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47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从“货郎担、路边摊”到“买全球、卖全球”,实现由“鸡毛换糖”向“世界超市”的华丽蝶变,义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时义乌乡村产业产业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成为支撑义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格局。正因如此我市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而且在追求共同富裕道路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省委省政府也把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重任交给了义乌,那我们义乌又该如何打通乡村振兴通道、全方位谋求共同富裕,从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呢?问题分析(一) 乡村带头人缺乏战略思维和高素质人才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龙头带”,乡镇和村干部做为发展一线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产品的核心方向。由于目前部分乡村带头人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导致思维僵化和观念过时, 这将成为产业升级路上的绊脚石。伴随乡村产业创新以及升级的持续加快,乡村中高素质人才将是当前农村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这部分管理型和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进一步阻碍了大部分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和我们像达成城乡共同富裕的产业转型升级愿景形成反差。(二)产业布局分散、单一和价值低端化明显义乌乡村产业大多由“前店后厂”、家庭式小作坊发展起来,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对产业区域布局的深入思考和规划,造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全市分布散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而且较难形成集聚、集约发展效应。义乌乡村产业内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承担持续性的资金和创新人才投入,企业内部新产品研发等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意,导致我市乡村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明显。(三)资源要素制约、用工成本加剧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义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不仅全市新增土地中乡村产业领域新增供地占比少,而且由于工业有机更新推进、污染防治和安全生产整治提升等因素,使我市乡村产业厂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随着义乌市外来劳动人口逐年下降和劳动力工资增长加快,面临的招工难、留人难、用工成本上升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做好乡村产业振兴,首先就是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编制规划,做好乡村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村干部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按照绘制好的宏伟蓝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接续奋斗,集小胜为大成,打赢共同富裕攻坚战。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挖掘保护农村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文化,留住乡愁。二是坚持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收问题,才能解决 乡村建设资金问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独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当地的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有效利用产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区域共富。三是加强数字化改革。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数字乡村是指乡村依托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从而实现乡村生产、治理和生活的数据化,加速构建乡村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希望利用数字化改革打造成为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欣欣向荣局面。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治理、文化和服务数字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与数字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通过数字赋能,发展数字化农场、农村电商、质量追溯体系、数字化农旅,推进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智慧村务、数字化政务系统,实现乡村远程医疗、智慧医院、乡村养老信息化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数管中心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蒋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及成效 1.平台底座不断夯实。在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已复用省市编目、高铁和开放3项能力,迭代升级归集、共享、治理和数仓等能力,建设分类分级、态势感知、日志审计等数据安全能力。去年以来,全面普查了本地自建的363个系统,完成数据编目3965 条,按需归集了50个部门的110个本地系统,回流上级数据567类,本地归集1938类,夯实了本地数据基础。 2.数据运营集约高效。统筹建设了人口、企业、手机号、地址等7个基础数据库,按需开发了人才、救助、宗教管理、养老等15个专题库,切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企业信息、房屋信息、投诉信息等基础数据,建立14个镇街数据仓,定制开发共享数据接口800个,极大提升应用建设效率。如建设养老专题库时,复用了人口、死亡、手机号等基础库数据,新增融合了户籍、健康、医保、救助等5个部门9类数据,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养老专题库的开发,大大节省了应用建设的费用和时间。 3.浙农系列应用贯通落地。根据省农业厅加快数字化应用在农业农村融合贯通的要求,目前,我市浙江乡村大脑和16个“浙农”系列应用已实现应贯通尽贯通。浙江乡村大脑是省建的大平台,按照“11153”架构建设,包括1个农业农村数据仓,1张三农全域地理信息图,1个数字化工具箱,1个“浙农码”和1批“浙农”系列多跨应用场景。 4.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制度体系方面,在省市两级公共数据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义乌市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印发了《公共数据平台运营管理规范》、《数据回流安全管理办法》《数据开发安全管理办法》等系列数据配套标准规范,规范了县级和内部公共数据管理的制度,覆盖了公共数据管理全过程,将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成果进一步固化。 二、 办理情况 1.持续强化数据高质量供给。依托IRS数据管理工具,完善数据归集闭环管理机制,全年新增金华市义乌市农业标准地应用系统、金华市义乌市农产品检测数据查询系统、金华市义乌市益农信息社智慧服务系统、金华市义乌市农业应急指挥系统、金华市义乌市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系统、金华市义乌市全域未来社区(乡村)智慧服务应用等6个数据归集系统。依托IRS规范管理数据,完成数字乡村数据归集工单58个、数据质量工单3个、数据共享工单8个。 2.强化数据深度开发利用。统筹建设了人口、企业、手机号、地址等104个基础数据标签,新增开发了老人、婴幼儿等44个专题数仓,支撑53个重点应用数据需求,数据满足率100%。围绕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治理等方面,梳理数字乡村特色案例。 3.强化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分类分级、数据脱敏、数据权限管控、数据库审计、数据水印溯源、数据加密、态势感知等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防护能力,确保数据安全管理。组织开展部门数据安全自查、疫情数据安全专项检查,会同网信办、公安局对全市部门上门检查,重点检查网络及数据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单位及时整改。 4.提升数字化水平,建设数智乡村。扎实推进“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应用的建设及推广,8个省级未来乡村及拟创村已全部完成数字驾驶舱装配并上线,移动服务端开通率达100%,其中6个村完成“浙里办-我的家园”上架,并上线接入了10个场景应用,击量名列全省前列。推动“未来义家-全域未来乡村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承载未来乡村特色村、样板村乡村基础数字化信息,促进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三、 下步计划 1.继续深化建设基层治理大脑,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做好数据要素的统筹利用,按需建设专题库和数据仓,支撑基层治理智能应用建设;推广地图服务、可信身份认证等上级统建组件的应用,谋划推进人像信息采集、地址信息采集等组件的建设。 2.继续推进感知网建设。持续开展各局办、镇街和国企感知网需求调研及实测工作,支撑各单位物联感知设备共享和智能解析需求;完成感知网正式环境网络联调以及软件部署工作;编制物联感知设备编目规范、相关技术规范、对接流程规范、运维运营管理制度等规范制度文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数字乡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和美乡村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数据管理中心 2023年5月26日 蒋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及成效 (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结合乡村振兴考核、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协调各部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乡村数字监管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数字治理等工作。2021年我市入选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 (二)浙农系列应用贯通落地。积极推动省级数字化应用在农业农村融合贯通,已实现浙江乡村大脑和16个“浙农”系列应用应贯通尽贯通。浙江乡村大脑是省建的大平台,按照“11153”架构建设,包括1个农业农村数据仓,1张三农全域地理信息图,1个数字化工具箱,1个“浙农码”和1批“浙农”系列多跨应用场景。 (三)未来乡村数字化建设先试先行。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指示精神,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导向,2022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缸窑、李祖、分水塘、陇头朱村创建为省级未来乡村,其中缸窑未来乡村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点赞。我市承办金华市未来乡村现场推进会,并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二、 办理情况 (一)高质量构建政策框架体系。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4号)等精神,结合义乌实际,制定下发《义乌市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未来乡村的若干意见》,同步出台《义乌市全域未来乡村创评办法》、《义乌市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乡村)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配套实施细则,构建了未来乡村达标村、特色村、样板村、精品示范村创建体系,为探索具有义乌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水平推进省级试点建设。缸窑、李祖、分水塘、陇头朱、红旗、神坛等6个第一、第二批省级未来乡村已累计谋划实施了52个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超2亿元,目前总体进展超过90%。2023年,新谋划了佛堂倍磊+芦塘下片区、苏溪杜村、上溪苦竹塘、福田官端前、廿三里李宅、赤岸莱山等6个第三批金华市未来乡村,其中佛堂倍磊+芦塘下片区、苏溪杜村同时创建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现已上线“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并谋划了24个工程项目建设。 (三)高效率打造全域未来乡村。启动编制全域未来乡村建设规划,组织各镇街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细化落实年度创建任务,明确未来乡村培育目标、创建等次,谋划具体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义乌市级未来乡村建设超200个。计划到202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未来乡村应创尽创,实现农村健康、教育、养老、文旅等社会事业“关键小事”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四)通过主题化打造,寻求个性化发展。深入挖掘义乌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在突出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产业。同时,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传统,复兴义乌味道的优秀活态文化和民俗活动。结合24节气及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农事生产体验活动,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村村有活动,村村有特色的民俗氛围。鼓励申报各级历史文化村落、传统村落等保护项目,实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 (五)提升数字化水平,建设数智乡村。扎实推进“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应用的建设及推广,8个省级未来乡村及拟创村已全部完成数字驾驶舱装配并上线,移动服务端开通率达100%,其中6个村完成“浙里办-我的家园”上架,并上线接入了10个场景应用,击量名列全省前列。推动“未来义家-全域未来乡村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承载未来乡村特色村、样板村乡村基础数字化信息,促进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六)创办农创客联合会,汇聚乡村人才力量。2022年7月,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在后宅街道李祖村成立,60多名农创客作为首批会员加入联合会。农业农村局加强人才科技政策扶持,从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农民培训、列入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学历提升、新获得农业类中级以上职称等方面进行奖补。中国建设银行、义乌农商银行等加大农创客授信支持力度,分别为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授信1亿元和3亿元。我市先后举办了青年委员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和乡贤助农乡村创业创新大赛,激发各类主体农业热情。楼国三荣获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傅丽萍报送的项目获得了省级乡村创新创业大赛农产品销售组三等奖,金靖荣获金华市十佳农创客。 三、 下步计划 (一)加强工作统筹。以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为载体,发挥党委农办统筹协调作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推动未来乡村数字化先试先行。选取建设基础较好、建设积极性高、班子战斗力强的村为试点,以省建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应用为基础,贯通浙农系列应用,加强现有软硬件集成,按需补齐数字基建短板,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打造2-3个数字味浓厚的未来乡村样板。 (三)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落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大“机器换人”扶持力度,以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创建为载体,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四)加大农创客扶持力度。针对现有农创客扶持政策仍存在支持面小、力度不足,农创园创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农创客培育工作需要,相应完善农创客培育扶持举措。 (五)扎实推进全域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未来乡村达标村、特色村、样板村、精品示范村创建行动,建设一批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义乌特色的未来乡村。2023年,完成创建未来乡村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样板村20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个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数字乡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和美乡村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3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