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区介入家庭教育及父母培训机制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359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强社区介入家庭教育及父母培训机制的建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家庭既是保障孩子在生理角度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土壤,也是在心理角度人格健全的守护园丁。无论是生理角度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角度的人格健全,都离不开温馨融洽的家庭环境,更离不开懂教育、会教育的家长。一、背景及问题分析2021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针对家庭教育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文强调了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清晰地罗列出家庭教育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体现了政府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高度重视。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明确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应当实行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促进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制度机制的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市也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长期以来,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家庭教育还存有一些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位、越位现象并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多家庭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一些家庭因离异、外出打工等原因,不具备父母双系抚育客观条件,往往隔代教养;一些家长工作忙或家庭矛盾等原因顾不上子女教育,让孩子放任自流;一些家长缺乏“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甚至认为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责任,留守儿童、单亲、残障等特殊家庭,家庭教育缺位情况尤为突出。二是重养轻教,父母双亲的参与度不平衡。在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领域,父亲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仍显著低于母亲,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在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有些母亲更注重主要以吃好穿暖等生活后勤保障为主,更多是养育而不是教育,容易形成溺爱、“护短”。很多家庭存在重物质给与轻情感陪伴、观念认知相对保守,缺少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内在动机的特点。三是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过度重视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德行习惯的养成,忽略了对孩子身体锻炼、劳动习惯养成,忽略了建筑孩子的人格长成。舍本逐末,过于关注孩子学习,缺乏对孩子劳动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四是部分家长课程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市积极响应号召,各镇街社区都有相继开展相关家长课程,但是内容单一,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系统的培训内容,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会前到处拉人头上课,会上听得一头雾水,会后更加束手无策,不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增加了家长的自责,加重了家长的无助。尤其一些新婚夫妇在升级为父母之后,因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岗前培训”,面对孩子种种问题和情况,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只会用暴力解决,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二、目的和建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规定,为了更多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建设好了家庭,也就建设好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所以,需要加大社区的介入,通过社区针对父母亲开展系统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培养更多懂教育、会教育的智慧型家长。为此,建议: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为契机,推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我市各镇街大部分社区已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通过设立儿童之家或托幼托教中心,解决幼儿、儿童课堂外看护教辅问题,并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建设学习型社区。要进一步真正发挥社区作用,让家长积极参与,确保教育指导效果,并不能把活动作为应付性的行为,需形成长效机制。社区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同时关注个性需求,采用“问需—点单—送课”的形式,打造“好爸妈成长营”等品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向年轻家长定期送课,做到家庭教育服务专业化、全时化、身边化。2、以社区家长学校为平台,搭建家庭教育父母培训课程学分制体系。实施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要求社区所管辖的每个家长都要接受相应的培训课时,并发放学习证书。学习课时可与个人征信挂钩,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的每个家长都能得到相应的信用分。每对夫妻在结婚之前需接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四个课时的家庭系统运作的基本课程、初为人父母的基本课程以及夫妻经营之道的基本课程等;怀孕期间,夫妻双方需接受四个课时的父母课程,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等;孩子出生之后,夫妻双方需接受四个课时的父母课程,并在社区安排下由社工或专业家庭教育讲师提供父母角色转变的一对一指导。若夫妻双方在协议或法院判定离婚,需接受由社区提供的维持合作的父母课程等。社区家长学校每学期授课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四课时,并建立考勤、考核制度。3、以家庭教育讲师团为队伍,加大对社区家长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建由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优秀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要深入社区家长学校,定期送课,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辖区家长做好授课及跟踪服务。进一步统筹规划,鼓励公益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市场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组织或机构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使其与家长学校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支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观念、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配合家庭教育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级部门也要给予社区家长学校更多办学开课自主权,为家校社共育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妇联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龚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介入家庭教育及父母培训机制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2022年,市妇联积极推动省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县工作,广泛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同向而有别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合下发《义乌市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义乌市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为家长提供多元化、普惠性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整体素养。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搭建“1+14+X”三级联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联合义乌开放大学落地“1”个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各镇街社区学院落地“14”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依托一星级妇儿驿站、家长学校等阵地落地“X”个村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目前基本实现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建成星级妇儿驿站72家。 三是开展全生命周期指导服务。针对适龄婚育人员、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青春期学生家长和祖辈家长等人群为重点,开展亲子关系、隔代育儿、儿童身心健康等特色家校社共育活动。前置家庭教育工作,实施家庭教育“种子计划”,累计为450余位新婚夫妇、备孕夫妇、孕产妇普及科学婚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意识。完善“1+X”网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体系,以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为主体,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辅以“幸福e家课堂”,每周推送一个家庭教育短视频,每月开展一场家庭教育直播课,全年分享微课45节、直播22场,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办理情况 今年,市妇联加快推进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省级试点县建设,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构建多元化、全链条、高质量家教指导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队伍建设、项目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健全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联合宣传部、教育局等16家部门,制定并下发《义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协同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立足家庭教育供需现状,以专家团队赋能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开展课程研究、人员培训和公共服务产品研发。 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扩充优化家庭教育讲师队伍,今年3月,联合教育局、民政局、卫健局、关工委等部门成立“幸福义家”家校社共育联盟,组建“幸福义家”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问需-点单-送课”方式,将家庭教育指导送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进市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召开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完成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168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100名社区(村)家庭教育管理者和指导者的培训,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三是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水平。围绕儿童友好类、家庭教育类、妇女发展类3个类目14个小项,开展“儿童友好幸福义家”首届义乌市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公益创投,通过项目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培育优质项目和团队,为社区(村)家庭教育工作注入优势资源培育优质团队,解决家庭与妇女儿童服务领域中的焦点难点问题,推动“家校社”联动。 四是促进家庭教育数字化发展。依托“浙里办”平台,设立省家庭教育平台和“学在义乌”家庭教育服务专区,形成数字化家庭教育服务矩阵,实现各部门家庭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每月更新共享课堂内容,实现学习积分奖励活动。 三、下步计划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接下来,一是对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工作内容及经验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系列标准,不断夯实家庭教育服务队伍能力,努力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样板。二是打通部门壁垒,探索家庭教育父母培训课程学分制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妇女联合会 2023年5月30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