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2022年为元年 启动义乌新经济建设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2号
建议主题 关于以2022年为元年 启动义乌新经济建设的建议
信息时代,区别于历史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电子科技应用成为主流技术和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时代催生的新经济,无论是产业、业态还是商业模式,都与工业社会基于装备制造技术形成的规模化标准化迥然不同,彻底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和利润机制学说。新经济,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柔性供给,不但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且在市场的行为和规则、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盈利目标等方面带来颠覆性的更新;不但促成生产力的结构变革,而且引发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变革,实现社会结构的优化。2021年12月28日到30日召开的中共义乌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王健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义乌的发展蓝图:“聚焦一个总目标,竞逐三大赛道,塑造八大场景”,报告的经济社会部分,无论是目标、赛道或场景,其核心就是新经济。新经济既是义乌高质量发展的依赖手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只有率先发力于新经济,义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继续勇立潮头勇扛旗帜勇当标兵。一、新经济是义乌生产力水平上升的必然阶段新经济在义乌的落地,正当其时,既是当前义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进步的选择,更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生产关系的高瞻远瞩。义乌花了四十年时间,从农业社会进入现代都市经济社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和标杆,义乌的成功和未来走势吸引了全球目光。科学谋划义乌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既关乎人民群众的福祉,又决定义乌长远的经济地位。选择数字化选择新经济,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在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方面再次把自身放在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起点。跨越市场经济周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全球性货币增发的时代,新经济不能完全避免市场经济周期,但是可以熨平或部分熨平经济震荡,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可以跨越传统市场经济的周期律。这对义乌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跨越经济重心漂移宿命。发展经济学基于统计发现,地区经济重心会在三十年左右发生漂移,就义乌的核心产业小商品市场来说,二十年左右就有可能遇到发展瓶颈。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既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也是义乌市场发展的凤凰涅槃,由此义乌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实现了转型升级,打破了市场的物理天花板,获得了巨大的蛋糕巨大的增量。二十年后的今天,在粗放型增长效率衰减的时候,在市场的地理外延红利已经完全消费的时候,在义乌市场再次面临增长桎梏的时候,义乌市委市政府选择信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内生驱动做为新一轮发展的动能,引入新经济学的实践,将给义乌市场赋予崭新的生命活力,创造全新的增量。跨越传统要素供给制约。义乌的地理空间极其有限,资源禀赋不足,生产要素供给制约严重,县域经济政策空间有限,1105平方公里所能承载的人口总量终有上限,要创造新的增长实现新的增量,要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社会总财富,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创新经济模式、寻求制度改革红利,这正是新经济。而义乌作为先发地区,在理念、资金、创新等方面积累深厚,具备选择新经济发展新经济的条件。二、新经济在义乌实践的拓扑节点选择走新经济道路,在义乌是史无前例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一个全新的复杂系统,有必要捕捉多维网状结构的重要节点。兴商建市,数字强市。市场是义乌经济的灵魂,传统的市场业态已经走到尽头,新的未来的市场业态总归是要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走信息技术道路,走新经济路径。义乌的商业、服务业全面推进电子商务,无可回避,首当其冲。数字化革命,包含政府治理,也包含了三次产业发展。党代会提出了“未来工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一系列概念,实质上是义乌多维度的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革,依托的重心就在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来源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包括小商品市场在内的业态调整,核心在于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平台创新和确立平台优势。谋划好平台建设,以平台为圆心构建义乌的商贸服务体系,构建世界小商品交易生态圈,构建从研发新产品到库存出清的全链信息化和金融支持,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工作。多轮驱动,产业互动。从较短的时期来看,第二产业是义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以信息化带动制造业和建筑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充分的实现可能。从长期来看,当前国内大环境在倒逼加强税收征管,义乌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自觉走诚信守法的经营路线,商业和服务业未来增长势头向好。从新经济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包括最近大火的直播经济,需要中小微制造业的支持,需要新品、精品,材料和设计的不断翻新;需要生产性服务的支持,包括营销策划、金融财经、信息技术等各种专业团队。传统产业和数字产业的数实融合,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新经济也是促成“破题”、农民增收、共同富裕、节能降碳等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依赖。投资新域,财政重域。从有形的道路桥梁等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无形的“0”和“1”为主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投资的新方向,也是未来招商引资、引领民间投资的方向。财政的基本建设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适时转变重心,重点推动新经济投资,推动数字基建,推动“三新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义乌新一轮发展战略,以数字化以新经济为核心,抓住了发展趋势,抓住了正在到来的未来。市场主体只有主动融入新经济,通过产业组织结构和资金投向的自主调整,融合传统产业及经营的改造提升,才能实现市场占有和目标追求。新年伊始,建议发展和改革的重心聚焦于新经济,为义乌赢得美好未来。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经信局、市场发展委、发改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解决类别:A类 王委员: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义乌市场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以2022年为元年,启动义乌新经济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四十年来,我市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主的各类批发市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外交场合介绍义乌,并把义乌定位世界“小商品之都”。李克强总理称赞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名片,义乌商贸城堪称当代“义乌上河图”。2021年9月,我市被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位列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第一位。(一)市场发展现状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划行规市、贸工联动”的发展理念,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历经5代更迭、8次搬迁、10余次扩容,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室内市场-商场式市场”的跨越。现有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与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21年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2172.07亿元,同比增长15.2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866.79亿元,同比增长14.77%。1.市场业态创新,布局不断完善。近年来,义乌市场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进口贸易等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3715.05亿元,网络零售额位列全省第一。根据自贸片区布局,规划了以国际商贸城为主的出口板块,以新型进口市场为主的进口转口板块,已先后设立义乌进口商品城孵化区、数字直播产业孵化中心。家居、冷鲜、建材等民生需求旺盛,完成了义乌国际家居城(四期)、义乌国际冷鲜城、义乌建材交易中心等民生市场项目规划立项,总占地845亩,概算投资38亿元。2.内外联动双循环,构建市场新体系。加快布局国内市场网络,组建成立国内专业市场联盟。义乌好货品牌通过品牌授权、资源置换等形式,与国内市场合作,形成“义乌市场主导、下游市场承接、各方互利共生”的国内市场网络体系。建设中国(义乌)“百县万品”消费助农展销中心,打造“百县万品”消费助农新模式。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建设15.7万平方米的迪拜商贸城,打造“前店后仓”式的集商品展销、保税仓储、物流转口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贸物流园。3.强化产业支撑,增强竞争优势。通过多年市场培育,我市涌现出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等16个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形成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了2.67万余家工业企业,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格局,培育了无缝内衣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培育形成与市场行业相关的专业街17个,涉及针纺布、库存、饰品配件等30多个行业,经营主体约9213户,店铺约16675间。2021年,我市专业街实现成交额271.2亿元,已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4.统筹要素资源,推动商位要素改革。首创市场商位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市场商位使用权“终身制”,有效盘活商位资源,更好地引进和培育新行业、新主体。制定市场商位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市场商位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市场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形成对市场商位使用权人的激励和倒逼机制,促进商位有序流转和有效利用。截至目前,商城集团和市场集团所属市场商位资源要素改革已全面启动。5.加快优化升级,推动转型发展。2021年5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15)>的通知》,旨在通过市场优化升级,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销衔接,提升流通效率。到2025年,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我市重点实施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创新融合三大行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四链协同”发展,包括优化市场规划布局、完善市场管理模式、提升市场仓储服务功能、构建市场合作体系等内容。(二)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和短板当前的义乌市场面临前无标杆、后有“追兵”、不进则退的压力,亟待突破一些制约义乌市场创新发展的瓶颈和短板。1.市场引流蓄客能力有所弱化。随着电子商务的线上分流,国内区域性市场的渠道分流,产业生产基地的直销分流,加之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传统档口式的静态商品展陈模式,无法充分满足企业搭建个性化场景、全天候运营的需求,与目前国内、国际贸易新的业态需求与采购习惯不相匹配,市场的引流和蓄客能力有所弱化。2.市场产业支撑有所弱化。当前义乌市内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针织(袜类、文胸内衣)、饰品、美妆、文体等行业,随着近年来工业有机更新、亩产效益评价、能源双控等大力度推进,影响了市场经营户“前店后厂”模式的发展,产业与市场联动效应有所弱化。3.市场数字化能力有待提升。义乌市场数字贸易发展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真实的交易数据尚未显化,对经营户、采购商等市场主体画像评价还不够精准,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主体能力较弱,市场经营户的数字化营销能力还比较弱。二、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坚守市场是义乌的“根”和“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开展全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推动内贸外贸、出口进口转口、线上线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打造万亿双循环大平台。规划到2025年,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3000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一)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发展新格局。巩固义乌市场出口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打造全球数字自贸中心。做大义乌市场进口平台,建设新型进口市场,培育义乌市场新的增长点,打造全链路、全业态、全品类、全功能的进口商品全球集散中心。升级民生类市场基础设施,完成国际冷鲜城、国际家居城四区等项目建设。(二)建立联动网络,稳固市场龙头地位。加速推进义乌系市场整合,深化国内市场大联盟建设,推动建设一盘好后供应链平台,整合义乌好货、爱喜猫全国资源,加大义乌商品全国渠道拓展。提升内贸综合引领力,提高特色小商品品牌、设计、标准运营能力。加快市场全球化网络布局,构建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加快海外仓、海外分市场、境外系列站等海外布局。(三)实施数字化战略,打造新型贸易体系。打造Chinagoods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技术重塑“人货场”,构建“数字交易、数字履约、数字金融、数字监管”等核心场景应用。依托义乌商品市场链接商人、商品、制造商、服务商等海量数据,构建经营户和采购商画像、商品数字化支撑体系,深化大数据集成分析,探索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用户画像+需求预测+产品推送”等市场数字化服务。(四)实施融合化战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健全贸工联动发展机制,推动本地小商品制造业精工化、品牌化、时尚化发展。加强市外新兴行业招引,强化产销异地合作以及产能合作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展场联动”、“场街联动”,强化市场发展支撑能力。高标准建设仓储设施,同步探索仓储发展新模式,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五)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持续开展市场商位综合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在国际商贸城三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市场商位资源要素有序流转,提升商位配置效率,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建立健全商位使用权人的激励和退出机制,引入新兴行业和市场主体,带动市场供应链集群化升级。加快市场特色化、智慧化服务,打造诚信经营市场体系。三、下步计划2022年,聚焦市场转型升级,以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为抓手,围绕战略研究、转型升级、项目推进、产业联动,开展项目建设、布局优化、渠道拓展、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促进市场持续繁荣。(一)推动专业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十四五”专业市场规划布局项目,启动建设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推动义西进口市场一期开业、二期结顶,打造引领全球贸易风尚的新一代市场。(二)深化市场渠道拓展。打造“白天选品+夜间直播”市场发展新模式,构建“市场+直播”、“综保区+直播”等新业态营销体系。(三)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推广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升级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Chinagoods功能,提升便利化服务和数字化赋能能力。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义乌市场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2022年6月13日 ​义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12号提案 办理意见的函 王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2022年为元年 启动义乌新经济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数字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围绕您提出的建议,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经过多年社会经济发展实践,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在小商品贸易领域吃到了巨大的时代红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产业快速膨胀的今天,我市贯彻数字化改革精神,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革命与制度创新,引导市场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经济产业。我市以数字化新经济为核心,已初步取得以下成果: 一、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大提升 2021年义乌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列金华第一,全省第16位。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速107.2%,保持金华第一,全省前列,数字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力军。位于义乌高新区的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被评为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大增长 2021年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完成投资63.4亿元,数字经济产值450亿元,产值增速66.7%,保持金华第一、全省领先。培育数字经济制造业规上企业24家,其中百亿元企业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数字经济正跃升成为义乌工业经济制高点。 三、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实现大跃升 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大幅提升,两化融合区域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一类档次。五洲新材的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全市已完成6个智能车间和12条智能产线建设,另有14个智能车间和4条智能产线建设正在建设中。截至2021年底,共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29个,涉及针织、化妆品、食品、仪表、光伏等行业,棒杰针织、晶澳科技、迪元仪表等数字化改造标杆示范企业已初步培育形成。义乌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入选首批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名单。梦娜袜业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名单;晶澳科技、棒杰针织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名单。吉成文体小微企业创业园被列入2021年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 四、数字贸易继续实现大发展 义乌电商规模大,引领带动强,连续7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2021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715亿元,同比增长18.89%;电子商务内贸交易额2701亿元,同比增长19.85%;网络零售额2187亿元,同比增长14.6%,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13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402亿元,同比增长16.53%;获评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专项激励示范类第一档。目前全市有电商专业村197个、电商镇13个,其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85个,淘宝村197个,各类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数字经济建设工作,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对我市数字经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义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13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