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家门口学堂”建设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79号
建议主题 关于推进“家门口学堂”建设的建议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乡村“家门口学堂”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有效衔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联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延展。目前乡村“家门口学堂”富有特色的是缸窑“儿童友好”模式、李祖“国学”模式、尚阳“青益书屋”模式和陶店“青聚乡村”模式,不同程度地承接群团部门送服务,从中也反应出一些问题。一、公共教育服务需求强烈,“家门口学堂”供给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家庭受制于经济水平、家长文化水平,对子女教育重视却无力实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服务。虽对常态化开展“家门口学堂”的期盼较为强烈,但对农村领域而言,受制于人口集聚性不高,需求差异不集中等因素,极少数乡村能自主开展运作“家门口学堂”,目前更多的依赖于各部门送课下乡。比如市文旅局“花开四季”公益课程等。二、“家门口学堂”常态运转硬伤显现,公共教育服务持续性堪忧。缺少适宜场地。大部分村在党员活动室或文化讲堂开展;师资良莠不齐。以校外培训机构老师和社会志愿者为主,专业背景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课程不够精准。基本按“能提供什么、而非需要什么”原则确定,未能设置特点项目;项目经费不足。除一些政府部门举办的活动经费有保障外,其他需自筹经费,而村里一般不出资支持。三、“家门口学堂”暂缺评估标准,公共教育服务安全隐患累积。一些部门单位以包容、鼓励的态度让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相关社会组织,存在行业准入门槛低、规范程度不够、公信力不足等情况。一些组织也未为儿童少年参加活动购买保险和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如若发生意外,则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针对以上问题,现建议如下:(一)强化“家校村政社”联盟,构建“家门口学堂”工作格局建议将“家门口学堂”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内容,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强化“家校村政社”联盟,构建“政府主导、学校牵引、乡村自治、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各单位牵头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严实考核激励体系,将“家门口学堂”服务供给纳入“校村政”年终工作考核体系,常态化开展督促督导,探索建立“家社”激励机制,阶段性开展总结表彰,确保该项工作抓实抓好。(二)强化资源要素联动,保障“家门口学堂”常态化运行。一是因地制宜优化同质化功能场地资源。设立标准型、示范型模板要求,有效投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之家、妇儿活动驿站、社工站等,保障“家门口学堂”活动安全。二是赋能青年委员妇联执委等乡村干部。依据“家门口学堂”管理要求,吸纳村闲置劳动力(或未就业大学生)和一定文化素养的本土人才(如“五老人员”)为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发挥妇联执委、青年委员凝聚作用,充分发掘和动员家长群体,将服务对象转化为服务力量,提高乡村亲邻的粘度。三是组合汇聚多元主体服务参与。村级组织承担场地建设、日常维护的资金成本;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承担购买公共服务、人员经费补助等成本;乡村本土及常住外来家庭支付部分服务消费成本,还可引入社会组织系列课程动态开发服务。(三)嵌入整体智治平台,上线“家门口学堂”清单。上线“资源清单”“需求清单”“评价清单”,实现纵横交错、点对点供需对应的可能性。“资源清单”强调组建资源库与个性定制功能;“需求清单”强调群体和时段的差异化需求,包括特殊困难群体、不同年龄段群体、特殊假日需求等;“评价清单”强调课程质量及用户体验感,根据评星等方式实现课程的“优胜劣汰”。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团市委、妇联、教育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季代表: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乡村“家门口学堂”建设问题的关注,如您所述:“乡村‘家门口学堂'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有效衔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家门口学堂”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乡村“家门口学堂”建设是推进农村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微阵地。团市委高度重视,前期已开展探索实践,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采用城乡区域联建方式,对申报社区的公共教室数量、面积、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协同推动“家门口青少年宫”落地落实。 二、办理情况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结合社区、镇街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青少年宫校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优势互补,共同建立青少年成长体系。一是常态化开展兴趣素质培训,截至目前,已在拥军社区、福田社区、陶店文明实践中心、鸡鸣山社区、商苑社区、洪深社区等6个分点开设21个班级,开展儿童画、乐高、魔方、素描等兴趣培训课程;二是定期开展项目服务。市青少年宫优化“公益+”模式,发挥自身特色,以“流动少年宫”为抓手,精心安排活动项目,制作成公益活动菜单,实行“你点单我服务”模式,将优质资源引入基层,打通校外教育服务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 在日常管理中,对于教师实行动态考核,采取“平时过程管理”和“期末展示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定期安排巡查教师以开展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推门听课等形式,对“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进行督查,确保常态高质量运行。 三、下一步计划 一、扩充师资,持续完善。在现有阵地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具有优秀专长的教师担任“家门口青少年宫”的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专兼职辅导员教师队伍。用活阵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可持续化发展,保障城乡孩子同等享受公益性活动和培养兴趣特长的权利。 二、规范管理,持续发展。团市委将不断探索并制定家门口青少年宫工作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监督和考核等方面制度,保障并推动家门口青少年宫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乡村“家门口学堂”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该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共青团义乌市委 2023年5月31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