在较大差距。三、对策建议1.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结合,以产教融合的形式,进一步优化高校电商人才合作的培养机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培训出专业化、规模化电商人才。2.对于产教融合的模式达到一定的规模可给予一定程度的激励,以及纳税前五十名的电商企业从市外引进高薪的,且聘用超过一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给予相应的奖励。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市场发展委、人力社保局、税务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解决类别:A类 楼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电商人才培养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电商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与成效 近年来,为保障电商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我市高度重视电商人才培训招引工作,每年举办电商培训沙龙等活动400场以上,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超12万人次。围绕人才“引育留”全链条精准发力,打造政、校、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新模式,每年组织开展电商人才节,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电商专场)巡回招聘会、电商人力资源大会,集聚优秀电商人才。与人社部部属企业中全人才服务中心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人力资源协议发展合作中心,组建电商人才研究院,围绕义乌电商产业人力资源服务发展需求,进一步做好电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推动义乌加快建设世界电商人才中心。 二、办理情况 目前,我市依托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打造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基地和电商学院,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设置与岗位技术相融合,打造“入学-培训-考证-实习-就业”一体服务模式,促进电商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发挥优势,创新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立足义乌电商发展实际和优势,2023年,市场发展委与人社局联合举办电子商务类的项目制培训,广泛发动镇街结合当地城乡劳动者培训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电子商务类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培训5000人次。 (二)以赛促训,搭建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平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每年开展融“技能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为一体的系列职业技能竞赛。2023年,我市围绕义乌电商产业特色,拟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等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在全社会充分营造尊“匠”重“技”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动员,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自主认定。借助行业协会力量,发动和指导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申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审核备案工作,有针对性推进直播销售员、跨境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让更多电商从业人员通过技能等级认定被企业和社会认可。 三、下步计划 下一步,我委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大力推进电商人才培训引育工作,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养留存本地电商专高职人才。依托义乌双江湖科教板块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科技孵化,培养义乌电商专高职人才。支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扩大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推动高校教育与电商创业相融合。完善电子商务人才保障,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电子商务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培养并留存本地电商人才。 (二)吸纳国内高端电商人才。推动与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优秀高校合作,联合义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吸引全国高校电商人才。针对海外营销、品牌推广、技术服务等紧缺型岗位,支持义乌电子商务企业组团参与全国高校招聘,引进电商高端人才。谋划在杭州、深圳等地建设义乌电子商务人才大厦,以“飞地”形式为义乌电商企业提供人才招引和转型升级的发展平台。将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纳入市级人才政策支持范围,在户籍、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奖励、保障,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吸纳高端电商人才。 (三)完善电商人才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各类活动,承办“中国义乌电子商务人才节”,扩大义乌影响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集聚电商优秀人才,打造全球电商人力资源中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30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