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优化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82号
建议主题 关于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优化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概况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同年,文旅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就“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安排。2022年,浙江省文旅厅引发《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明确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具体建设标准。多年来,义乌市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节点,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积极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有力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互动、融合发展、共同繁荣。一是文化设施快速提升。义乌现已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14个、图书馆分馆15个、阅读吧165个、文化礼堂449个,每千人拥有1065.7平方米。布局义乌大剧院等“五馆一院一厅”,精心打造一批优质城市文化地标。10年来累计投入场馆建设资金约16亿元,新建项目面积近20万平方米。佛堂古镇、鸡鸣阁等成为义乌新晋文旅打卡热点,义乌市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美术馆、婺剧传承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资24亿元的义乌大剧院已开工建设,其中义乌市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二是文化活动持续丰富。持续培育“文化艺术节”、“江滨之夜”晚会、“一带一路”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0场左右,受惠200万人次以上。持续举办多层次赛事、展览、演艺、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优质文化供给。打造全国骆宾王诗歌大赛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周周有戏、非遗展演展示、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近8000场。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入选“五个一工程”奖,现代婺剧《义乌高华》入选省党史学习教育推荐巡演剧目。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义乌文旅博览会去年到会观众3.5万人次,线上浏览量达到1亿人次。三是文化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成立,至今规模已达上万人的文化志愿者组织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如春雨播撒在义乌的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源动力。此外,非遗文化遗产继承人、基层文化辅导员、乡村文化能人等他们活跃在我市各个镇街的乡村,带动各种“草根”文艺社团迅速壮大,为我市的群众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四是文化运营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大型场馆管理路径,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过程动态监管的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盘活闲置场地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和专业团队,增设图书吧、悦读吧、手工木作工坊等业态,使江滨悦廊等一批场地焕发文化生机。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文化服务数字化程度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相对城区存在一定差距,数字化建设亟待插上“智慧+”的翅膀。目前,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已走上正轨,“旅游大脑+智慧旅游”落地未来社区应用、“网吧智慧管理一件事”两个重点项目列入省级系统试点项目。但基层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明显滞后,且城乡成果共享不及时,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尚有较大空间。二是基层文化服务融合化程度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和基层旅游融合发展整体规划还不成熟,相对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方面的实践探索,推动公共文化为旅游服务的政策内容比较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镇街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政策较少,难以激发基层的积极性。文旅融合相关政策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相互支撑不够,不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提升资源利用,推动文旅场所管理共享化。以共建为着力点,有效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大有可为。三是基层文化服务多元化程度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单打独斗”模式,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有效作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和服务机构共享共建引导机制尚需完善。在创新文化服务方面,特别是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现代文化服务方面大有需求。三、优化的建议一是聚焦数字化,“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赋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论述。为确保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同富”背景下,在高质量建设“15分钟公共文化圈”的新征程上,我市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需要插上“智慧”的翅膀,运用“5G+”新基建,赋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通过文化大数据、云直播、VR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全新体验,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数字化,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打造智慧终端、远程互动平台等。让百姓像逛淘宝、美团那样,轻松“一触即达”,“送文化上门”。二是聚焦特色化,“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赋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将基层文化服务项目同基层(镇街)特色项目一体化进行融合打造。比如旅游特色村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游客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与管理融为一体,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按照打造实用性强、覆盖面广、融入自身特色的嵌入式公共文化空间原则,侧重将资源资金投入到镇(街)、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合理、高效配置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三是聚焦多元化,“政府与机构”相融合赋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因此,建议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兴办、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不断构建多元文化服务队伍。也可通过举办策划基层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建设乡村文化事业的热情,从而把全体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文广旅体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卢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文化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优化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我市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就实现了‘四馆一院’文化馆(含义乌文化广场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五个市级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目标,并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文体综合体)14个,图书分馆15个,城市书房12个,悦读吧165个,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近年来,文化部门以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为网络节点,推动市级文化资源下沉,每年开展流动书场、公益送戏下乡、“花开四季”课外学堂、“千人广场舞培训”、公益展览下乡、爱上阅读等送演出、送培训讲座、送展览展示活动1500场以上,全市每年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8000场以上,有力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2.2019年以来,根据《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和省两办下发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由省文旅厅牵头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智慧文化云。2021年底,省文旅厅将智慧文化云1.0升级为智慧文化云2.0,我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场馆信息已录入智慧文化云平台,并通过浙里文化圈微信小程序将场馆信息、服务内容、开放时间等向公众公布(发布),借助数字化改革重塑了公共文化服务流程,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22年,省政府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列入省民生实事,我市成功创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30个,金华市级民生实事“E家书房”进礼堂255个,加上“浙里文化圈”微信小程序,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数字赋能,普惠均等与个性定制应有尽有,人民群众获取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2023年,我市还将再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4个,品质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3.受三年疫情影响,我市聚集性特色文旅体活动有所减少,进入2023年的春季以来,各具特色的文旅体活动开始复苏。截止4月,我市已举办义乌市非遗闹元宵、人民公园1982文旅市集、妙趣义乌文旅集、上溪镇桃花节、城西街道分水塘杏花节、稠江街道社区创益集、北苑街道春日苑景共富市集、大陈镇文旅嘉年华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30余场;在全市9个镇街设置“文艺赋美”固定演出点12个,开展演出176场;义乌市非遗馆的研学体验游、佛堂老街沉浸游、缸窑景区研学亲子游、分水塘望道信仰之旅、马畈奇幻游等特色游持续火爆。老百姓身边的公园、广场、景区变成了舞台,文艺串联起了市井烟火,“文化+旅游”融合赋能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4.在2017年我局就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义乌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分类补助,2022年,我局对2021年度参与户外固定舞台运营、公益演出的文艺团队、悦读吧、美术馆等共20家22个项目发放扶持资金125万元。除此之外,公共文化场馆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义乌市文化馆引入杭州大丰文化参与运营文化广场剧院,引入浙江画院、杭州雅育文化参与义乌文化馆展览培训服务,19家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的悦读吧、城市书房纳入义乌图书馆通借通还体系,北苑街道综合文化站、江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福田街道文化驿站等多个镇街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场馆的运营管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文化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24日 ​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