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44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养老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以2022年为例,我市养老机构几乎全年处于全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其中全封闭管理时间超过180天,社会面放开后又面临着缺医少药等难题,这给全市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鉴于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认识,因此,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仍面临考验,这对养老行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新冠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存的大背景下,养老行业长期存在的短板更加凸显,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成为当前全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以及养老工作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看来,我市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养老机构风险应急能力亟待提升。从这次新冠疫情影响来看,我市养老机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意识还偏弱,应急应对能力还有待强化。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缺乏医疗处置体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送外治疗,疫情防控期间这种医疗处置模式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来说是双重的压力,而且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难以及时满足更加重了养老机构的管理成本,养老机构公共卫生风险的防范、应急能力亟待整体提升。二、医养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市医疗和养老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陆续形成了以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义乌佰仁老年康复医院,义乌市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义乌市博雅康复医院等为代表的医养结合机构。这些机构在日常运营中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内部联动为核心提供服务,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各自发挥优势,使老年人及其家属有较强的获得感。但结合这次疫情来看,一方面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在老年人就医、老年感染人员处置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还比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以及小微机构还面临着缺乏专业医疗支援的问题,导致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或健康调理,全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能力亟待整体提高。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双重压力。专业能力不高一直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短板之一,这次疫情更加凸显了专业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由于长期封控,老年人的探视也无法正常进行,导致部分老年人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但养老服务机构具有心理学背景或社会工作者资质的专业人才不足、现有服务人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等原因,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很难通过自有人才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很多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加大也面临着心理困扰,有调查数据显示,有76%的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存在焦虑、睡眠障碍、多疑、抑郁、强迫思维或行动、恐惧等心理困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但收入低、地位低等客观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的稳定性不高,也凸显了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养老机构应急体系建设。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制定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南,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制度和能力建设。”建议对全市养老机构的应急能力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参考评估结果,结合养老机构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难题,研究制定加强养老机构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举措。同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应急体系建设专家顾问督导机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科学指导我市养老机构在疫情防控方面“一院一策”工作落实,全面强化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养老机构风险应急处置、应对能力。二、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以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研究制定相关支持细则,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采取试点示范方式,分层打造机构-社区联动的医养结合示范项目,为引导更多养老机构投入其中做出努力。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引入、培养医护人才,并通过入职奖补、安家补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医学院毕业生进入医养结合机构就业。支持和探索医养结合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提升机构的医养结合能力。研究和制定医养结合相关补助政策,参照《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义政办发【2017】33号)等文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加大引才力度,鼓励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学历教育,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探索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课程,为养老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鼓励支持义乌市工商学院等相关院校和优质机构共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大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引人用才力度,为智慧养老院、医养结合等领域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研究扩大养老护理员入职奖补适用范围,进一步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岗位津贴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养老行业专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具有社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的毕业生进入到养老服务机构中,强化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日常及特殊时期的心理调适、自我减压以及服务老年人的专业人才队伍。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民政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尊敬的陈代表: 您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能力的建议提案收悉。该提案紧贴机构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我市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工作很有意义。结合义乌实际和我局职能,我们围绕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服务难点,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打造“智慧化”满足多元化需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养老服务市场急需一个可行的、智能化的、互联网化的智慧健康养老解决方案,重点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服务保障、医疗康复、娱乐休闲、交流关爱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监督管理,极探索实施"护联网+养老"服务的智慧康养一体化新模式,全面升级改造怡养义乌智慧养老系统项目,打破数据壁垒,协同公安、卫健等部门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建立老人精准画像;基于低保,低边,特困、优抚等老人群体标签属性,智能匹配对应优待政策;数据实时、自动更新推送,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全面精准覆盖义乌有服务需求的老人。 二、养老实现多层级全覆盖有效服务。目前11个镇街已覆盖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为更加有效衔接居家与机构养老,实现“机构跟着老人走”,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集体房屋、医院、学校、商业设施及各类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开办嵌入到社区的小微型养老院,2022年我局建设赤岸镇毛店村、佛堂镇倍磊村,北苑丹溪社区三家小微养老机构,这些机构不仅能为所在村社的老人提供餐食、居家上门服务和康复服务,还提供了140张照料床位,实现了老人就近的日托、短托和长期照护服务,解决了老人就近养老的需求,还为村社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传统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让以执业护士和持证护理员为主的专业照护团队走进老人家庭,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和长期护理保险管理范围(赤岸舒心苑),推进“养联体”建设,在有效破解养老难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力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 三、持续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目前我市已建设有1家县市级康养联合体和4家乡镇级康养联合体,不同程度发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辐射、服务和转介作用,全面链接市(县)级康养联合体、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居家养老站点等资源,响应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打通老年人康养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我市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按照省民政厅《市县级、乡镇级康养联合体建设规范(试行)》建设标准。二是继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及持证护理员培训考证工作。落实《关于印发“救在身边·安老护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民养〔2021〕225号),2023年,继续做好在院养老护理员和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应急救护培训,持证养老护理员持救护员证比例达60%以上,一季度已培训113人,考试通过76人,完成既定任务的90%。 义乌市民政局 2023年3月26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