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实施全方位关怀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08号
建议主题 关于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实施全方位关怀的建议
我省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87.52万、占比23.43%,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我省老年人口将进入急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5年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约1500万,占比28%左右。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老年夫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从现状来看,目前空巢老人的还只能以居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当前空巢老人主要面临的困难有:一、是经济贫乏。据调研,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相当部分的空巢老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城市老人一般还有基本养老金可以支撑生活必需,农村老人较低的农村养老保障根本无法满足其生活所需,经济还需靠劳动或者子女援助方可度日;加之房奴、车奴、孩奴、学奴等“啃老一族”的出现,更使老人的经济捉襟见肘。二、是生活困难。空巢老人在生活上普遍存在着生活不便,无人照料的问题,加之存在的经济问题,专人照料更只能是小部分老人可以实现的“福利”。同时,老年人由于老年疾病、身体残疾、记忆力衰退等原因,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由于空巢老人家中一般无子女的情况也常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巢老人人身财产受损案例近年来陡增。三、是精神无依。随着时代的发展,空巢老人对于养老的需要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等物质需求,对于医疗康复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也与日俱增。生活中,空巢老人长期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尤其是对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来说,情况就更严重。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空巢老人难以享受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加之参加社会活动较少,种种因素常使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压力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为此建议:一、是要对空巢老人经济关怀。由于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显然不合时宜,仅靠子女的赡养很难使老人得到良好的照顾,同时加大了子女的生活压力,易引发家庭矛盾。建议建立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根据城市和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个人意愿等,各级政府和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可以缓解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以缓解老人的失落感,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二、是要对空巢老人健康关怀。加强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建设;加大健康管理设备的研发和投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实施在线监测。在医疗政策方面,应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同时在医疗费用支付上对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三、是要对空巢老人生活关怀。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积极组织志愿者、义工深入社区、农村为空巢老人切实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和难题,形成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人生活照料体系。加强和重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不断健全各种养老产业、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养老服务的建设,多方位保障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无忧。四、是要给空巢老人精神关怀。政府和社会要向广大子女宣传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从立法层面、道德层面全方位进行教育和引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使子女积极主动关爱父母,让空巢老人充分享受被“爱”的感觉。在社区、农村积极配备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导师等,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及时排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情绪。要定期开展便于老年人参加的各项社会活动,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老人自己举办和管理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社会活动让老年人融入社会,改变其封闭的生活状态。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民政局、卫健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实施全方位关怀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老龄健康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如何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我市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规范有序原则,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 2.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定出台《义乌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形成了“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失能评估、定点管理、护理服务”的“1+1+3”政策体系,有力保障失能群体照护需求。目前义乌市长护险覆盖人群已达114.99万,户籍人口覆盖率为99.99%,累计享受长护保障8420人,为失能家庭减负2.34亿元。 3.完善长期照护补助制度。聚焦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建立健全以失能状态为主、兼顾家庭经济状况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补助制度。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众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费用由长护基金100%支付。 (二)提升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1.持续推进养老设施布局规划。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建成各类居家照料中心514家(其中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110家),实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站)村居全覆盖。委托6家养老机构,为全市失能等级1-3级的独居、高龄、家庭困难老人3000余人,免费提供每月4-8工时上门服务,累计服务25.28万以上工单。 2.积极拓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一方面是设立家庭病床。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适合老年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目前已有江东、后宅、北苑、大陈及稠城5个镇街卫生院开设家庭病床136张,累计建床 640张。而家庭病床建床人员同时可享受长护险居家上门护理待遇。另一方面是鼓励“互联网+”服务。除家庭医师签约上门服务外,14家基层卫生院和3家护理院通过“纳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及医院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或线下预约途径,为辖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3.不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医防融合、全员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34支全专融合型的签约服务团队,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97.39%,健康体检8.36万人次,健康随访64.54万人次。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7.27万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率为72.87%。 (三)推动智慧医养数字化改革 1.提供智能医疗服务。一是“云端服务”更便捷。“云诊室”依托已有信息化诊疗系统,结合移动终端,在家医上门服务过程中记录信息、开具处方,让老年人居家就医更便捷。“云药房”借助互联网、物流网等,实现医生“家门口”检查开方、药品物流网配送到家,让群众配药零次跑,有效解决高龄、独居或行动不便老人的后顾之忧,目前配备药品600余个品规。二是“数字慢病”更多元。基层卫生院依托“数字家医”,融合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疾病随访、签约服务、出院回访、续方审核、综合管理等应用,实现家庭医生智能化健康管理。其中慢病e管家、电子体检券已上线浙里办,为101.75万人绘制健康画像,让慢病病人少跑医院27.13万次。 2.搭建养老智慧平台。迭代升级“怡养义乌智慧养老系统”。在全省率先推广“一人一床一码”;数字化监管上门服务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监督指导居家上门服务,通过实地和老人或者老人家属核对老人身份信息、家庭情况及服务需求,及时录入系统,同时张贴服务二维码,用于以后服务时进行服务定位,对不符合要求的工单进行处理,确保服务的真实、到位。 3.打造智慧养老样板。在北苑10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试点老人就餐人脸识别设备,依托设备老人无需签字或按手印便可“无感”就餐。通过人脸识别采集老人服务数据,与平台相互打通、数据联动,实时监测助餐点老年人的就餐情况,方便老年人就餐的同时提升监管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四)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 1.开展多样化老年文化活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构建全方位的老年文化教育体系。老干部局发挥市老年大学和14个镇街分校作用促进老年教育发展;教育局引导老教师发挥学有所长,在老年教育、科学科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文体局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宣传普及老年人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红十字会进村入社区常态化开展各类急救培训;科协组建科普宣传队伍,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微信推送健康各类科普知识;总工会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服务活动。 2.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弘扬“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全市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敬老月”活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多级联动,创新形式,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敬老模范推选、老年健康政策宣传、智慧助老行动、老年维权优待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月活动。老龄委协同14个镇街陆续开展“重阳节”节前百岁老人走访慰问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社会新风尚。 二、下一步计划 1.增强社区医养结合供给能力。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纵深发展。2023年计划新增2家医养结合机构,共计床位868张,建设安宁疗护病床16张,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床位50张,持续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2.持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充实养老服务全量数据库,汇总互联“医康养护”供需各方信息,完善健康档案+养老档案,创新老年人无感服务模式,打造覆盖全体老年家庭的智慧康养服务网络。在“怡养义乌”平台开设“医养结合”板块,针对家庭病床、医养结合照护中心和上门医疗护理等,提供线上预约、线下服务。迭代居家上门服务智慧监管,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养老服务(包括上门照护)全程全员服务跟踪评估、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可追溯。 3.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力争达到“应创尽创”;开展已创建机构“回头看”,巩固建设成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康复护理病床,积极推进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建设,到2023年底每千名老年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数达5.5张。 4.加大尊老爱老孝老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敬老养老助老先进典型和老有所为模范人物,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组织开展孝贤人物、孝亲家庭、敬老好儿女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传承孝老家风,弘扬敬老传统。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老龄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9日 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实施全方位关怀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老龄健康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如何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我市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规范有序原则,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 2.全省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定出台《义乌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形成了“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失能评估、定点管理、护理服务”的“1+1+3”政策体系,有力保障失能群体照护需求。目前义乌市长护险覆盖人群已达114.99万,户籍人口覆盖率为99.99%,累计享受长护保障8420人,为失能家庭减负2.34亿元。 3.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补助制度。聚焦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建立健全以失能状态为主、兼顾家庭经济状况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补助制度。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众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费用由长护基金100%支付。 (二)提升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1.持续推进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截止2022年年底,我市建成各类居家照料中心514家(其中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110家),实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站)村居全覆盖。委托6家养老机构,为全市失能等级1-3级的独居、高龄、家庭困难老人3000余人,免费提供每月4-8工时上门服务,累计服务25.28万以上工单。 2.积极拓展上门医疗服务。一方面是设立家庭病床。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适合老年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目前已有江东、后宅、北苑、大陈及稠城5个镇街卫生院开设家庭病床136张,累计建床 640张。而家庭病床建床人员同时可享受长护险居家上门护理待遇。另一方面是鼓励“互联网+”服务。除家庭医师签约上门服务外,14家基层卫生院和3家护理院通过“纳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及医院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或线下预约途径,为辖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3.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医防融合、全员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34支全专融合型的签约服务团队,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97.39%,健康体检8.36万人次,健康随访64.54万人次。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7.27万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率为72.87%。 (三)推动数字化改革 1.医疗服务智能化。一是“云端服务”更便捷。“云诊室”依托已有信息化诊疗系统,结合移动终端,在家医上门服务过程中记录信息、开具处方,让老年人居家就医更便捷。“云药房”借助互联网、物流网等,实现医生“家门口”检查开方、药品物流网配送到家,让群众配药零次跑,有效解决高龄、独居或行动不便老人的后顾之忧,目前配备药品600余个品规。二是“数字慢病”更多元。基层卫生院依托“数字家医”,融合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疾病随访、签约服务、出院回访、续方审核、综合管理等应用,实现家庭医生智能化健康管理。其中慢病e管家、电子体检券已上线浙里办,为101.75万人绘制健康画像,让慢病病人少跑医院27.13万次。 2.搭建全市养老智慧平台。迭代升级“怡养义乌智慧养老系统”。在全省率先推广“一人一床一码”;数字化监管上门服务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监督指导居家上门服务,通过实地和老人或者老人家属核对老人身份信息、家庭情况及服务需求,及时录入系统,同时张贴服务二维码,用于以后服务时进行服务定位,对不符合要求的工单进行处理,确保服务的真实、到位。 3.打造智慧养老样板。在北苑10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试点老人就餐人脸识别设备,依托设备老人无需签字或按手印便可“无感”就餐。通过人脸识别采集老人服务数据,与平台相互打通、数据联动,实时监测助餐点老年人的就餐情况,方便老年人就餐的同时提升监管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四)构建广覆盖老年文化供给体系。 1.多部门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构建全方位的老年文化教育体系。老干部局引导乐龄乐活的老年生活风采,发挥市老年大学和14个镇街分校作用促进老年教育发展;教育局引导老教师发挥学有所长,在老年教育、科学科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文体局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宣传普及老年人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宣传孝亲敬老典型,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红十字会进村入社区常态化开展各类急救培训;科协组建科普宣传队伍,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微信推送健康各类科普知识;总工会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服务活动。 2.积极开展社区活动。目前我市8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走进社区、村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护理知识培训等,提高老人保健意识及家属护理技能。 (五)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 1.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弘扬“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全市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敬老月”活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多级联动,创新形式,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敬老模范推选、老年健康政策宣传、智慧助老行动、老年维权优待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月活动。老龄委协同14个镇街陆续开展“重阳节”节前百岁老人走访慰问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社会新风尚。 二、下一步计划 1.增强社区医养结合供给能力。1.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纵深发展。2023年计划新增2家医养结合机构,共计床位868张,建设安宁疗护病床16张,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床位50张,持续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2.持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充实养老服务全量数据库,汇总互联“医康养护”供需各方信息,完善健康档案+养老档案,创新老年人无感服务模式,打造覆盖全体老年家庭的智慧康养服务网络。在养老机构推广使用“一人一床一码”,实现科学化、精准化服务。在“怡养义乌”平台开设“医养结合”板块,针对家庭病床、医养结合照护中心和上门医疗护理等,提供线上预约、线下服务。迭代居家上门服务智慧监管,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养老服务(包括上门照护)全程全员服务跟踪评估、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可追溯。围绕居民居家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目标,加快推进“互联网+护理”建设,满足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居家护理的要求。 3.全力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力争达到“应创尽创”;开展已创建机构“回头看”,巩固建设成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康复护理病床,积极推进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建设,到2023年底每千名老年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数达5.5张。 4.加大尊老爱老孝老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敬老养老助老先进典型和老有所为模范人物,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组织开展孝贤人物、孝亲家庭、敬老好儿女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传承孝老家风,弘扬敬老传统。 义乌市民政局 2023年3月19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