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46号
建议主题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建议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浙江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义乌市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各项成效突出,走在前列。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振兴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11月,《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发布,专门制定党内法规明确并落实乡村振兴责任,有助于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为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高质量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市,助推率先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和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义乌应当扛起使命担当,走前列、做标兵,我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分类施策。全面乡村振兴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需要很高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这一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和干事创业的“金钥匙”必须守好用好。同时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对“形势怎么看”“路子往哪里走”作出战略规划。各村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实际情况不同,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对经济条件好的农村要突出现代化气息,自然生态好的农村要守护好青山绿水,历史文化丰富的农村要注重对历史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做到因地制宜。义乌现有十条精品线,要推进从线到面的集成提升,加强对精品线直接串联以外农村的支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共同富裕示范线、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线,形成十大美丽乡村组团。把特色拓展成产业,农民的角色定位、增收渠道也变得多样化。最后,要用好规划工具,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科技进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性、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二、强化组织保障,真抓实干,公正廉明。实施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关键在干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三农”事业需要,目前对于扎根基层、熟悉基层的干部人才还很不足。要通过理论培训、专题培训、示范班培训、参观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大力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学习,提升村干部贯彻政策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建设村庄的能力、管理事务的能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将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扎实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工作的一线,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部门也应着眼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堵点、难点问题,把握自身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如人大的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机制,积极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党领导的“三农”工作队伍应当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铁军。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杜绝在廉政问题上犯错误、栽跟头、打败仗,将义乌的“清廉钉办”工作体制做精做强,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的有益探索,力争在全省推广使用。三、用实用好政策,乘势而上,干出成效。党的二十大擘画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浙江省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成效显著,2022年5月,《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发布,更推动中央有关部署落地落细。近年来义乌新政频出,新农村建设的84.5号新政颇见成效。乡村振兴大势正隆,各级政策红利频频释放。但如果政策掌握度不够,就没法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好政策带来红利。这些政策不仅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都是有力的保障举措,要让各级各部门都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深入解读剖析相关政策法规,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把自己摆在老百姓的位置上思考政策需求和利用的问题,将各级政策用好用足,让村庄能切实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四、壮大集体经济,抱团联动,优势互补。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主要实现形式,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地方要将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来思考、来谋划、来布局,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和推进乡村振兴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义乌要用好资金、资产、资源,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用好党建联建机制,强弱抱团、资源整合构筑共富同心圆。义乌已经解决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五十万元的目标,仍要铆足干劲,助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实现达百万目标。同时鼓励各地出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人员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足村集体经济,做富老百姓口袋。五、要明确目标,稳中求进,以进求变。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在溯源过去中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又立足当下找出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工作推进中的问题,更要面向未来,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稳打稳战,做好如下“八个加”:(一)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财政向农村的大幅倾斜,政策上给予农村扶持。(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土地零碎化,实施园田化。(三)加快实施配套建设同城化接轨。(四)加大实施价格政策监督(如排水排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规划费、预算费等)(五)加快减轻村级负担,统筹各项配置(文化补偿、卫生服务点、文明创建、暂住人口、水库水塘、河道、消防队、垃圾分类、治保、矫正、疫情防控等)。(六)加大对乡村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发挥政策和市场的作用,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七)加块出台义乌中小微企业回迁工程,出台相关回迁政策,做实做稳义乌。(八)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配合小商品市场货源本地化,村企联动促增收。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探索之路上,义乌要扛起自己的重任,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发挥义乌特色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具有义乌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更要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立发展大志,行改革大道,顺转型大势,担共富大责,赢治理大考,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成为高质量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市最鲜明特征和最亮丽底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突破、实干争先,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前进。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3-08-11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何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及成效 2022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乡村发展资金保障方面。我市先后出台全域未来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农纾困增产保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惠农力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总额为13.71亿元,占比11.3%,安排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000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7笔共1495万元,政策性农险保费收入1780.76万元,增长29.02%。 (二)强化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方面。全市共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项目7个,总面积13.37公顷,产生的周转指标均用于农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村民住宅用地。在全省水田指标出现倒挂的情况下,将整改入库的水田指标优先用于农民住宅建设所需耕地占补平衡,共保障农民住宅项目120个,涉及用地1667亩,同比增长40%。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一是耕地保护严格落实。根据新划定的“三区三线”,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3.66万亩,实现10.0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二是高标田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义乌市高标准农田“十四五”规划》,谋划实施新(补)建项目7个,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77万亩,改造提升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59座,综合整治病险山塘8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座,进一步夯实农业灌溉基础。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动农业标准地项目建设,新增农业标准地2万亩,累计建成396个项目10.5万亩,获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义亭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创建对象,2个万亩农业综合园区、10个千亩农业“双强”示范畈全面启动建设,对接农业项目30个计划投资14.6亿元,初步形成“1(农业强镇)+2(万亩平台)+10(千亩示范畈)+N(农业项目)”的农业发展格局。围绕“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完成2个农机服务中心、7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4个农业“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以上。 (四)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1216人,培育农创客291人。完成3265名村干部全员轮训,择优选聘百名兴村治社导师,结对帮扶242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685名青年委员。鼓励乡贤、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新乡贤投资共富项目19个,投资金额16.1亿元,率先实行每个村至少有一名35周岁以下青年进村“两委”班子。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制定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方案,探索推广强村公司、百团结百村等发展模式,新增镇街级强村公司9家,实施消薄项目125个,全市442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134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2022年6月15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百团结百村”启动仪式,100个机关单位党组织领衔的“助村帮帮团”结对10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党组织,以“六送六助”活动为载体强势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办理情况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工作有: (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今年3月15日组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草拟了《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系统化制定了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年度计划和责任目标。 (二)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义乌市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布局方案,布局省级农事服务中心2家,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6家。佛堂农事服务中心按计划进度建设、蔬菜产业园育苗基地完成春季育苗33.65万株。二是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深入开展与省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战略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实院企合作协议3项以上,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创建省级“三基地”2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三是壮大、延伸产业链。推进乡村全产业链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今年计划培育10亿元以上铁皮石斛农业全产业链1条,探索打造一条2000万产值的蔬菜新产业带。四是做强农业产品品牌。组织10家企业百余种农产品参加浙江农博会,组织企业参加浙江省第二届乡村美食大会,加大品牌、产品宣传推介力度。 (三)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一是农创客培育。2023年计划新增农创客290人,一季度已完成上报102人。开展农创园拟创建基地调研,初步摸排2家单位,并开展创建指导。二是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4月24日至28日,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 (四)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市正在实施的消薄项目67个(镇街联建项目17个,村级项目50个),消薄项目村集体投资合计约4亿元,预计每年可产生收益4000万元。其中2023年新增的25个项目(镇街联建项目5个,村级项目20个)均已开工。截至4月底,全市442个村中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有272个;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36个,占比为30.8%;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48个。 三、下步计划 (一)制定新三年行动方案。制定新一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标先发地区,锚定义乌定位,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二)持续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义乌市关于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意见》,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加快出台实施,推动农业标准地提质增效。 (三)加大农村居民增收扶持力度。聚焦农民增收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基层调研工作,修改完善并出台《义乌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7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