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研学基地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84号
建议主题 关于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研学基地的建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只是近几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引发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发和高危害的严重态势,可以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医疗等主管部分也是相当重视,采取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对策和措施,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在持续高发。2. 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足。目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①向学校心理老师(全市现有在编心理专职教师27人,兼职教师500多人)寻求疏导;②向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热线及心理咨询微信群寻求疏导;③向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站(目前全市就2个——稠江街道锦江社区、昌德社区)求助;④到医疗机构(主要有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和浙四医院)就医。但目前来看,学校层面心理老师配备不足,供需脱节较大,无法对校内学生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干预;缺乏高效的医教结合途径,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诊治率较低。所有这些心理疏导和治疗资源远不能满足目前还在日益增长的存在心理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建议:.开设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研学基地。1. 基地功能。这一基地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体性和个体性的活动能对得了心理病症的孩子起到消解缓和的作用;二是开设专业的家长辅导培训班,让家长通过辅导与培训,提升家长的认识,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孩子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消解。孩子一旦产生了心理问题或得了心理疾病,除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外,更多的可以到研学基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化解。2. 基地开设办法及资金来源。研学基地的开设一方面可以考虑对目前已有的中小学研学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改造,也可以另外单独开设。建设和经营的费用方面如果财政压力大,可以鼓励社会资源和公益资金积极投入。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教育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朱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研学基地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部署下,全市上下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培育、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校本课程的开设等各项举措,逐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全市共建有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的学校128所,公办中小学覆盖率达100%,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7个,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站2个,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培育校1所,我市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达标县,3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示范校。自2020年起开通了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热线(0579—85332902)及心理咨询微信群,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咨询近3000人次。2022年11月成立义乌市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搭建了市校两级心理联动机制,为全市师生及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求助平台,开通0579—85858858热线电话,截至目前,接到热线电话580余个,完成线下咨询160余人次,除了义乌本地学生家长求助,还有来自诸暨、东阳和浦江等地的求助电话。全市建有一支相对稳定、专业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00多人。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师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的比率达95%以上。成立了市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咨询督导”等专题研训活动10余次。形成了省、市级科研成果及精品课程10多项。 二、办理情况 (一)推进课程实施,强化发展性心理辅导 为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预防性辅导长效机制,2020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手一册发放《心理健康》教材,目前我市60%左右的学校两周一课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15%左右的学校一月一课时开展,其他25%左右学校正在抓紧筹划课程落实和师资安排。市教育研修院组织多次课堂教学研训活动,引领教学,交流经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路径。 (二)丰富科普形式,拓展心理健康宣教渠道 我市积极组织开发心理健康宣教微课,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直播、家长视频课程、家庭教育咨询等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目前全市建有省市两级数字家长学校39所,完成数字资源上传850余个,在线浏览观看量达3万余次。开发了30余节学生心理自我调适微课,开发了20余节“悦学家长课堂”“牛津妈妈微课堂”系列家庭教育主题微课。在市心灵成长中心和锦都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设科普体验区,购置了VR心理实景体验、心理自助仪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问题和自我调适的方法。 (三)成立心灵成长中心,完善市校两级联动机制 我市被省教育厅列入首批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名单,2022年11月义乌市“帮我吧”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正式揭牌运行,不仅建立了市、校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凝聚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也为危机学生搭建了转介绿色通道。 心灵成长中心除了提供线上和线下心理咨询,还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体验活动,中心配有涂鸦区、心理科普区、沙盘游戏室、心理放松室、小团体辅导室和心理评估室等七个功能室,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体验需求。 (四)医教紧密联动,提升危机干预的专业性 在严重心理问题日渐增多的背景下,全市各学校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之路,目前全市有近10所初高中与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了服务协议,共建心理危机联合评估模式,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增强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和筛查能力,实现早发现、早介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市级心理辅导中心——心灵成长中心也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心理科及精神科医生参与热线接听及线下咨询,为来访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和绿色转介通道。 (五)整合社区资源,扩大心理服务社会效应 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教育局、团市委等联合稠江街道挂牌成立了昌德社区心理健康辅导站、锦都社区心理健康辅导站。依托经济开发区学校和稠江一小两所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进行日常管理。校外心理辅导站自成立以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培训讲座、亲子关系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 三、下一步计划 (一)建立“市-镇、街-学校”三级心理辅导组织网络,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配备逐步有序推进 根据省厅相关文件要求,接下来,我市拟在所有高中及初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小学规模班额36个以上的配备一名专职教师;每个镇街教育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片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市心理辅导中心配备2-3名专职人员,负责中心具体对外业务开展及全市三级服务体系管理工作。到2025年底,所有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二)加强社区心理服务向家庭辐射 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性因素,预防学生心理危机,首先要建好家庭教育这第一道防护栏,除了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社区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服务。建议建立街道、社区(村)二级心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图书室等社区阵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文体活动以及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活动。 (三)家长学校融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实现“双减”目标 整合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双减”目标。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充分利用“学在义乌”家长学校应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打造“名师名校在身边”青少年教育平台,围绕3—15岁年龄段教育需求,打造社区青少年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交流平台,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的渠道,集成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教育服务。 (四)注重学生预防性心理辅导,落实心理辅导课程常态化开设 小学借用班队活动课课时,全面落实每班每月2课时心理辅导课的开设,由班主任承担课程,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初中由专兼职心理教师承担课程,可采用年级大课、讲座、观摩微课的形式开设每月2课时的课程,同时加强兼职心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高中由专职心理教师承担课程,要求高一年级开足开齐每月2课时心理辅导课,高二、高三年级在春季、开学前后、重大考试前后、小长假前后等关键节点,采用大课、讲座、微课形式进行心理辅导课程的落实。 (五)完善成长中心设备,尝试暑期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完善县级心理辅导中心的科普功能,心灵成长中心正在筹备暑期中小学生心理研学活动。在现有经费的基础上再添置体验性更强的设备,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心灵成长中心的研学中了解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6日 ​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