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优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助力义乌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44号
建议主题 关于做优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助力义乌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
2021年义乌工业经济实现历史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登上千亿级,达到1163.7亿元,同比增长66.72%;五家光伏企业产值合计477.2亿元,占全市规上产值的41%,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光伏企业四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首超规下工业,达到了269.7亿元,同比增长47.4%,增速位列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首位。至2025年,义乌的工业总产值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其中,义乌光伏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并形成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领军型企业,一批超10亿元的成长型企业。光伏和光电行业在义乌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高速的发展也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当前最为突出的困难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义乌本地缺乏“白领“和“蓝领”等工程类人才,无法实现本地化招聘,目前几乎所有的设备,工艺,质量,生产等都来自外地;企业的招聘和用工成本很高;2. 这些人才招聘到义乌以后,面临子女上学,安家落户,住宿等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导致离职率高,蓝领技工月度离职率10%-15%,白领年度离职率30%-40%。人员的离职对企业的精益运行造成实际困难;3. 再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人到义乌以后,相对缺乏进一步培训成长的机会;4. 义乌的房价比较高,生活成本与地级城市接近。这些蓝领和白领留在义乌的比例很低;大多是工作两三年就会离开;对当地的归属感比较差;济济多士,大业乃成。人才蔚起,复兴可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更加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千方百计引人留人用人,推进人才队伍、人才效能和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助力义乌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综合上面提到的针对人才引育留用的问题,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招贤纳士,广开渠道引人才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宣传力度。在人才“虹吸效应”的影响下,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小城镇面临“引才难”的困境。在这种情形下,围绕义乌光伏产业链发展需求,实施“一链一策”专项引才政策,根据自身现有优势,广泛利用新媒体渠道,广泛推荐义乌区域发展优势与人才发展环境,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发挥人才对产业的“强链”“补链”作用,更深层次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人才高地托起产业新高地。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对应的引才措施。根据义乌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实施差异化引才。推进政企深度合作,摸清企业“人才底子”,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建立有义乌特色的吸引人才措施,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引凤归巢。三.鼓励企业引来高质量人才,给与企业响应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例如对于子女入学,对于住宿,对于购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因情施策,不遗余力育人才义乌正处于产业转型风口,光伏产业所需技术性人才缺口日益扩大,企业急需相关政府扶持,多管齐下,携手培育有技术、有担当、有品格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一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人才院校,对当前义乌存在的大中专院校进行诊断调整。如果当前规模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考虑增设相关院校,确保规模是可以满足。其次确保学校培养的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可以考虑和企业共同培养,定向培养。如“冠名班““订单班”。确保大中专教育有的放矢。二是确保义乌本地院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有更强的意愿在本地工作,需要制定对应的政策措施;在生源,教育方向选择上进一步细化管理;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除了发挥当地院校的培养能力,可牵头当地企业和高校与外地对口高校建立合作办学。考虑人才的专向输送,外来人才在学校就有了基本方向,为我所用。四是为企业的蓝领和白领提供再教育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和政策支持。支持企业职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培育一支能够解决企业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强化服务,真心实意留人才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后续工作。建立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创客服务,推动行政服务在线集成、在线受理,推动由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资源在线集聚、在线交易,实现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一网通”“一键通”。为优秀人才在社会保障、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方面提供线上线下、跨部门、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举办青年人才联谊活动,扩大引进人才的“社交圈”、“朋友圈”,让他们有“热情”扎根义乌。二是倾听了解人才心声。定期举办引进人才交流会,对人才进行谈心谈话,深度了解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切实解决人才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内涵。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公寓、购房补贴或租赁补贴等安居措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确保这些人才公寓,人才房和子女教育问题及时有效落地,执行到位。现在普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四利用金融行业支撑留才政策。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作用,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知名风投机构开展人才金融项目,围绕人才创业启动资金、信贷、上市、保险等全周期金融需求,深入推进“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人才险”等工作,探索打造人才科创银行,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闭环式的金融服务。多措并举,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是企业自主用才。突出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和人才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产业领军、行业拔尖、实用紧缺等重点人才,制定并实施进一步激发企业聚才用才的政策举措;支持企业设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培养和使用人才,探索在大型企业推行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制度,让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科技创新“主人翁”。二是分类评价用才。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在人才梯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推动智能化龙头企业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在重点民企中开展职称自主评价,拓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同事,增加员工收入,增加员工的获得感。三是市场激励用才。突出人才贡献的市场回报,对企业“高薪”聘用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配套支持,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给予科技人才正向激励,推动人才创新成果转化驶上“快车道”。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发展需要,强化人才支撑,多措并举打好人才引、育、留、用“四张牌”,抢占转型发展“智”高点,充分挖掘人才潜能,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智慧充分涌流,为义乌经济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义乌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人力社保局、科技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 144号杨委员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杨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义乌工业人才引育留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做优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助力义乌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招引六条意见》等系列人才就业政策,着眼就业创业“关键小事”,积极营造大学生“零成本”创业生态。制定《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海外工程师、百博入企等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工作的发展。稳步探索实施《义乌市小微商贸企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试点实施细则》和《外国人来义乌自贸试验区工作许可暂行办法》,减少办事环节,精简办事材料,提高服务效率,吸引外国人来义创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搭建高能级平台。2022年我市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通过各能级平台建设,我市人才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个,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6个,省级海外工程师6名,百博入企博士20人次,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个。 (二)开展各类科技活动。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7家技术转移中心,组织技术专家入企服务350余家次。开展千榜进高校“2+4+X”云对接芯光电产业专场活动等揭榜挂帅、科技对接线上线下活动10场、点对点精准对接50余次,我市企业与全国各地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60多支教授专家团队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三)营造就创业环境。持续迭代“义乌i人才”线上服务平台应用,实现关键小事“一掌通办”,整合全市15个部门54项人才服务事项,开发“关键小事”“智配直享”“生活服务”“人才地图”等4大功能模块,拓展“人才码”在就医、住宿、休闲娱乐等线下应用场景,实现“一码在手、服务全有”。构建“一周免费住、购房直接补”人才住房体系,落实人才子女入学全保障。通过发放人才购房补贴等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让人才“安家”更“安心”。 (四)加强人才交流。每年组织高校学子座谈会、“家燕归巢”高校学子义乌行等人才招引活动,组织开展深一度产业游,让在外学子充分感受义乌的发展新面貌,增强学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子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借智借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义乌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召开义乌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充分发挥义乌高级智库的作用。 (五)培育技能人才。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岗位要求,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作,通过“订单班”、“冠名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依托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引导技能人才通过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以赛促训。在企业建设由身怀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头人领办或创办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和支持高技能人才、行业公认的拔尖技能人才传技带徒,进行定向培养。 二、办理情况 (一)打造“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召开政、校、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推介会,邀请全国21所高职院校参与,率先从光伏光电企业、工商学院(机电技师学院)、人才集团开展“四位一体”试点,全力打造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畅通人才输送渠道,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来义就业创业。 (二)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浙江机电技师学院与金华轨道交通、华灿、瑞丰、爱旭等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冠名班”,吉利汽车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的义乌吉利学院。推进市场化、社会化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补贴政策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去年我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通过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2万人次。 三、下一步计划 (一)打造人才招引平台。通过“创业创新 圆梦义乌”千企万岗进百校活动,走进全国百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人才工作协议,组织专场招聘会,吸引全国各地大学生来义。通过“百千万”工程、“直播带岗”、校企合作对接、应邀来义大学生对接会等活动,从实习到就创业,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招引平台。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技能培训、理念培训、校企合作新模式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提升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行业认知。推动学校、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新课程,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大力推进“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打造“入学—培训—考证—实习—就业”一体服务模式,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 (三)深化技能人才培育。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领行业企业开展技能比武和交流展示,实现以赛促学、以赛聚才,为技能人员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荐评选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把推荐过程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过程,作为激励职工提升技能素质的过程,作为引导职工投身经济发展干事创业的过程,为培养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义乌工业人才引育留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义乌工业人才引育留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6日 ​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