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过文化新基建吸引新人才创造新就业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83号
建议主题 关于通过文化新基建吸引新人才创造新就业的建议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较之前已有改善,但内容的充实性、社会覆盖的广度,尤其对年轻一代知识接触方式的契合程度,目前仍有不少缺憾,亟需得到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赋能。现如今,随着文化数字化的创新发展,“云端”听音乐会、观看戏剧演出、观赏展会,甚至很多景点、文创园区直接被投射进一个虚拟数字世界,透过手机、VR( 虚拟现实技术)等移动设备就触手可及。线上线下的一体融合,线上+现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高雅的文化艺术创作被广泛融入数字化新场景,带给广大用户丰富的文化体验。近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进程加速,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5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文化领域的国家级战略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作出要求。《意见》目标是在“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2035远景目标是形成完善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深,文化正在作为生产要素促进其他行业的价值创新,在消费体验、生产模式和产业边界三大方向迎来变量革新和增量释放。如果说原来的基建是在现实中建造高速交通、水利等国家发展的基础建设。那么,文化“新基建”就是在如今这个靠着互联网5G的时代中,慢慢完善线上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应用形态,进而带来新的行业,就如同直播、社交电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等。2022年3月,义乌市下发了《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实施新时代文化义乌工程》,义乌将努力争当新时代以文化人示范,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高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力争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的突破。今年要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30个,2025年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50平方米,为锻造共同富裕成功案例注入强大文化力量。而我认为大力本地建设文化工程,行业人才还是首要的前提,因此具体我有几点建议:一、惠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通过政策导向,例如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引导相关行业及协积极拓展岗位,鼓励企业推出岗位,全力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及时兑现相关政策。二、建立重点高校合作吸纳优秀应届生。可联合全国高校成立义乌文化产业高校人才联盟,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将进一步强化与高校的联动合作,全力打造大学生培养、就业、人才服务的优质生态圈。三、鼓励行业内部组织提升培训。鼓励行业领头羊组织员工内部培训,深化对文化新基建的理解,可申请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头部企业解读国家及义乌本地的文化产业政策,通过企业带企业,人才带人才的方式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职业技能以及行业认知水平。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人力社保局、文广旅体局、宣传部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杨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引进、就业增加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通过文化新基建吸引新人才创造新就业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在新基建浪潮助推之下,文旅产业巨轮势必扬帆起航,有所作为。文旅人才是文化新基建的发动机,文旅人才对文化新基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局以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与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在产业发展、市场消费等方面深度融合,义乌成为浙江省内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标杆地。通过企业带企业,人才带人才的方式,带动义乌文旅企业逐渐完成新基建的蜕变。 二、办理情况 我局搭建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文创企业、院校和文化旅游创意类的品牌活动,积极探索展会市场化运营模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文旅创新设计高地”。加强与《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国字号报刊杂志关于义乌文旅宣传,增强义乌文旅消费产品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订单承接、设计转化、企业生产、产品营销的文创定制服务重要环节。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实施“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以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工艺美术协会为龙头,鼓励和扶持更多本地特色优质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 三、下步计划 一是重点打造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进一步推进展会品牌化建设,打造成为国内文化和旅游展会的“金名片”。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文创企业、院校和文化旅游创意类的品牌活动,积极探索展会市场化运营模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文旅创新设计高地”,使义乌成为国内文化和旅游产品行业趋势的风向标。 二是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并争取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培育2个左右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试点创建,与南方航空、国际航空公司等航空企业合作,做好义乌文旅推广和宣传工作,开展互动活动,促进文旅消费等。加强与《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贸易报》《中外会展》等国字号报刊杂志关于义乌文旅宣传,增强义乌文旅消费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品质化的宣传力度。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产品,推出10个具有影响力的文旅融合IP,讲好文化故事,引领文旅资源融合。全面落实省“百县千礼”高品位推进的要求,结合义乌文化资源、人文资源、旅游景点资源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充分利用义乌文化旅游元素为制造业赋能,推进“百县千礼”进市场、进景区、进星级酒店,形成“义乌礼物”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和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集订单承接、设计转化、企业生产于一体的定制服务平台的建设,争取5年时间内打造IP转化、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链条的文创旅游商品供应链。 四是抓重点龙头品牌培育,推动产业创新突破和转型升级。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实施“领军型、骨干型、 新锐型”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每年梯度培育1家以上优秀文旅产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工艺美术协会为龙头,鼓励和扶持更多本地特色优质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在亩产效益上处于领跑地位。激发文旅产品制造贸易、会展等优势产业活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在全省县(市、区)中保持领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的文旅产业新基建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24日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 183号杨委员提案办理意见(答复)的函 杨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新人才引进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通过文化新基建吸引新人才创造新就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大学生“内育外引”上频出实招,通过打好“政策牌”“感情牌”“环境牌”“培育牌”,吸引各类人才来义就业,努力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我市成为大学生等人才就业“向往的城市”。 (一)打好“政策牌”。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招引六条意见》等系列人才就业政策,着眼就业创业“关键小事”,积极营造大学生“零成本”创业生态。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到我市中小微企业就业给予3600元每年的就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在全国率先实现按月发放最高2000元的大学生生活补贴,对应邀来义乌大学生给予报销交通费和提供7天免费食宿,对在创业过程中有资金需求的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构建“一周免费住、三年半价租、购房直接补”人才住房体系,落实大专以上人才子女入学全保障,解决人才子女入学后顾之忧。通过建设大学生公寓、发放人才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让人才“安家”更“安心”。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253家961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2335人843万元,大学生生活补贴183198人12282.9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705万元,应邀来义交通食宿补贴518人26万元,引进大学生58124人,为1363名人才发放购房补贴41430万元,为246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二)打好“感情牌”。每年组织高校学子座谈会、“家燕归巢”高校学子义乌行等人才招引活动,选聘引才宣传大使,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分享经验,组织开展深一度产业游,让在外学子充分感受义乌的发展新面貌,增强学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子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借智借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义乌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召开义乌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充分发挥义乌高级智库的作用,在高校建立人才工作基地,帮助义乌对接、招引大学生和优秀人才。 (三)打好“环境牌”。持续迭代“义乌i人才”线上服务平台应用,实现关键小事“一掌通办”,从人才语境出发,整合全市15个部门54项人才服务事项,开发“智配直享”“热门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4大功能模块,拓展“人才码”就医、出行、娱乐等线下应用场景,实现“一码在手、服务全有”。立足于电商产业优势,每年组织开展电商人才节,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电商专场)巡回招聘会、电商人力资源大会,以优质平台资源集聚优秀电商人才。通过“创业创新 圆梦义乌”千企万岗进百校活动,走进全国百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人才工作协议,组织专场招聘会,吸引全国各地大学生来义。通过“百千万”工程、“直播带岗”、校企合作对接、应邀来义大学生对接会等活动,从实习到就创业,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招引平台。召开政、校、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推介会,邀请全国21所高职院校参与,率先从光伏光电企业、工商学院(机电技师学院)、人才集团开展“四位一体”试点,全力打造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畅通人才输送渠道,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来义就业创业。 (四)打好“培育牌”。通过理念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校企合作新模式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提升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行业认知。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的我市企业职工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以上,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分别申领1000元、1100元、1500元技能提升补贴。定点创业培训机构组织在义高校毕业年度大学生、本市户籍劳动者和在我市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外地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和平台开发数字培训课程,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培训补贴为每人1800元。推动学校、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新课程,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大力推进“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打造“入学—培训—考证—实习—就业”一体服务模式,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例如机电技师学院与金华轨道交通集团、华灿、瑞丰、爱旭等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冠名班”,工商学院与天派针织开展订单培养。 二、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惠企人才政策落实力度,深化政府、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春暖义乌”系列招聘会、“直播带岗”云上招才、千企万岗进百校、iYW“人才说”直播间等线上线下各类活动,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留”环境。截至目前,已兑付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600家372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517人187万元,大学生生活补贴81810人5557.52万元,实习生活补贴228人30万元,人才购房资金1119人33350万元,应邀来义交通食宿补贴215人12.24万元,开展“直播带岗”、“千企万岗进百校”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45场,服务企业5000余家,提供岗位3万余个,招引大学生13056人。 三、下步计划 (一)强化惠企人才政策落实。通过多形式的政策宣传,进一步做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大学生生活补贴、见习实训补贴、人才购房租房补贴等政策兑付,更好地发挥政策促就业、引人才作用。 (二)深化人才供应机制。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打造大学生培养、就业、人才服务优质生态圈,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打造“直播带岗”新型人才招引服务链,全年举办千企万岗进百校、万名大学生应邀来义等各类引才活动200场以上,引进大学生3.8万人以上。承办“中国义乌电子商务人才节”,召开全球电商人力资源大会,打造全球电商人力资源中心。 (三)优化人才培育体系。加强技能培训、行业内部培训,鼓励行业头部企业发挥人才培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重大科研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通过双导师培养博士后机制,提升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博士后人才引进数创新高。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链开展精准培训,拓宽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工种),增加备案认定机构,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人才培育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人才提质增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才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人才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