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09号
建议主题 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
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于我们历史悠久、经时间沉淀、拥有广博内涵与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建设对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强大精神力量。具有中国特色且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国先进文化在多元化的今天被更加丰富而全面地展示给我们。建议义乌大力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阳明心学,素书,论语等的推广,当前越来越多的义乌企业家投入到阳明心学的学习当中,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越来越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建设正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文化自信建设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存在很多问题。一、新媒体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形式下出现的具备传播文化信息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它有着丰富的形式内容、最大限度的互动模式、覆盖范围广、传播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在现代传媒产业中有着一席之地,并且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持续增长。新媒体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对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潮随之进入到我国,如今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新媒体除了通过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这些常见的形式之外,还通过许多新型的方式方法向人们传递信息。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以及加深了人们对信息的参与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方便人们的同时,其同样存在弊端。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毫无营养,毫无根据,内容空洞且不切实际,稀释了中国文化的原有价值,使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更甚至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借助新媒体、自媒体故意发表有失真实、具有针对性的负面言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大众思想很可能造成一定误导。文化自信的建设需要正确的文化底蕴基础、严谨的文化发展模式、积极的文化引导方向,以上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对文化自信的建设造成严重阻碍,这些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一)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自信建立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发展的先进性和独特的优越性。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缺陷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认识度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甚至崇拜的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会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成为一种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沃土,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必须传承发展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对新媒体的严格监督和管理是文化自信建设发的关键完善新媒体文化建设,想要解决问题必须究其根源,首先对新媒体平台严格把关,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传播的内容完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材和品质不达标,内容低级、粗俗,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督及控制此类问题信息的制造、传播,严格规范相关制度。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问题新闻传播大环境,促进社会问题新闻的健康传播和发展,也是积极地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对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实质上的积极作用。(三)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各项教育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保障注重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教育工作,使其对主流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主动传播有营养的文化与精神。媒体人的素质一部分决定了大众获取资讯的质量。我们应注重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四)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文化自信应注重文化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文化自信的发展同样需要文化创新。举个例子,此前有韩国媒体报道我国多家电视台的多个综艺节目有抄袭的行为,先不论报道是否真实,不能否认的是,国内目前的一些电视节目的确有很多是购买国外的电视节目版权换汤不换药地录制,我们绝不能忽视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带来的影响,必须坚持对文化创新的倡导。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更自信、更有代表性的新兴文化,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自信的文化。在文化自信的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发现并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应对,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文化自信建设的道路中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入新的素材与能量,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有力。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宣传部、文广旅体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秦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文化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因此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我们文化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多措并举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花开四季”青少年课外公益学堂,其中有道情、二胡、古筝、竹笛、围棋、中国舞、农民画、陶艺、剪纸、拓印、宋韵文化亲子课、古诗词鉴赏、诗词吟诵、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等传统文化课程。义乌市文化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有凤来仪”传统文化雅集,将古琴、国画、茶道、太极、中医、非遗项目等以体验式表演形式展现给群众。图书馆每年都会组织传统文化的展览、讲座、阅读分享活动,如《腊雪迎春——你应该知道的春节年俗》《舌尖上的年味——中国春节传统美食展》《十二生肖》绘本分享等传统文化活动。2022年全年统筹各类文体设施(空间)资源1500多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800多场,参与人次50.39万人次,其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769场,送展览讲座下乡332场。组建文艺社团1200多支,组织动员文化志愿者1万多人,130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万多场。 二是规范引导新媒体传播。利用新媒体阵地,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好网络中国节的宣传,打造主播说天气、观节气之变、品宋韵之美等系列新媒体产品品牌,传播好传统文化。在爱义乌客户端开设人文和声音茶馆版块,弘扬传播本地文化。通过开设专题,开展讨论等宣传好义乌的特色文化和文化工作。加强对新媒体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出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并积极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对自有新媒体平台严格把关,建立完善各平台选题、编稿、审稿流程,建立健全三审制度和巡查制度,设立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组织网络大V、网评员等撰写《中国茶申遗成功,为何是浙江牵头》《品一口清明粿解心头的乡愁》等网络文章,通过正面观点的传播加强对网民的引导。 三是加强政策指导。结合义乌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各地相关办法,2023年5月重新修订并下发《义乌市文化精品和文化人在扶持奖励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室、优秀文化活动的扶持奖励内容,提高文化精品扶持奖励力度,更好吸引文化人才聚集,加快打造义乌市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您在建议中提了四条宝贵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继续在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一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施文物修缮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文物保护与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提升文物科技化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强化名人故居、国保单位宣教功能。有序开展桥头遗址考古发掘,高标准启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实施“唐风宋韵”系列文化工程,深挖骆宾王文化、朱丹溪文化和宋韵文化,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围绕“义乌四宗”、“义风宋韵”等主题,策划展览、讲座等活动,开发“义乌有礼”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创新非遗体验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寻常百姓家。力争到2025年,新增非遗项目40个以上、非遗传承人50人以上、非遗工坊20个以上。 二是加强新媒体传播引导。加强与中国日报网、中央电视台等具有国际影响力主流媒体合作,打造覆盖电视、网站、社交平台等传播渠道的“魅力义乌”国际传播矩阵。精心打造“我在义乌的中国梦”、“万国创富潮”等义乌特色国际传播品牌。讲好义乌精彩故事,搭建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要以建设全国一流县级融媒体中心为目标,加强跨平台、跨地域、跨媒介合作,建强海外传播工作室,构建国际传播联盟。要打通涉外服务、义籍华人华侨、驻义外商、青年等领域、群体,丰富国际传播的叙事主体,实现义乌文化“破圈”传播。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提升,不定期组织学习相关规定,各级相关会议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招聘、用人“三观”要正,要对主流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及作品创作。加强红色文化、孝义文化、忠勇文化、乡土文化的研究阐释。加强傅大士、骆宾王、宗泽、徐侨、朱丹溪等名人文化挖掘梳理。续编《义乌丛书》《义乌文脉》,编撰“国遗”丛书《朱丹溪中医药文化》。鼓励部门、镇街、村社和行业开展史志修编。推进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改革,传承发展婺剧事业。落实好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扶持奖励政策,鼓励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文化演出展示活动,对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室、优秀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等都将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鼓励创作展示具有义乌历史人文特色的文艺作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 2023年6月1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