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中医特色 助力医养健康服务(医卫界集体提案)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2号
建议主题 关于发挥中医特色 助力医养健康服务(医卫界集体提案)的建议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中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因此,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需求,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及建议:一、中医药参与医养健康服务的做法与成效(一)中医药在医养健康服务上大有作为。中医药大有作为,首先是在“防”字上做文章。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医理论指引下,形成了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等延年益寿的丰富养生理念,发展出诸多中医药预防保健适宜技术,这是中医“治未病”特色的生动体现,也契合国家倡导老年人树立的主动健康理念。近三年来以我院为牵头单位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已推广适宜技术45项,联合单位应用30项。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均能够熟练应用不少于6类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全市337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四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270家,推广覆盖率达到80%,各级医疗机构平均每年开展中医药保健适宜技术4万余人次。中医药大有作为,也发挥其在“治”上的特色优势。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老年病、慢性病困扰着众多老年人。对诸多常见病、慢性病,中医药具有西医学所没有的诸多擅长。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去其各自所短,融其各自所长,将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最优。我院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单位,在市委市府、主管局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近三年医院门诊平均就诊人数约90余万人次,就诊患者群体以老年患者为主,有力提升了老年人健康质量。(二)医养结合新探索,推动医养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我市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医养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家庭病床,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截至2021年12月底4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建设家庭病床447张;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医养健康服务照护服务专项补助的通知》,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医养健康服务照护中心,目前全市有8家医疗机构开设医养健康服务照护中心共设床位251张,有机融合“长护险”与医保政策,出台了全省首个长期护理地方标准,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服务;依托数字化城市建设,搭建智慧平台,在“怡养义乌”平台上开设“医养健康服务”功能,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预约方式;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已有7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评审通过,进一步完成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初评并向金华申报。(三)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秉持积极老龄、健康老龄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老龄健康政策、加强老年健康教育,持续推进健康老龄化,2021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从79.12岁提高至81.96 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三、中医药参与医养健康服务的困难与不足(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54,占总人口的10.25%,比2010年上升0.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748人,占比7.25%,比2010年上升1.13个百分点。由于外地流入我市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义乌人口老龄化进程,但是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慢性病、常见病患病占比高,且存在多病共存特点,对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等需求持续增加,对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提供、就医的便捷性也提出较高要求。(二)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紧缺。中医药人才和护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具有养老护理能力的人员基本不具有中医药相关背景、同时严重缺乏中医药护理知识。此外,人难招和人难留也是医养健康服务机构人才建设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疗人才紧缺和医养健康服务机构的人才竞争力不强。目前医养健康服务机构的等级还是主要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其发展空间和平台对于高素质医疗人才来说吸引力并不高,难以为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并且薪资待遇相比医疗机构竞争力仍然不强,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三)居家、社区医养健康服务薄弱。目前机构养老是推动我国医养健康服务发展的的主要养老模式,医养健康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失能程度较高、照护要求较高的老人。然而,从老年人养老的模式来看,无论是“9046”(90%居家养老、4%养老机构养老、6%是社区养老)还是“9073”(90%居家养老、7%养老机构养老、3%是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只占到极小部分,超过90%的老年人依然选择居家养老。中医药医养健康服务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上的不足,使得绝大部分老人难以享受到这一政策的实惠。(四)现行的医保政策尚不完善。<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16p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卫健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吴**、陈**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医特色 助力医养健康服务的提案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开展多种形式向社会和群众宣传丹溪特色养生寿老学说,在义乌电视台播出《健康与养生》及24节气养生。提升中医“三进”服务,组建中医药老年养生巡讲团,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为群众提供精准正统的中医知识培训指导。每月开展多形式活动,对区域老年慢病、常见病进行早期干预。将中医药服务和医共体单位家庭医生签约广泛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三下乡”“送医送药”活动,使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得到普及。 2、推进中医药医养健康服务多样化。坚持分类指导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养生、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心理关怀等连续整合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医养健康服务需求;医共体基层院区继续以“一体两翼+X”医防融合健康管理理念为先导,为“两慢”患者实行“西药处方、中医保健宣教处方和中药药物治疗处方的“三处方”制,打造“两慢”全周期中医健康闭环管理的新路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中医基本医疗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服务,做实中医药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和满意率。 3、提升养老机构中医药医养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深化医共体各基层院区与养老机构合作,推动中医药人员进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积极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养老服务中的推广应用,鼓励老年护理机构配备中医诊疗康复等设施设备,加强对老年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为老年人规范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遵照委员们的宝贵建议,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新的机制,加强中医药融合养老服务型人才培养。 1、创新机制,政策扶持。根据《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义乌市安宁疗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为推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提升医疗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加快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提高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水平。 2、培养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医药等专业中开展老年医学内容的学习,组织老年医学科人员进修与培训,加强老年健康相关复合型人才培养。按国家要求统筹推进老年健康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3、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赋能便捷就医。“怡养义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微信小程序上试运行,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撬动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中医医疗服务,提高中医药保障能力,提升中医处方质量。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拓展“互联网+医疗+护理”应用场景。 4、开展中医药特色融合健康养生。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融合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中医药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单位名称:义乌市卫生健康局 答复时间:2023年4月11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