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409号
建议主题 关于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
现状分析:未来社区是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普及普惠、社群关系和社区文化的重塑彰显,整体展现全域共建、城乡共生,生态宜居、服务便捷,数字赋能、智慧互联,包容开放、治理有效等。我市自2019年实施未来社区项目试点以来,已有十余个社区先后进行了未来社区创建,既有下车门社区的改造更新类,也有鸡鸣山社区的整合提升类、宾王社区的拆改结合类。在开展未来社区的建设步伐中,我市具有明显的先行优势,但在创建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顶层设计与具体落地的匹配性难度较大。未来社区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但其规划设计往往停留在理想化、概念化的基础上。由于社区发展的步调不一致,虽然社区现在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但覆盖率和使用率还不够高,不利于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推广。相关数据资源的兼容性不够,在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上还需要更加全面的大量的信息录入。社区的实际信息更新变化的速度较快,数字信息没有及时的更新和跟进,导致社区工作的开展受阻。加之,省级提出的“三化九场景”和33项创建指标概念标准较高,仅邻里中心、幸福学堂、创业空间等几项指标就需要配套大面积的公共用房,与我市既有住宅片区的现状相差较大,落地困难。二是“未来性”与“社区性”的相容性不足。当前未来社区建设存在重“未来性”轻“社区性”的趋势,把社区视为可以技术治理,忽视了未来社区的居民共同体本质,用各种名词创新并不代表理解社区并把握住了社区未来。只盯着居住环境、设施场所设置,忽视社区组织与非组织、文化与邻里、交往与互动层面。缺乏从总体角度将未来社区9大场景内涵融入其中来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包括建设过程、运营模式、社区治理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提前考虑未来社区营建空间与社区的治理适应性、原生居民需求在未来社区建设场景中的获得感等问题,忽视了以人为本和居民自治的初衷。三是要素诉求与实际供给的矛盾性突显。未来社区在工程建设、场景落地、功能融合、社区管理等核心环节的投资及成本难以准确进行核算预估,如何确保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资金平衡并非易事。一是未来社区创建涉及规划、征收、住建、卫健、教育、交通、大数据、属地镇街等多个单位,目前缺乏统一协调组织的机制机构。二是既有住宅区块改造未来社区需增配和调剂大量公共用房,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开发配套软件等,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单靠传统财政全额拨款难以长时间、大范围支撑项目创建。三是各类未来社区APP,大都处于框架基本阶段,成熟的软件系统并不多,使用功能及便利性上还都待完善,离全面覆盖应用尚有差距。不少居民缺乏对于未来社区的了解,仍停留在自住小区范围层面,导致项目最终创建成果与居民实际需求大相径庭。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推进相结合。在继续完善未来社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方案+未来社区场景设计”的顶层设计体系基础上,要根据“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营一体、管理协同”原则,建立未来社区工作专班,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及时做好系统规划与协调推进的有效衔接,确保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可实施、可持续、见成效。二是强化数字植入与配套资源相兼容。1、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明确信息化平台在未来社区管理中的意义,完善数字化平台在未来社区管理中的功能。建议实行APP标准化开发,基于统一平台数据接口和应用,各公司软件在固定底层平台上编程开发,避免接口和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要培育本土开发和运维力量,进一步引入和培养软件运维和安全防护类人才,以配合和保障后续未来社区软件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Bug”。2、科学整合资源,为满足未来社区配套用房需求,建议整合各小区配套社区用房、物业经营用房、社区办公用房等固有资源,也可以通过租用其他房屋、调配周边国有资产房屋、回购他人房屋等形式增加房屋配置。建议在资金能够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同时积极探索“共同缔造”模式。三是强化内生动力与外部合力相协调。一方面,要调动属地力量。建议将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对于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的街道予以考核加分,对先进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各项目实施街道要建立现场专班,在创建社区进行实体化办公,主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另一方面,要引导市民参与。创建过程中要建立居民全程参与机制,在项目确定、设计思路征求、改造方案公示、建设施工阶段、竣工收尾验收等各个阶段,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邀请居民参与,充分体现未来社区的“人本”理念。在后期运营阶段也要多考虑广大居民建议,及时优化各类软硬件功能,打造运营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居民自治。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建设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金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省、市风貌办相关工作部署,我局会同相关部门、镇街一体化推动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现已列入省级未来社区试点22个,通过省级未来社区验收3个。 一、推进情况 (一)推进未来社区创建工作。我市坚持党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合理划定“15分钟和5分钟”两级社区生活圈,并以未来社区理念补充完善各类公共配套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二)数字化场景迭代升级。数字化场景建设提档升级。统建“未来义家”应用,为社区创建以及验收提供数字化平台和技术支撑。围绕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贯通“问需于民”“15分钟公共服务圈”等应用,落地省级重大应用、市级标准应用、数字社会应用以及社区特色应用60个以上。加快推进“一老一小”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落地社区。 (三)推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结合《义乌市城镇社区专项规划》我局于2022年制定未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未来社区列入省级试点数达所有社区数量的50%以上,每个镇街申报1个以上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镇街创建全覆盖。我局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未来社区创建的工作合力,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重点围绕未来社区创建项目所在的社区,开展以属地为主体的配套设施建设方式。针对设施的不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有机更新,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推进,大力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工作。 (四)探索未来社区运营新模式。通过未来社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撬动城市内需空间,拟开发未来社区智慧运营平台,并关联至“未来义家”,用数字平台贯通未来社区线上、线下运营,做大做强商业增值服务,形成具备综合性、专业性、持续性的多圈层融合的未来社区运营模式。 (五)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一老一小”场景在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我局会同民政局、卫健局等部门,结合我市社区实际情况,实行全域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助体检、日间照护等服务;开设老年大学教学点,挖掘社区达人,通过“以老教老”教学沙龙+专业老师相结合的形式丰富老年人群精神文化生活。对幼儿园提质扩容,联合第三方教培机构在社区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航模兴趣班、书画培训等“四点半课堂”,丰富儿童课余生活。建设托育点,做好0到3岁幼托及3岁以上儿童教育问题。结合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叠加少儿活动空间,积极组织各类社区活动,丰富社区儿童生活。 二、下步计划 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到2025年,申报47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建成15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所有社区未来社区实现标配场景和智慧服务平台全覆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5月23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