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共富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39号
建议主题 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共富的建议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人民普遍出行受限,旅游消费模式发生变化,随着消费升级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已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其产品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帐篷经济、田园经济、轻奢游等概念,当前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众多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中,如何发展成高质量、有特色旅游项目,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与助力乡村共富有机结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一、当前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乡村旅游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1.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未有效利用乡村各种资源,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 缺乏体验休闲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与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2.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仅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的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3.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策划能力低等让乡村旅游难适应激烈旅游市场竞争。4.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水电配套等建设不完善。(二)开发模式以点式开发为主,缺乏产业化整合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依托相关的资源进行开发,如依托当地产业、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市场发展与景区资源,以及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的开发乡村旅游。由于乡村旅游项目盲目发展比较严重,一窝蜂搞开发,政府层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导致经营者层面一味追求短、平、快,或忽视合理规划,或缺乏差异化主题造成同质化严重。同时区域范围内,缺乏乡村旅游的系统整合,缺少产业化思维,忽视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合力。乡村旅游不能只是简单的点式开发,而是要拓展乡村旅游+的潜在价值,创新乡村旅游要素体系,构筑以乡村旅游引领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三)乡村旅游融资难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仅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严重滞后农村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目前乡村旅游投融资来看,主要表存在着五大难题:1.融资渠道相对单一;2.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3.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4.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5.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四)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单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营销渠道却存在着重宣传,轻营销和渠道建设;营销渠道单一的现状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经营方面,以现场售卖乡村产品、商品为主,乡村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且传统,且乡村产品的品质化保障缺乏诚信监督;乡村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着碎片化,不系统,缺乏监管和质量审查机制。二、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对策:(一)从开放资源上突破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自然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样把自然资源变成资本,释放这些资源要素,盘活村民及村集体闲置资产,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乡村建设,需要我们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进行创新。(二)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建议政府不要大包办,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的扶持是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三)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共同富裕,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要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通过引进大项目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链,实现共同富裕。(四)从吸引人才上突破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政府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可以设在农村,或者吸引一些IT、直播、物流、电商等行业入驻乡村,充分利用好乡村的自然、人文资源,把基础设施等办公条件落实好,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既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等内卷问题,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另外,借助网络力量展现乡村环境的秀美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打造“网红”形象,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五)从规划上突破要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吸引外来观光者,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六)从开发运营上突破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以集体经济和外来资本为投资开发主体的现代运营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投资结构,明确投资产权,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引进先进开发运营管理体系。将前期项目规划策划、项目开发推进、招商引资、开发立项、建造控制、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等纳入运营管理体系。(七)从产业融合上突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农业园变旅游景区,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把义乌特色的农副产品开发成伴手礼,扩大知名度,提升农民收入。(八)从用地政策上突破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必须有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以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适度放宽用地限制,继续推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宽集体土地入市条件,不仅可以用于租赁、流转等用途,也可用于旅游康养项目。(九)从金融改革上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农旅项目,因为长期缺乏资金,项目受到很大局限,不能做大做强,如何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的困局,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十)从平台搭建上突破借鉴一些外省外市先进经验成立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入股开发项目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项目,通过共享盘活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释放更大的红利。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自规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吴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乡村旅游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共富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2018年编制了《义乌市和美乡村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将全市乡村旅游分为至美大陈片、慢养龙祁片、多彩华溪片、逸游南江片、义南乡里片、红糖飘香片、人文上溪片、望道信仰片、德胜古韵片共九片,并分别进行了业态、形态、生态、文态、社态“五态共兴”的全面规划指引。2020年,出台了《义乌市农村有机更新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明确“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村庄发展目标与定位、村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防灾减灾实施保障等内容”,让村庄规划更加关注村庄产业发展。同时,编制《义乌市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围绕粮食、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规范农业发展空间,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布局。2021年又编制发布了《义乌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在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强村富民行动、农村集成改革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和奋斗方向,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效支撑。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1家,创建星级和美乡村398个,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10条,全市442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85。 二、办理情况 (一)发展乡村产业,夯实乡村旅游基础。一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百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名单库,摸排重点培育对象38家,今年新增义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到2025年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0家。二是壮大、延伸产业链。推进乡村全产业链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今年培育10亿元以上铁皮石斛农业全产业链1条,探索打造一条2000万产值的蔬菜新产业带。三是做强农业产品品牌。组织企业、产品参加省农博会、国际茶博会、本地森博会等,不断提升本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义乌农业品牌矩阵。四是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深入开展与省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战略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实院企合作协议3项以上,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创建省级“三基地”2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 (二)打造未来乡村,盘活乡村旅游资源。一是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编制全域未来乡村建设规划,探索具有义乌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启动创建第二批100个义乌市未来乡村,建成未来乡村特色村30个、样板村20个。二是实施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0个,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新增省级示范乡镇1个、特色精品村4个。三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垃圾、公厕革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改造提升和农村垃圾转运场所设施更新换代。新增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新增省级星级公厕21座、示范公厕2座。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旅游运营模式。一是国企、镇街共建模式。充分融合国企的产业优势和镇(街道)的资源优势,引导美丽乡村精品线周边村以房屋、土地、资金等入股精品线产业项目,探索建立国企谋划项目、村集体抱团出资入股共建产业项目等造血新模式。二是结对模式。实施由镇(街道)统筹村集体闲置资金(资源)、国企谋划项目和具体运作、村集体获得固定收益的结对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12个国企结对项目,均已产生收益,村级合作资金合计达3.05亿元,村集体每年可收益3090万元。三是打造“持续造血”平台模式。组建镇街强村公司,2022年底各镇(街道)至少成立一家由村集体联合投资或参股的强村公司,由强村公司盘活本地人才、产业、资源优势,“抱团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四)培育乡村人才,汇聚乡村旅游人才资源。一是深化“两进两回”。鼓励乡贤、青年投身乡村建设,聚力推进千名乡贤助共富行动,以“义同共富”系列“十大品牌工程”为抓手,广泛凝聚新乡贤力量投身家乡建设,吸引新乡贤500人以上。积极开展“一村一青年委员”建设,举办青年委员创新创业比赛,引导青年主动参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中。二是加强农创客培育。发挥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示范带动作用,举办义乌市级农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定期开展农创客联合会会员活动,完善农创客培育扶持政策,新增农创客200名以上。围绕农业“双强”、绿色低碳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创业创新等主题,开展高素质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次以上。 (五)落实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旅游土地要素。一是强化用地保障。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将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原则上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二是盘活土地优先支持。鼓励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结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发展乡村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鼓励通过入市的方式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三、下步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抓手,以人才培育为支撑,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和文化积淀,培育乡村产业特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抓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培育义乌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以打造未来乡村为牵引,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行动,扩大乡村数字技术应用领域,促进数字赋能乡村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到202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未来乡村应创尽创,建成100个以上未来乡村特色村,50个以上未来乡村样板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8日 吴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义乌文化旅游工作提出的的宝贵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共富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局在全市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十条精品线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浙江省旅游“百千万”工程在义乌的落地,通过乡村景区化培育引导工作,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生态环境提升、村民增收、乡村和特色产业体系构建。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4A级景区城, 创建4A级景区镇街10个,3A级景区镇街3个,景区镇覆盖率达93%;3A级景区村庄14个,景区村庄覆盖率达60%以上。涌现了“乡村迪士尼”——佛堂镇小六石村,“国际众创村”——后宅街道李祖村,“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国家级历史古村落”——义亭镇缸窑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二、办理情况 接到办件后,我局立即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结合“十四五”规划及旅游空间规划内容,梳理义南历史文旅旅游区、义西乡村红色旅游区、义北生态休闲旅游区等三片区的项目发展定位,为乡村文旅项目发展明晰路径引导。二是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涵盖旅游要素保障、旅游品牌创建、旅游项目建设扶持、智慧旅游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多项政策扶持。三是增加招商引资力度,本年度已邀请了国艺中联、景域驴妈妈、祥源集团、芒果文旅等多家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来义考察并洽谈项目,目前相关企业正在策划相关方案。 三、下步计划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局将在十条精品线的基础上注重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品质。 (一)建立健全义乌文旅项目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文旅融合专班的统筹作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协同部门、镇街及国有企业各个平台,共同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破题的这篇文章。按照规划先行、招商选资、推动发展的流程招引精品项目,以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考行业发展,推动更多的文旅产业项目落地,激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二)摸清家底,做实规划 注重规划引领,在《义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总方针的指引下,利用文旅资源普查工作成果,修编《义乌市全域旅游空间规划》,对义乌文旅资源再次进行全面摸排,根据现有土地现状,提出义乌文旅项目产业规划发展方向。 (三)深挖义乌优质文化,助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结合文化基因解码、文旅资源普查等工作,因地制宜深挖乡情、乡音、乡愁等特色文化元素,串联历史村落、名人故居、文保建筑等场所,注重保护性活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乡村旅游项目落地难点 贯彻落实《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品牌创建、人才招引、项目建设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希望借政策之力,为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创建更好的条件。 (五)拓宽文旅产业宣传营销渠道。 引导文旅企业创新旅游营销方式,采取“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方式,全面拓展宣传推广平台,支持开办电子商务平台旗舰店、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互动营销,顺应游客和公众需求,促进旅游商品二次消费。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文化旅游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25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