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6号
建议主题 关于优化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的建议
​“双减”政策是我国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推行了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方面切实解决了家长接送困难、缓解了教育焦虑情绪、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另一方面切实增强了学校教育服务能力和社会责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一、义乌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取得的初步成效近年来,根据中央、省、金华关于“双减”的有关要求,我市坚持一手抓课堂改革,一手抓课后服务,按照“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四方发力,四轮驱动减负提质,开展了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各具特色的小学课后托管服务,既帮助家长破解了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送学生的难题,又切实回应了社会关切、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放学早、接送难”的矛盾。二、当前我市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管理部门多、条块分工窄难以无缝衔接。课后托管服务涉及市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市场监管、文广旅体、属地镇街等众多部门,针对各部门职责,我市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条”“块”仍衔接不畅。二是社会“急难愁盼”问题难以由学校教师完全承担。课后托管服务应该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承担,但从当前我市情况看,主要工作由学校和教师来承担,导致学校和教师工作量陡增。影响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等。三是托管服务“X”课程难以在实践操作中有效运行。课后托管服务采用“1+X”模高度式,专业教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四是学生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难以得到妥善处理。参加课后托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平均为9-10小时,由于在校时间延长,学生的学习效率、用眼压力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三、优化我市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的意见建议一是政府落实“三保障”,探索课后托管服务新机制,解决部门管理缺失和有效衔接问题。1.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课后托管服务作为关系社会、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市教育、发改、财政、商务、人社、市场监管、文广旅体、数管中心、同时减轻教职工“后顾之忧”,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提供一日三餐;建议教师子女安排一位人员统一管理,并适当安排课程。各镇街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双减”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力边界,研究引入第三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的课后托管服务标准及评价机制。2.建议明确课后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课后托管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建立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对第三方管理实行财政补助,又对参加托管服务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劳务报酬。3.建议关注教教师身心健康及外聘教师质量。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评价机制,推行“弹性坐班制”。建立完善外聘教师资源库,做好“一师一案”,进而做到“一师一证”,推广“持证进校”。(二)引导社会“三支持”,拓展课后托管服务活动新场所,解决“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担问题。1.建议强化公益性专业机构支持。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在确保教育公益性属性前提下,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社区等公益场所的作用,学生放学后将他们按需接到学校附近的场所,由第三方进行课后托管。2.建议倡导社会爱心机构支持。鼓励和倡导房产商、爱心企业、社区联合发起,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办邻里中心或托管中心。管理招募大学生、社区管委会、退休教师及爱心人士,协同公交公司等,组建志愿者团队,把孩子安置在社区邻里中心或托管中心,让孩子在离家最近的场所托管。3.建议引导各类综合实践基地支持。充分发挥全市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参与的课程和活动,并适当增加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频次,促使更规范、更优质地提供教育。(三)鼓励学校“三创新”,提升差异化优质托管服务新能力 ,解决“X”课程落地见效问题。1.建议采取不同学校,不同托管方式。建议尽快出台课后托管服务指导性意见,充分考虑学校差异,如农村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家长需要,由市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或适当缩短课后托管时间的制度;课后托管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体现“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2.建议采取不同年段,不同时长和计划。综合考虑各年段学生身心特点,明确每所学校课后托管时间要体现差异,一二年级课后托管时间建议缩短1个小时,低段以趣味性活动为主,中段趣味性和技能性相结合,高段可分专业组和兴趣组两个层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托管时段活动项目。3.建议采取“自主体验+自主接受”托管模式。采用“选课”模式、“走班”模式实行托管,引导有资质、有意愿、素质高的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进校参与托管服务,合力提升托管服务水平,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四)有序落实“三强化”,夯实课后托管服务新基础,解决托管服务后顾之忧问题。1.建议强化托管服务责任和风险划分。建议尽快完善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学校和第三方要为参加托管的每个学生购买专项保险,认真落实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引导家长自愿为参加托管的学生投保学生平安保险。2.建议强化托管服务后勤保障和落实。建议市财政部门要提高托管学生营养餐费的补助标准,学校和第三方做好对课后托管学生的餐点供应服务。3.建议强化各企事业单位积极作为和主动作为。市委市政府要探索建立《义乌市企事业单位学龄儿童父母弹性工作激励制度》,倡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小学1-6年级孩子的父母中的至少一方实施弹性工作时间表,允许其下午16:00—16:30提早下班,以人性化管理,减轻接送压力。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教育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第一次会议6号王委员提案办理意见(答复)的函王委员: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创新开展“1+X”课后服务模式(“1”为统一的基本托管服务;“X”为个性化的素质拓展服务),进一步做实“5+2”,有效解决“学生课后教育难”问题,推动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实现“两覆盖”即义务教育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目前全市小学参加课后服务人数112620人,占在校生的92.3%;初中参加人数为40837人,占初中在校生的99.2%。义务教育段合计参加153457人,约占全部在校生的94%。通过问卷显示,学生满意率达98.21%,家长满意率达98.43%。《浙江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先后报道我市课后服务工作情况。二、办理情况从2021年秋季开始,遴选11个学校试点课后服务,探索建立涵盖体艺、科技、信息、益智、劳动等充分满足家长需求的校内拓展型服务课程体系。完善课后服务形式,为学有困、管有困、接有困的“三困”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学习的基础服务,尽量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逐步实现“作业不回家”“书包不离校”。另外,全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学后乐园”,围绕“五育”,强调在课后服务中增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降低近视率和肥胖率,拓展劳动的时间和方式,增加艺术活动和拓展游戏,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化、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助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积极对接青少年宫、妇联等部门助力课后服务,以德育、科学、艺术、人文为特色,通过常态化提供课程、开展公益课程、启动“社区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等活动,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丰富课后服务模式。此外,加快部门间沟通尽快落实课后服务收费问题。目前我市小学和初中的课后服务收费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依据,主要问题在于发改局没有对收费标准进行下文。发改局尚未完全认可金华市“双减”工作专班下发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和服务型收费的指导意见》(金双减专班〔2021〕7号),小学每生600元/学期,初中每生800元/学期收取。当下我市试点公办小学按照700元/学期收费,其他小学按照600元/学期收费。试点公办初中按照700元/学期收费,其他初中因都为寄宿制初中则没有收费。多种收费共存的局面,带来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比较,不利于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有序推进非学科类机构进校园。完善中小学校场地出租管理办法,制定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标准和招选办法,遴选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二是提升非学科机构服务质量。对进校园的非学科机构强化机构资质、教职工、课程设置、收费情况等监管,不断提高课后托管服务质量。三是建立教师关爱机制,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不断提升教师在学校工作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引进青少年宫、妇联、老年大学等社会力量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探索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士等进校园,不断充实托管力量,丰富课后服务形式。义乌市教育局2022年6月15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