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实施补充工伤制度 铸实义乌人民共富底气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0号
建议主题 关于创新实施补充工伤制度 铸实义乌人民共富底气的建议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都是人民群众念兹在兹的共同期盼。目前,义乌已经开启了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的第一程,明确了要在八个方面“走在前列”,为宏伟目标的实现制定了详尽的“路线图”。为更稳、更快、更好地向共同富裕进发,我们可对现有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创新升级,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就业、创业的底气,动员全市上下全情投入到共同富裕建设中,守好后续来之不易的共富成果。近年来,我市通过降费率、扩范围、优服务,持续提升工伤保险获得感。目前,全市工伤在保职工已有59万人,参保率位于全省前列。同时,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保障空白点。主要表现为:一、灵活就业和超龄就业人员参保率提升难。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和新业态蓬勃发展,退而不休和灵活就业成为我国普遍的劳动现象,相关的劳动保障问题已引起重视,政策调整后目前已将这两类群体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但是由于用人单位投保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市外卖、快递、网约车、电商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和超龄就业人员实际上未能享有工伤保障。企业顾虑主要有几点:一是新业态通常用工规模较大,企业投保工伤保险整体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较大。二是顾虑后期法律风险和隐形成本。担心参保工伤保险后被认定有劳动关系,后续会被要求履行补缴养老金等责任。投保工伤保险后,职工因工致残的,企业还需承担无法由工伤支付的费用,如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二、村(社区)两委人员履职期间无法认定工伤。村(社区)两委人员是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执行者、组织领导者,是基层治理持续稳步优化的重要保障。我市村(社区)两委人员在基层中承担着大量具体工作,在防汛、防疫中也均冲锋在前。但是,由于村(社区)两委人员不是专职政府雇员,其在履行“两委”职责期间,实际上无法享受工伤保险的保障。三、短期临时用工工伤保障需求更灵活。在实际经营中,许多企业为完成订单赶制或节假日顶岗需要,存在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行为。这些用工人员无劳动合同,通常为临时到劳务市场招募或实习生兼职,用工时间以天计算。目前,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按月缴费,无法满足临时用工“快进快出”的工伤保障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一场久久为功前的接力长跑,也是一张时代出给我们的必答考卷。义乌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也有责任为全省全国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义乌探索、义乌贡献。建议我市聚焦上述保障空白点,创新实施补充工伤制度,为创业者减负、为就业者铺路,锻造共同富裕成功案例。一、建立工伤补充保险机制。在制度设计上,针对企业顾虑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工伤投保积极性。工伤保险无法解决的风险部分,通过商业性保险进行转移,如工伤补充保险、雇主责任险等,也可政保协作进行义乌专项产品创新开发。二、促进企业轻装上阵。一方面,通过改革创新完善保障,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另一方面要在筹资上,通过财政补贴保费、保险公司让利,全面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企业可以开足马力轻装上阵。前期,可择选部分行业或人群进行试点,试点成熟后再全市推广。三、创新工伤缴纳方式。新业态用工通常存在多平台兼职情况,按照我省现行政策,各平台均需为该人员投保工伤。建议创新工伤缴纳方式,多平台接单人员保费只算一次,多平台分摊,降低单一平台成本,同时也避免部分平台投保,部分平台不投保,最终在实际工伤认定中无法获赔的情况。补充工伤设计为可按天投保缴费,在线操作,次日凌晨生效。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人力社保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詹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工伤保险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实施补充工伤制度、铸实义乌人民共富底气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及成效 本提案中关注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村两委干部在用工、履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伤害,严格按照现有劳动用工制度是无法适用的。主要原因在于: 从平台经济角度看,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但界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双方存在不同观点。劳动者一方认为自己日常管理、业务考核、薪酬计发都依附于平台,应当视为建立劳动关系。但平台一方认为自己主营业务仅仅是依托算法为从业者和第三方客户提供业务撮合的,不能简单认定自己是用人单位。 从村两委干部角度看,村干部作为落实政策、直接为人民服务的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但法律上又明确界定村(社)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村两委干部与之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 如何落实利用好现有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村两委干部的管理服务,做到企业与员工、村(社)与两委干部之间的权益“双维护”,值得研究思考。 二、 办理情况 当前,我市坚持重点行业先行、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快递行业为试点,截至4月底,全市568家快递企业、网点工伤参保8868人。 一是政策引领,织密制度“保护网”。探索建立了“1+1+X”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模式,由工伤保险、补充工伤保险、商业保险“穿针引线”织密职业伤害保障网,切实降低用工单位经营风险,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二是宣传引领,上好政策“宣讲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快递业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工作的通知》,并开展集中进企宣讲,截至5月底,累计为顺丰、邮政、韵达等快递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宣讲活动7次,发放工伤宣传册页300余册。 三是数字引领,打好服务“基础桩”。坚持数字赋能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推动快递行业劳动保障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应用”动态闭环管理。依托省人社厅“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在线”应用,积极谋划工伤预防、工伤一件事、安薪在线等多跨场景应用,简化工伤参保和报销流程,优化群众服务体验。 三、下步计划 针对村两委干部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方案,我局已多次同组织部、财政、民政等部门沟通会商,并已被省人社厅列为试点工作,要求先行先试,拟争取在6月底前出台实施。 下一步,我局将深化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改革,打造“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分行业分领域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应保尽保,年底前实现快递行业全覆盖,新业态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1.8万人以上。推广“党建+安薪”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快速处置,劳动纠纷结案率100%。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权益保障机制“义乌样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市工伤保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15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