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贸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27号
建议主题 关于构建贸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
近年来,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技术、商业业态、消费升级、产业转移等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求多样化、主体线上化、订单碎片化、渠道扁平化、服务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站在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的新起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样板”的号召,围绕“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构建全链条的贸易服务体系,延展义乌市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义乌市场在新格局、新常态、新模式下始终保持高度的适应性,不断提升市场商户及国内外采购商对市场的黏性,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一、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2022年1-10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397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同比)27.8%;其中出口3607.5亿元,同比增长23.0%;进口371.2亿元,同比增长107.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1.8、5.3和96.0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占全省份额分别为10.0%、12.6%和3.6%,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9、0.6和1.7个百分点。 2.高素质主体比例逐年提升 据统计,2021年市场内大专及以上的商户占比26.9%、同比增长0.5%,经营主体中35周岁以下占比为26.01%、同比增加0.9%,商户结构不断优化,但增速相对缓慢。 3.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 据统计,市场内44.55%商户有自有品牌,86.82%的商户在商品创新设计方面有投入,商户品牌化意识进一步提升。在新品保护方面,有32.02%的商户开发新品时有注册品牌或专利,比2019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五金行业目前自有商标注册率达50%以上,其中5%为国际商标。 4.线上化发展势头明显 与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加速,据统计,43.45%帽类行业商户、24.3%饰品及配件行业商户、13.88%袜类(打底裤)行业商户的主要客户为电商采购群体,但行业线上化发展差异较为明显,辅料类等行业仍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市场发展痛点 1.疫情影响仍然持续存在 外商入境受限,对义乌市场贸易冲击较为明显。根据公安出入境统计,2021年入境外商3.41万人次,同比下降34.13%,比疫情前下降93.6%,常驻外商只有疫情前的一半左右。同时,与义乌市场贸易关联度较为紧密的省份、地区疫情存在反弹反复导致接触型消费恢复缓慢。 2.新业态对市场形成竞争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达1.44万亿元,增长24.5%;市场采购贸易出口9303.9亿元、增长32.0%。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普及,数字化转型加速信息透明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速迭代升级,加剧蚕食线下实体市场份额。 3.市场商户迭代升级较慢 义乌市场企业大部分为小微企业,甚至是夫妻档口,受限于自身经营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部分“老商户”无法及时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商二代”接班意愿低,更愿意从事其他行业并倾向于在写字楼等场所办公。对“新商户”的生活、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不够,缺乏归属感。 4.义乌本土产业支撑弱化 近年来,受资源要素、综合成本等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外迁至周边县市乃至省外,本土产业支撑明显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制造车间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成本高、高素质管理运营人员缺乏、新业态拥抱不及时,削弱了传统产业竞争力。国潮、IP、二次元等新行业、新技术未形成集聚优势。 5.市场商贸服务精准度不够 采购商、市场商户画像体系不完善,实际贸易需求掌握不充分,缺乏有效的贸易行为收集渠道,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市场商户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培训成效不明显,培训形式、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市场生活体验场景不足,周边生活服务、商业配套服务不够。 6.履约体系建设步伐缓慢 我市各类物流主体3260余家,其中80%为小微主体,未形成规模化、智慧化、平台化发展,传统物流转型步伐慢。对“民营”类仓储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存在租金价格过高、随意涨价、生产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不利于市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全链条贸易服务体系的建议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国际经济形势,为进一步落实贯彻党二十大关于“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以国际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牵引,凝聚各方共识,汇聚更多的发展资源,推动政府、市场、企业合力构建全链路的贸易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采购商及商户对市场的黏性,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一)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做强贸易链产业支撑 1.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围绕中小微企业扶持,通过“土地、人才”等要素赋能,做强本土产业。一是土地保障,向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增加土地供应规模,整合市内“能级低、规模小、分布散”的小微企业,分类整合搬迁至产业园区,通过抱团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存量土地盘活,科学建立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处置政策体系,引导低坪效工业用地有序流转,禁止工业用地转变使用功能。三是人才保障,加强与国内高校的联动,通过定向培育等方式为义乌市场输入国际贸易、外语翻译、新媒体运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人才,加快公租房、保障用房建设,完善外来贸易从业人员子女就学、生病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降低从业人员生活成本。 2.数字赋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以市场贸易行为中所涉政务服务需求为核心,推动商务、海关、税务、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间数据对接,搭建贸易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实现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客商提供出入境申报、政策解读、行政审批、补助申报、风险预警、知识产权注册、监督投诉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外贸业态提质发展,扩增量、优存量,降低贸易行政成本。 (二)突出市场主导作用,做精贸易撮合服务 1.重点完善数字贸易平台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聚焦管理和服务,推进数字化、智慧化硬件迭代升级,强化数据归集分析及数字应用场景拓展,促进设施“云”上互联、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精细高效、服务精准触达,系统重塑市场数字生态和贸易场景,一体优化市场运营和贸易服务。重点发展Chinagoods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国内外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联动全球数字贸易枢纽网络,构建小商品自由贸易场景,提供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通关结汇、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引导义乌市场向线上线下互动,拓宽经营渠道,让贸易更简单。 2.重点升级展会贸易平台 加大对五金展、文具展等专业性小商品题材展会的扶持力度,促进会展产能与义乌优势产业、特色市场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展会品牌影响力;创新海外“代参展+云展”,组织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具有完善供应链体系支撑的贸易型市场商户参加境外展,构建海外销售新渠道,帮助义乌市场商户引客户、稳订单、拓市场;加强与广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联动,为义乌企业争取更多地参展名额,例如,二区市场某锁具企业,因义乌地区参加义博会名额有限且较难获得,目前已整体搬迁至杭州,需进一步强化与广交会主委会的沟通,为义乌企业争取更多的贸易机会。 3.重点发展履约服务平台 进一步巩固义乌公铁航运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仓储建设和投放力度,推进义乌货代企业划行规市,支持商城集团、陆港集团、市场集团等国有企业的仓储物流布局,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企业需求进行二次分配,解决市场商户仓储租赁需求,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充分发挥迪用拜市场作为义乌在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形象窗口及重要出海口的作用,通过前置备货及国家站贸易便利化服务,加快义乌小商品走出去步伐,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针对跨境电商出口新特征,支持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新业态的金融产品,提高义乌市场贸易链的抗风险能力及韧性。 4.重点创新商协会平台 发挥义乌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组织的平台作用,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帮助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为会员企业提供经济法律咨询、融资、维权、科技、信息、新闻舆论、管理等服务,帮助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通过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商会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建设商会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多维度标签体系,可视化动态掌握成员信息及个性化需求,撮合成员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服务精准度。 5.重点优化市场软硬件环境 针对贸易主体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持续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软件方面,顺应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开展独立站建设、新媒体运营、短视频拍摄、图片美化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市场商户贸易能力。硬件方面,以“人本”为导向,增设外卖配送柜等设施设备,营造市场整洁、卫生、文明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提升采购商对市场的感官体验。 (三)激发主体能动作用,提升贸易竞争力 1.推进企业品牌化品质化发展 支持行业大户联合打造义乌市场共有品牌,降低中小微企业品牌建设门槛,共享品牌营销渠道和品牌知名度;根据品牌的业内影响力,分级设立奖励标准,鼓励企业海外创牌、海外收购,提高国际商标注册补贴比例(原补助政策为:补助国际商标的注册实际费用的80%,目前补助政策为补助国际商标的注册官网费用的80%。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注册成本费用过高)。加大对企业原创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国潮、二次元产品,形成创意优势集聚。 2.推进企业线上下线联动发展 支持企业建设独立站、国家站,沉淀自有平台的私域流量,掌握出海主动权;引导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电商平台、培训机构等提升市场商户对跨境电商卖家等新业态采购群体的供货能力,迎合采购商的新贸易需求、新消费习惯。 3.推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对订单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消费趋势,鼓励企业延长服务链条、适当备货,提高贸易响应效率。积极响应国家“扩大优质产品进口”的要求,借助义乌市外事办、华侨归国联合会等职能单位加强义乌商贸领域与各国驻华使领馆、华侨组织的联动,举办商贸交流会推进我市与境外商贸组织在商贸、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出口企业发展转口、进口贸易,帮助出口企业争取境外知名品牌独家代理权,做强义乌进口产业。 4.推进企业智慧化转型 要鼓励企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好企业转型中的痛点,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出台研发费用抵退税等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传统企业智慧化升级,通过金融补助、技术引进等措施,实现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生产工艺、生产制造、管理等各环节高度协同,建设以订单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现代工厂,打造小商品智造样板。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发改局、改革办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陈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营商环境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贸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 营商环境是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变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两只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嘱托,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取得积极成效。 (一)深耕国贸自贸改革“试验田”,构建“通关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打造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重塑交易、履约、融资、监管方式,实现一站式数字通关、数字物流、数字结算等服务,累计服务在线交易超400亿元。搭建“公铁空海”全方位立体贸易通道,义新欧货物在义乌“一站式”完成所有通关手续,带动周边15个省市货源销往全球160多个城市。打造卡航集拼中心,实现公路货物直通27个欧亚大陆国家。打通跨境电商出口包裹“监管中心验放—铁路转关运输—宁波北仑港出境”的出口通道,实现“一次施封、全程通关、抵港直装”,提升转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打造“国际贸易经侦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县域级国际商事纠纷仲调一站式解纷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切实为经营户解决后顾之忧。 (二)用好数字化改革“助推器”,提升“办事高效、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助企暖企护企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在全省率先提出“三环三化”数字审批改革,不动产抵押注销、用水等60个事项实现全程智能办理。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无证明城市”。打造“一网通服”惠企政策无感兑现平台,三分之二惠企政策资金实现“无感兑现”,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打造“义码通”诉求问题直通平台,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00多件,办件满意率达98.3%。建成覆盖所有市场主体和个人的信用“一张网”,实行“信用+”模式,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运行和社会治理机制。如“互联网+监管”平台按照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差异化分类监管,精准减少经营干扰。 (三)打造社会服务改革“样板间”,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线上依托“一网通办 ”平台,线下在55个国家地区设立“海外服务驿站”,运用远程视频、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实现446个事项海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不用入境就能办成事。深化“三医联动 六医统筹”等改革,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向覆盖全体市民各年龄段人群覆盖。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67所,现有12.5万名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有书读、有园上”。与贵州毕节等42个地区实现334个事项跨区通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事便利。 二、办理情况 我们坚持“改革推动、实干开路”的理念,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全社会尊商、爱商、护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一)以改革为关键一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存量土地。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以及“百博入企”等活动,优化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深化“义起创业”2.0版,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深入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实施来义随迁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落实“两为主”入学政策,深化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拓宽保障群体覆盖面。加大人才住房支持力度,出台优化人才房政策具体操作办法,做好人才购房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建设,以电子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全面关联群众和企业常用证照信息,推动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围绕外国人来义、在义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持续推动涉外领域服务“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 (二)以开放为必由之路,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推动以全球数贸中心为代表的新一代市场建设,打造数字服贸、创新设计、品牌选品于一体的“未来市场”。迭代升级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打造一站式“关汇税、运仓融”数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开展“一窗办理”、全流程可控视可溯源的物流数字化服务。开展“携手走出去”系列活动,带领中小企业进行境外商务洽谈,如“带你到泰国”、“带你到西班牙”等。开展“万名国际采购商”义乌行,举办跨国采购对接会,鼓励国际采购商在义设立采购中心。打造“海外仓+自建站+物流专线+海外展厅+咨询服务”托管式、多样化的义乌海外贸易服务品牌。推动海外仓扩大规模,加强与环球迪拜港务集团(DP World FZE)合作,做大做强迪拜义乌小商品城。 (三)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省级信息光电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全面启动浙江中国小商品城“标准进市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完善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鼓励企业品牌化发展,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国际品牌,进行自主品牌宣传推广,实现贸易向价值链高处攀升。鼓励开展数字创新大赛、成果推广、创先示范、解决方案对接会等活动,推动企业提升数字化竞争力。引导亿元以上规上企业“应设尽设”研发机构,打造“校企直通车”等特色品牌,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强中小企业应用指导,强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丰富数字贸易生态。 三、下步工作 人人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下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改革观察员和营商体验官的作用,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制约市场活力、社会创新力的深层次问题,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打响“走出去”攻坚战。一是织密提级海外物流网络。开展海外投资贸易基建规划,加强海外港口型物流分拨中心建设与运营。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迪拜“两国双园”等商贸园区以及海外分市场等项目,大力发展“展贸仓配一体”的贸易基础设施,谋划布局杜伊斯堡、莫斯科等“义新欧境外集散中心”。二是提质增效“义”系展会。做强“义博会”,做优电商博览会、进口展等专业展会,商城展览境外自办展同步推介义博会,把义乌市场、商品搬到外商的“家门口”。三是鼓励品牌走出去强带动。发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优势,通过标准、服务、管理输出等多形式合作,创新开展“市场万里行”,推动全国市场资源整合,带动行业上下游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将爱喜猫全球好物集合店打造成购物中心新锐消费品牌,完善“一盘好货”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二)持续推进涉外管理服务全链条集成改革。构建外国人在义全维度信息精准画像,拓展集成外国人政务、商务、生活等领域业务,打造商贸特色移民服务体系。加大外籍采购商、外籍就业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力度,探索外籍留学生创业就业机制。推进外国人信息“一次录入、数据集成、多端共享”,实现涉外政务服务部门间业务线上流转无缝对接。推动给予常驻义乌的外国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居民待遇。向上争取继续加大首次来华外商邀请改革,可探索对符合我国管理要求、国际信誉良好、从事真实贸易的企业(如地方认证的优质贸易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针对白名单内的企业实施来华邀请简化办理手续(白名单内的企业签发邀请函可取消需地方政府确认审核的环节,有真实贸易凭证即可自行签发,由企业承担邀请的主体责任,对出现风险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三)深入推进跨境贸易收结汇便利化集成改革。研究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举措。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与境内外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积极争取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试点,探索开展以小商品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打造更便利、更快速、更具包容性和更透明的跨境支付环境。探索“义支付”平台差异化发展路径,创新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业务,率先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争取打造成为专业市场跨境贸易首选支付平台。研究支持商城集团征信、保理、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发挥作用,构建市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积极争取在义乌开展新型易货贸易试点,通过与央企合作等方式搭建新型易货贸易统一交易平台,并制定与新型易货贸易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政策体系,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更低成本地参与国际贸易,合规安全地回流海外贸易资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5月30日 陈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营商环境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贸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 营商环境是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变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两只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嘱托,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取得积极成效。 (一)深耕国贸自贸改革“试验田”,构建“通关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打造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重塑交易、履约、融资、监管方式,实现一站式数字通关、数字物流、数字结算等服务,累计服务在线交易超400亿元。搭建“公铁空海”全方位立体贸易通道,义新欧货物在义乌“一站式”完成所有通关手续,带动周边15个省市货源销往全球160多个城市。打造卡航集拼中心,实现公路货物直通27个欧亚大陆国家。打通跨境电商出口包裹“监管中心验放—铁路转关运输—宁波北仑港出境”的出口通道,实现“一次施封、全程通关、抵港直装”,提升转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打造“国际贸易经侦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县域级国际商事纠纷仲调一站式解纷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切实为经营户解决后顾之忧。 (二)用好数字化改革“助推器”,提升“办事高效、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助企暖企护企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在全省率先提出“三环三化”数字审批改革,不动产抵押注销、用水等60个事项实现全程智能办理。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无证明城市”。打造“一网通服”惠企政策无感兑现平台,三分之二惠企政策资金实现“无感兑现”,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打造“义码通”诉求问题直通平台,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00多件,办件满意率达98.3%。建成覆盖所有市场主体和个人的信用“一张网”,实行“信用+”模式,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运行和社会治理机制。如“互联网+监管”平台按照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差异化分类监管,精准减少经营干扰。 (三)打造社会服务改革“样板间”,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线上依托“一网通办 ”平台,线下在55个国家地区设立“海外服务驿站”,运用远程视频、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实现446个事项海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不用入境就能办成事。深化“三医联动 六医统筹”等改革,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向覆盖全体市民各年龄段人群覆盖。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67所,现有12.5万名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有书读、有园上”。与贵州毕节等42个地区实现334个事项跨区通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事便利。 二、办理情况 我们坚持“改革推动、实干开路”的理念,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全社会尊商、爱商、护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一)以改革为关键一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存量土地。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以及“百博入企”等活动,优化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深化“义起创业”2.0版,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深入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实施来义随迁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落实“两为主”入学政策,深化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拓宽保障群体覆盖面。加大人才住房支持力度,出台优化人才房政策具体操作办法,做好人才购房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建设,以电子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全面关联群众和企业常用证照信息,推动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围绕外国人来义、在义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持续推动涉外领域服务“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 (二)以开放为必由之路,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推动以全球数贸中心为代表的新一代市场建设,打造数字服贸、创新设计、品牌选品于一体的“未来市场”。迭代升级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打造一站式“关汇税、运仓融”数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开展“一窗办理”、全流程可控视可溯源的物流数字化服务。开展“携手走出去”系列活动,带领中小企业进行境外商务洽谈,如“带你到泰国”、“带你到西班牙”等。开展“万名国际采购商”义乌行,举办跨国采购对接会,鼓励国际采购商在义设立采购中心。打造“海外仓+自建站+物流专线+海外展厅+咨询服务”托管式、多样化的义乌海外贸易服务品牌。推动海外仓扩大规模,加强与环球迪拜港务集团(DP World FZE)合作,做大做强迪拜义乌小商品城。 (三)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省级信息光电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全面启动浙江中国小商品城“标准进市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完善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鼓励企业品牌化发展,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国际品牌,进行自主品牌宣传推广,实现贸易向价值链高处攀升。鼓励开展数字创新大赛、成果推广、创先示范、解决方案对接会等活动,推动企业提升数字化竞争力。引导亿元以上规上企业“应设尽设”研发机构,打造“校企直通车”等特色品牌,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强中小企业应用指导,强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丰富数字贸易生态。 三、下步工作 人人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下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改革观察员和营商体验官的作用,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制约市场活力、社会创新力的深层次问题,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打响“走出去”攻坚战。一是织密提级海外物流网络。开展海外投资贸易基建规划,加强海外港口型物流分拨中心建设与运营。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迪拜“两国双园”等商贸园区以及海外分市场等项目,大力发展“展贸仓配一体”的贸易基础设施,谋划布局杜伊斯堡、莫斯科等“义新欧境外集散中心”。二是提质增效“义”系展会。做强“义博会”,做优电商博览会、进口展等专业展会,商城展览境外自办展同步推介义博会,把义乌市场、商品搬到外商的“家门口”。三是鼓励品牌走出去强带动。发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优势,通过标准、服务、管理输出等多形式合作,创新开展“市场万里行”,推动全国市场资源整合,带动行业上下游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将爱喜猫全球好物集合店打造成购物中心新锐消费品牌,完善“一盘好货”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二)持续推进涉外管理服务全链条集成改革。构建外国人在义全维度信息精准画像,拓展集成外国人政务、商务、生活等领域业务,打造商贸特色移民服务体系。加大外籍采购商、外籍就业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力度,探索外籍留学生创业就业机制。推进外国人信息“一次录入、数据集成、多端共享”,实现涉外政务服务部门间业务线上流转无缝对接。推动给予常驻义乌的外国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居民待遇。向上争取继续加大首次来华外商邀请改革,可探索对符合我国管理要求、国际信誉良好、从事真实贸易的企业(如地方认证的优质贸易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针对白名单内的企业实施来华邀请简化办理手续(白名单内的企业签发邀请函可取消需地方政府确认审核的环节,有真实贸易凭证即可自行签发,由企业承担邀请的主体责任,对出现风险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三)深入推进跨境贸易收结汇便利化集成改革。研究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举措。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与境内外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积极争取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试点,探索开展以小商品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打造更便利、更快速、更具包容性和更透明的跨境支付环境。探索“义支付”平台差异化发展路径,创新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业务,率先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争取打造成为专业市场跨境贸易首选支付平台。研究支持商城集团征信、保理、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发挥作用,构建市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积极争取在义乌开展新型易货贸易试点,通过与央企合作等方式搭建新型易货贸易统一交易平台,并制定与新型易货贸易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政策体系,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更低成本地参与国际贸易,合规安全地回流海外贸易资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市委改革办 2023年6月2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