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擦亮“义有善育”品牌(教文卫体与文史委集体提案 重点提案)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7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快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擦亮“义有善育”品牌(教文卫体与文史委集体提案 重点提案)的建议
服务好婴幼儿群体,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是共同富裕的温暖底色。近年来,我市在致力于构建“浙有善育”义乌模式,打造生命早期1千天服务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批开展5项国家级、省级试点。拥有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4.6个,率先完成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目标。妇幼保健院创成全省首家县市级三甲妇保院,浙大儿院义乌院区开工建设。率先在省内创建“医防护”中心建设标准。率先免费开展0-3岁儿童早期发育异常和养育风险筛查,新建幼儿园全部开设托班,普惠性托位占比70%。全市建成100个活动驿站。“善育宝”智慧婴育服务应用入选省卫健委数字化改革基层优秀案例。“出生一件事”改革,做法写入国家《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一、存在不足(一)医疗队伍力量不足。一是儿童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义乌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0.56名,与全省2025年每千名儿童儿科医生1名的目标有较大差距;每名执业医师日均门急诊负担约为省中位数的1.41倍。二是镇街儿保人员缺口较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不断增项扩面,但卫生院人员并未相应增配。(二)托育机构发展不足。一是托位缺。托育行业发展不充分,资源供不应求,离群众托育期盼还有差距。二是监管难。托育服务存在重教轻保、托班幼儿园化现象,以及虚假宣传、收费不合理、超范围经营等问题。三是运营难。托育机构投入成本较大且回报周期长,而且通常租用民房,空间格局不合用不规范,还存在消防验收困难。(三)托育从业人员培养不足。一是流动大。待遇低,职业吸引力低,稳定性差。二是技能缺。目前保育师证、育婴员证、幼师资格证等均可作为上岗凭证,技能与托育要求不够匹配,社会认可度不高,也还存在无证人员。托育从业人员没有编制、没有职称评聘晋升通道,缺少继续教育渠道,人才培养、专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四)社会层面合力不足。一是保障经费不充足。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驿站的投入不够,镇街对桌椅地垫、玩具教具等后续补充欠缺。二是驿站设施不完善。驿站活动室空间小、环境不够安静,部分有卫生、消防、安全隐患。三是驿站运营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驿站工作中,镇街参与力度不大。四是群众参与不充分。家长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知度、主动性不高,对养育活动的参与率不够。二、工作建议(一)一体化: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机制。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进一步厘清部门及镇街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职责和目标要求,强化妇幼健康工作考核;完善政策措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督导评价体系,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机制问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家庭建设、生育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共建儿童友好型社会。2.健全综合监管机制。部门和属地联合开展常态化巡检,切实解决原有早教机构遗留问题,建立准入退出动态管理、质量评估公示等机制。加强市域托育综合管理能力,建立我市托育服务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备案、标准、评估、培训、教研、宣教等工作,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成立托育行业协会,组织示范创建、规章制定、评比竞赛、在职教育,实现行业自律管理。3.健全“婚孕生养托”全链条服务机制。把好“生育关”,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和出生缺陷防治;把好“养育关”,加强科学养育指导;把好“发育关”,加强系统化儿童健康综合管理;把好“教育关”,加强幼教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学生健康教育;把好“疾病防治关”,重视儿童传染病、多发病,以及近视、肥胖、脊柱侧弯、孤独症等预防医治。深化儿童医疗保健“医防护”三位一体改革,提供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发育筛查、家庭访视、育儿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二)全域化:构建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1.拓空间,加快托育机构布点建设。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城乡公共设施规划、纳入政府考核指标,按人口数量规划社区配套托育设施,与住宅区块建设同步,打通托育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新增普惠托位数量,争取2025年每千人托位数5.5个以上,实现“就近托、放心托、专业托”。2.强功能,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托育机构精准对接家庭需求,灵活采取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假日托、夜间照料等方式,探索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医育结合,医疗机构的儿童健康服务向托育机构延伸,制定个性化的育儿方案。促进托幼衔接,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3.广覆盖,打造儿童早期发展幸福驿站。做实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义乌试点,在评估总结基础上向全国推广。卫生部门继续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驿站的布局建设、考评整改,镇街属地理顺驿站运营机制,定人定责、提高薪酬、稳定队伍、定期活动。建议医院、托育机构、幼儿园等与活动驿站结对共建、师资共享、活动共办。(三)专业化: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建设。1.多层次夯实专业支撑。加快浙大儿院义乌院区、浙中儿童康复中心、托育综合指导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构筑儿童医学高地。配足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制定引才用才优惠政策,增强辖区照护队伍力量。提高科研水平,建议设立婴幼儿健康发展研究院,聘请专家团,组建讲师团。优化托育从业人员的资质、准入、评价、薪酬等制度,探索其职业技能认定和晋升通道。2.系统化培养医育复合人才。支持妇保院、托育机构与职校合作共建,专业课程贯通临床医疗与保健、营养、照护等多学科。搭建信息化教学软件及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婴幼儿照护专业医育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全行业分层分类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法治意识与专业能力。(四)数字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品质效能。1.迭代升级善育宝2.0版。聚焦从婚检到孩子6岁的全过程一站式创新服务,贯通提升服务质量、多跨促进融合跃升,构筑全员、全程、全方位智慧婴育服务平台,推动全省推广应用,推进场景落地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2.完善托育机构数字化管理。构建智慧托育管理新模式,系统谋划智慧托育资源“一张网”、智慧监管“一本账”、人员培训“一网办”、智慧服务“一键通”,如拱墅区开发“阳光小伢儿·智慧妇幼监管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闭环入托服务,绘制全域托育一张图,让宝爸宝妈们一键在手、育儿无忧。(五)多元化:加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保障支持。1.多方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支持、家庭分担、社会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建议新生儿疾病筛查列入民生实事,从4项扩大到29项,提升出生缺陷防控能力;将养育照护小组活动等内容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服务驿站的设备、课程配置和运行经费;探索在全国率先将普惠托育纳入我市基本公共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将托育费用列入报销补助;鼓励社会公益捐助。2.多类主体举办。支持幼儿园办托,鼓励集团化托育服务连锁,鼓励开办家庭托育点,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办托。建议政府采取土地保障、税费减免、运营补助、培训补贴、购买服务、公建民营、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开放多样、普及普惠、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3.多维宣传教育。宣传表彰婴育照护优秀辅导员、保育员,推广科学育儿优秀家庭案例。医护人员结合产后访视、儿保门诊、养育风险筛查等工作,为家长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也可参照“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试点做法,聘用育婴辅导员每周一次、一小时、一对一家访,向6-36月龄儿童家长示范科学养育方法。建议推行家长育儿知识学分制,依托活动驿站、托幼机构、社区学院、老年大学等,深入村居家庭,扩大覆盖面,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知识与技能。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卫健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吴委员、朱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擦亮“义有善育”品牌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深化“一老一小”婴育民生领域创新改革,积极贯彻实施上级及市委市政府各项促进婴育服务发展支持政策,加快落实各项优生优育及普惠托育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建立“幼有所育”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一)积极实施多项国家及省级试点任务。2019年以来,我市成功纳入国家普惠托育城市试点、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中国计生协向日葵亲子小屋试点,2022年又先后争取国家婴幼儿营养喂养指导能力提升试点、“创新婴育照护服务体系”共同富裕示范区省级试点、“浙有善育”数字化改革试点、浙江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 (二)建立健全“医防护”三级服务体系。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成为全省首个获评三级甲等医院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2021年9月,投资9.3亿元浙大儿院义乌院区正式开工,全力推进建设区域儿童医学高地。全市现有11家产科医院、3个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能够极大满足住院分娩需求。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在14家镇街卫生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医疗、预防、照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其中5家申请省级示范性机构。同时,密织村居妇幼健康服务网底。当前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大力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活动。建立“1+14+X”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在全市村居利用党群活动中心、村文化礼堂、幼儿园等场所布点设置20平方米以上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驿站”100个。定期组织婴幼儿及及养育人共同参加亲子游戏、育儿分享及健康宣教等互动活动,每年组织养育小组活动2000余场次。开展养育风险筛查率达85%以上,养育人照护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初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基本服务、公平可及,家庭为主、儿童优先,科学照护、健康成长”为特色的义乌市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机制。 (四)全力打造智慧婴育应用平台。已完成建设“善育宝”1.0版,重点构建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儿童健康报告”场景。家长可掌上即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等六大事项,自助形成入园入托、文体比赛等电子健康报告,实现数据互认。二是“儿童成长曲线”场景。家长通过三分钟在线自测,即可自动生成成长曲线,对异常儿童发出预警并发送健康管理指引建议,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三是“妇幼健康列车”场景。集成"婚、孕、生、养、托"早期生命全周期全线多事项多跨服务,提供孕妇、儿童健康评估报告进行精确画像。实现自动预警、精准提醒、预约互动。目前用户数突破12万,浏览服务人次120余万,入园入托等儿童健康报告办结量近4万人。服务推送12.6万人次,重点人群预警9443人,养育小组活动视频在线观看6509人次,在线阅读育儿知识2万人次。 二、办理情况 近期,《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服务,聚焦“儿童优先、全面成长”》成功入选“2022年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国家发改委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来义专题调研普惠托育以及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予以高度肯定。 (一)普惠普及“8+7”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普惠优质的婴育服务“8+7”项目清单,2023年起新增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项目从4种扩大到29种。对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包括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早期发育异常风险筛查、儿童早期养育风险筛查等“三合一”儿童健康综合服务。对筛查发现异常或阳性儿童,提供“初筛-确诊-干预-康复-随访”全流程闭环服务模式。2022年发育筛查11万余人次,可疑/异常儿童人数1500人次;养育风险筛查6万余人次,阳性2800人次,干预率均达到100%。推动婴育照护服务向常住人口扩面,从“坐等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实现4万非户籍常住儿童婴育照护服务“一个不落下”。 (二)积极推进社区普惠托育服务。将托育服务列入民生实事。落实“三同时”,对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论证阶段严格审核,确保配套托育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021年以来已配套规划40余个新建楼盘。经前期在春季开园期间调查摸底,全市共有各类托育机构215家,托位总数9000个,每千人托位数已达4.7。其中已备案机构172家,备案托位数就77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占比达75%;入托人数6200人,托位使用率达65.3%。 (三)政策支持。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义乌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14项政策支持清单等。对各类公办及民办幼儿园及其托育设施,市政府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2022年我市出台《义乌市社区普惠托育设施建设及运行实施方案(试行)》,补助对象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城乡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一是建设补助标准,每个班级按5万元标准给予补助;二是运行补助标准。根据实际收托人数,按托大班、混合班300元/人/月,托小班500元/人/月、乳儿班800元/人/月给予补助等。 (四)资金保障。对各项公共服务项目及民生实事项目,市财政提供预算经费。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160万元、儿童早期发育异常风险筛查项目370万元,社区普惠托育设施建设及运行补助项目三年共2200万元(其中2023年500万元)。“十三五”期间我市投资总概算25亿元的“百园工程”109个幼儿园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五)人才培养。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加强紧缺型育婴管理、托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卫健系统现有儿童保健从业人员108名,其中有从事养育小组活动专职育婴师7名,有儿童早期发展国家级师资2名。在本地的浙江机电学院、国际贸易学校开设育婴专业课程,2022年秋季招生220名。连续三年职业技能培训保育员3500名以上。培训村居指导员队伍590名。 (六)数字赋能。建设完善全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平台,全市400余家健康服务机构及托幼托育机构全面联通,为全市孕产妇及0-6岁儿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七)部门协作。加强托育机构规范化建设,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日常管理,主动及时帮助解决机构遇到的一些难题,如卫健、教育、消防、住建等相关部门形成会议纪要,对原已取得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的机构,“用途不变、场地不变”的,按“老人老办法”,予以认可。 三、下步计划 (一)努力实现2025年规划目标。包括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到5.3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占比达80%以上。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设置率65%以上,社区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80%以上,2—3岁阶段婴幼儿托育率35%以上,婴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健康管理率及养育风险筛查率达到95%以上,阳性/异常儿童干预率95%,养育人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等。 (二)深入推进创新改革任务。认真开展婴育照护服务体系浙江省共富示范区试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等,进一步出台《托育机构等级评定办法》、《社区配套婴幼儿照护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等配套标准管理细则。加快理论制度创新成果总结编制,初步形成“义有善育”标志性成果,争取“一地创新、全省推广”。完成“善育宝”2.0版开发,对接未来社区应用,加强托育机构智慧监管,实现“家-医-校”互通。 (三)积极打造“15分钟婴育服务圈”。积极实施《义乌市社区普惠托育设施建设及运行实施方案(试行)》,提供“普惠性+公益性”的就近可及、价格实惠、质量保证的婴育照护服务。在多元化提前下,引导部分社会办托育机构从赢利性向普惠性转型发展,以及打造一批示范性社区托育机构,鼓励用人单位办托及开设家庭托育点,2023年民生实事包括新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设施22个(任务分解每个镇1处、街道2处),将增加托位800个,预期到2025年新增社区普惠托位2000个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儿童健康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各项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04月06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