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力打造浙江医学高地,支持浙四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55号
建议主题 关于全力打造浙江医学高地,支持浙四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四院”)是由义乌市政府投资,浙江大学负责管理的省级三甲医院。建院8年多来,医教研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医院连续四年实现大步跨越式发展,国考排名连续跃升,始终在全国A+优秀行列。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国考”中蝉联A+、全国第63,浙江省第7。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校市再携手在浙大四院的基础上共建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以下简称“国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进一步明确了“三院一体”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加速度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为目标,努力成为服务“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示范标杆。一、医院建设发展情况1.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着力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的生动实践。2022年1-11月,医院医疗业务收入11.22亿元,门急诊量137.52万人次,出院量4.82万人次,手术量1.99万人次。近三年来,医院医疗业务年均增长47.26%,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35.93%,出院量人次年均增长56.6%,手术量年均增长66.67%。外籍人士就诊人次位居全省首位。医疗质量持续提升,CMI值1.03,三四级手术占比38.16%,三四级手术占比38.16%;46个病种进入DRGs重点监控病种/术种全省前三十;平均住院日下降至5.48天。各项“省内首例”“浙中首例”技术及成功案例获得业界及社会广泛好评。医院积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前三;病房智慧结算率接近百分百,全省第一。住院次均药费降幅32.9%,药占比由31.24%下降至22.32%,我院“患者费用控制”获得中国绩效大会最佳案例奖。2.坚持筑巢引凤,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依托浙江大学的品牌优势和资源,在义乌市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现有员工2370人,高级职称233人,博士146人(含博士后40人),海外引进人才18人,国家级人才9人,省部级人才19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讲席学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5人、求是特聘学者3人、“百人计划”研究员(含平台百人、临床百人)10人、特聘(副)研究员26人、企业博士后26人、学科博士后11人、临床博士后7人、双(兼)聘教师38人。2022年新晋国家杰青2人,新报批求是特聘教授2人,省卫生创新人才3人、医坛新秀3人。3.坚持创新引领,科学研究增添发展动能。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引进大人才,形成大团队,依托大平台,申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近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15项。获批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15项。发表业界公认的国际重要科技期刊论文84篇,其中10分以上论文28篇,累计获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授权专利114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2022年,首次以第一单位在nature正刊发表研究论文。布局打造生殖医学中心、肺部肿瘤医学中心、再生与衰老医学中心、RNA医学中心、代谢医学中心、人类基因组医学中心等八大医学中心。4.坚持立德树人,医学人才培育主阵地加速夯实。依托“三院一体”创新优势,医院、国际医学院、研究院汇集院士领军、顶尖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充分贯彻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方针,依托重点学科方向,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医学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医院2020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级专业基地7个,住培容量300余名。住培学员首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首次参加结业考核通过率名列浙大附属综合性医院第一;国际医学院自2020年以来招生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6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0名,硕士研究生303名。5.坚持数字化改革,智慧医院建设硕果累累。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以便民利民为导向,智慧医院建设全省领先。创新打造省内首家移动数字医院,作为义乌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已走进义乌市14个镇街102个社区、村,周边永康、兰溪等7个县市/区,累计服务1.66万人次,发现高危结节372人。“5G移动数字医院新医疗模式实践项目”入选国家卫健委数字健康典型百佳案例。积极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调阅率、互认率省级医院中排名前五。获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五级乙等水平,为全国医院信息化最高级别。医院牵头制定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首个省级团体标准,并且在全省范围宣传推广。二、恳请市政府支持事项医院发展迅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缺乏高层次临床技术人才,缺乏高水平品牌学科和专科,缺乏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平台,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设备资源支撑等问题。为进一步支持浙大四院建成浙江省医学高地,恳请市政府在以下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一)进一步支持符合浙大四院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基本建设项目必要性:从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看,2021年度浙大四院国考第63名,国考前50位的医院床位数均大于2000张,平均值为3290张,我院核定床位920,实际开放1141张,与前50名的医院相差较大。其中,医疗质量指标(255分)在国考中根据医院四级手术量进行折扣处理。我院2021年四级手术量5333例(国考7折处理),浙大二院四级手术量3.5万例(国考9折处理),折扣分数相差12分,影响排名15-25位。根据四级手术量3.5万进行测算,我院床位应为2751张,ICU床位75张,手术室40间,急危重症大楼和国保楼等建设项目迫在眉睫。从医院定位来看,2021年7月,浙江省发改委和省卫健委联合发布《浙江省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浙大四院的功能定位:“省级医院负责向省域范围内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除具备省级医院一般功能定位外,浙大四院需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三院一体”建设,并承担为金义都市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卫生健康保障工作。”1.危急重症大楼项目基本情况:根据《规划》要求,浙大四院拟建设危急重症大楼,包括急诊急救中心、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介入导管室、复合手术室、急危重症及脑和心脏等相关专科住院病房、急诊急救技能训练用房等,并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库等。设置急危重症救治及脑和心脏等相关专科医疗床位650张,建筑面积55550平方米(含地下14000平方米)。建设投资4.7亿元(急危重症综合楼医疗设备、信息化、开办家具等投资金额另行预算报批)。2020年11月医院提交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卫健局邀请专家组织会议论证后报市政府,因急危重症大楼规模、床位等问题未能立项。解决方案:望建设与浙大四院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急危重症综合大楼,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早日立项。2.院区优化工程及国保楼配套项目基本情况:科教国保楼规划床位数650张,项目配套门诊、手术、放射、DSA、核医学、放疗中心等功能。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2022年6月土建结顶,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目前,建筑与主楼的功能衔接,特别是人流、物流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连廊、轨道物流系统;大型设备必需的防辐射专项尚未纳入概算;项目投用后,院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容量无法满足需求,院内停车位无法满足群众需要。解决方案:望增加院区优化工程及国保楼配套相关立项:①院区优化工程立项,投资估算3150万元(其中,连廊1500万、污水处理迁改1000万、立体停车库650万);②轨道小车物流立项,投资估算980万元;③大型设备防辐射屏蔽专项工程立项 ,投资估算400万;④需落实国保楼信息化资金6500万元,医疗设备3.22亿元。3.麻车宿舍项目基本情况:根据医院快速发展需要,学生床位、生活空间的需求量极大,至少需要解决实习生(500人)、硕士生(600人)、博士生(300人)、规培生(300人)、进修生(100人)等共计1800名学生的住宿需求,特提出在麻车地块建成集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活动为一体的学生生活中心。2021年4月,市校补充协议明确双方将加快推进浙大四院宿舍建设项目。在市政府支持下,宿舍初步选址义乌市麻车村(紧挨浙大四院,占地15亩),2022年4月,医院提交可研报告申请立项,项目建筑面积55550平方米(含地下15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约2.2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宿舍、教学用房、食堂餐厅、室内活动用房、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等。针对医院提交的可研报告,卫健局经多次考察、论证,因规模与资金落实问题始终未能立项。解决方案:结合“三院一体”发展实际,重新考察和论证,提供土地政策和经费保障,早日立项。(二)进一步出台更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含外籍)引进配套政策坚持人才优先、统筹兼顾、实事求是,一是狠抓现有的人才政策落地落实,二是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措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人才获得感。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卫健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155号王委员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王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义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打造浙江医学高地,支持浙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十四五规划总目标已明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抓“打造三个地、三个窗口”的主要任务,明确规划了“高质量建设健康义乌,打造浙中医疗高地”的义乌市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总目标。 二、整体医疗资源有富余 “十三五”以来,我市财政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投资建设力度,高质量完成浙大四院、中心医院二期、中医医院迁建、妇保院迁建等项目,全力推进佛堂、福田、江东等镇街中心卫生院新建项目,规范化改造一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事业蓬勃发展,天祥东方医院、復元医院新科路院区、復元第一医院、三溪堂中医保健院新建项目陆续启用,新增启用床位3000张以上,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8021张。 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机构(不含个体诊所、门诊部) 实际开放床位8021张,配备医生数3725人,护士5039人,全年门诊人次1282.92万,全年出院人次28.70万,病床使用率77.73%。 三、市财力支持再提升 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5.6亿用于医院基础建设,浙大四院国保楼、省儿童医院义乌院区、中心医院感染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预计新增床位3000张。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市总床位数量将达到1.3万余张,规划床位数按常住人口口径达到7(按户籍人口达到15),目前,浙大四院科研教学和国际保健楼建设工程、儿童医院、稠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2年,市财政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投资6.39亿(不含基本建设),在疫情防控支出激增的背景下较2021年度基本持平(剔除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费用)。 四、人才招引政策不断优化 根据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才招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审时度势,推动市政府于2020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义乌市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的意见》(义政发【2020】18号)。文件包括招引奖励、住房保障、服务保障等三个方面的举措,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免费安排最高150平米的住房一套,并提供配偶安置,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等保障政策。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2020年12月,市卫生人才领导小组又研究出台《义乌市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住房安置办法》和《义乌市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卫生高层次人才住房安置和人才范畴、医院(人才)级别界定、紧缺专业范围、服务年限约定等内容。具体为: (一)人才招引奖励:对义乌公立医院新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重点人才、青年骨干分别给予50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奖励,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重点人才招引奖励由财政承担70%、医院承担30%,财政承担奖励分5年拨付。青年骨干奖励由财政承担80%、医院承担20%,财政承担奖励分3年拨付。同时,对义乌市儿童医学中心招引的人才在招引奖励的基础上,薪酬待遇由财政适当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共发放人才招引奖励经费1519.66万元。 (二)人才住房保障:对招引的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重点人才,分别安排面积为110㎡到150㎡的住房一套,在义乌工作满10年后,该套住房产权免费转让给个人。浙江大学及在杭各附属医院全职派驻的同层级人才在义乌工作满10年后,同等享受人才住房保障。截至目前共兑现人才住房保障经费4248.67184万元。 (三)人才服务保障:对招引的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重点人才,其配偶可由人力社保等部门按照单位性质对口安排工作,其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由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政策安排落实。 通过充分运用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吸引高层次、高学历卫生人才来义就业。2020年以来共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170,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名,副高级人员20名,博士学历人员38紧缺专业硕士学历76名。以上人员中,后备学科带头人5人,重点人才29人,青年骨干40人。相比较2018-2020年政策实施之前共引进正高9名,副高8名,博士4名,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浙四人才招引奖励499.36万元,人才住房保障:3214.28505万元 五、部分问题仍待解决 1、本土病源外流趋势仍未根本遏止。据统计,2022年度义乌居民县域就诊率仅为86%,距离国家县域90%就诊率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也说明了我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仍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2、金华市域内医疗竞争压力再放大。根据金华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金华全市将新增8家三级甲等医院,稳步推进市级医院有序扩容,重点是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科教综合大楼、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大楼、市第五医院迁建、市第二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新建金义新区三级综合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金义新区的建设启用,将给我市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3、域内机构床位配置利用反差加大。当前,义乌市床位资源数量较为丰富,多数民营医院床位供需比过高,空床较多,存在床位资源浪费,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日益增强。但仍旧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全市浙大四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三级医院占据资源配置主体位置且不断扩张规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薄弱,床位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结构,床位资源配置呈现“马太效应”,这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相违背。此外,目前床位规模的扩张仅仅表现在床位数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医疗配套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投入则远远不够,存在资源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 4、医保基金结算支付缺口逐年增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率降低,在职职工增长率在近年的多数年份都低于离退人员增长率,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比例增辐远远落后于医疗费用报销以及就治费用的增长比例。基本医保基金长期收少支多,面临巨大的费用压力。在基金收入增长乏力,基金年度预算总额面临天花板的情况下,按DRGS清算,各医疗机构医疗业务增产不增收,年底清算分摊基金缺口的压力与日剧增,已深陷囚徒困境,苦不堪言。若公立医院进一步扩张床位,或将诱导医保过度使用,医院收入结构中住院收入比重将远远高于门诊收入比重,浪费了很多医疗资源、人力成本和医保基金,与医改、医保和医疗的改革发展方向相悖。 六、下步计划 1、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医改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和公益属性,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体系、技术、模式、管理、机制和治理等“六个创新”,实现公立医院“三个转变”,即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2、充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根据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城市、创新活力之都的城市定位,义乌市需要配套数量充足、品质优异的各类医疗资源,大力提倡社会办医,以满足国际国内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并为试验区和贸易中心加快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增加吸引力。其次,从七普人口数据分析,义乌人口性别比例协调,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低,外来常住人口较多,青壮年比例较高。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根据现有各年龄段人群疾病谱的统计分析,义乌市常住居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对门急诊医疗服务的需求方面,住院需求的比例相对较低。三是根据浙江省级医学中心的城市定位,义乌市需要在传染病、小儿内外科、肿瘤精准治疗等部分领域加快发展,争取实现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根据浙江中部地区医学中心的定位,义乌市需要考虑在满足本市居民医疗需求的基础上,为周边辐射地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服务,因此需要适度调整和扩充相关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 3、不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运营管理体系,推进公立医院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深入融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内部审计,强化业务科室运营指导,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类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三是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奖惩挂钩机制。优化省医院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平台,做好合理用药、医用耗材、医疗核心数据监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强化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挂钩。完善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 4、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我们将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和完善符合义乌实际,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创业创新的动力。 5、盘活现有医疗资源。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试点,科学建立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健全上下级医院、医共体内外的转诊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通道。落实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进一步拉开统筹区内外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报销比例,降低未经转诊越级就诊的报销比例。推动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患者占比,将更多专家号源、床位和手术等服务和技术资源下沉,将更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下转,对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依托医共体,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推进“全专联合”家庭医生团队组合式服务,促进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推动上下分开、急慢分治和全周期健康管理,构建有序就医新秩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义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义乌卫生健康事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2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