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两非”整治后半篇文章(重点提案)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5号
建议主题 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两非”整治后半篇文章(重点提案)的建议
良好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是确保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随着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残破不全,损毁严重,建设滞后等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一、农田基本情况按照国土二调数据,我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下简称永农)27.4万亩。据镇街统计,其中基础设施较完善面积9.56万亩(占比34.9%);基础设施缺失、损毁面积14.49万亩(占比52.9%);自然条件不适宜耕种面积3.35万亩(占比12.2%)。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以下简称粮功区)为10.09万亩,其中基础设施较完善面积4.66万亩(占比46.2%);基础设施缺失、损毁面积4.93万亩(占比48.9%);自然条件不适宜耕种面积0.5万亩(占比4.9%)。二、基础设施缺失、损毁情况农田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灌区山塘水库、引水渠系损毁严重。一是部分水库灌区渠系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引水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浪费,有的甚至完全丧失功能。二是交通路网等重点工程对水系的破坏,部分水源与农田的水系连接被切断。三是一些山塘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渗漏、坝体结构稳定性不高,制约了蓄水功能的正常发挥。据镇街统计,全市引水渠系破损涉及永农面积6.094万亩,其中粮功区1.655万亩。干渠需新建或重建162.49千米,需修复57.7千米;支渠需新建或重建202.55千米,需修复110.3千米;机埠需新建或重建151座,需修复114座。全市发现病害危险山塘33座。(二)农田内部灌排设施损毁。近年来,我市农田基础设施缺乏全域系统性地修复,而早年田间渠道建设多采用U形槽,破损后漏水十分严重。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管田不管渠”、“只用不管”等思想,对渠道缺少自我维护的观念,特别是“非农非粮”区块,由于种植苗木、果树对田间灌排要求不高,内部渠系荒废、损毁更是无人关心,渠道堵塞、淤积情况普遍存在,要恢复粮食种植,农田内部排灌设施亟待重建或改造提升。据镇街统计,全市农田灌排设施损毁涉及永农面积6.085万亩,其中粮功区2.37万亩。永农内毛渠需新建或重建379.45千米,需修复326千米。(三)田间道路破损。与农田灌排设施损毁类似,由于缺乏资金,未开展系统的建设和修缮,部分农田存在道路破损、硬化率低、农机下田口过少或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农业机械化生产。据镇街统计,全市永农涉及田间道路损毁面积3.73万亩,其中粮功区1.65万亩。田间道路需新建或重建213.8千米,需修复90.05千米。三、意见建议针对以上问题,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确保“两非”整治后的农田和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具有较完善、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业灌溉供水机制,加大农业灌溉用水和资金的保障力度,提高“两非”整治的建设标准,实现“建成一片田,种上一季粮”的目标。2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开展农田水利畅通工程等,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对灌区主干渠、山塘、引排水渠系、机埠、田间道路、农机下田口的建设修复、提升改造等工作;系统解决农田基础设施缺失、损毁问题,改善农田基础种植条件,确保建成的农田种得上、管得好、产得出。3.加强协调联动。市水务、农业农村、自规、财政等部门要加强配合,部门与镇街、镇街与镇街之间要无缝对接,形成合力。要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田建设、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推进工作相衔接,尽可能做到高标田建设、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推进到哪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跟进配套到哪里。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水务局、财政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解决类别:A 毛委员: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两非”整治后半篇文章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如您所述,我市由于城镇开发的扩张、交通路网的铺设等原因,农田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缺失、损毁问题,“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地块也亟需修复农田水利设施。为此,近年来我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1年市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829.4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8万亩。为加强农业灌溉水源供给保障,2021年9月水务局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义乌市城乡水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拟通过水系连通布局,充分挖掘现有水库、山塘的水资源,结合“非粮化”整治需求,系统规划稳定耕地灌溉水源,明确水源布局及工程建设规模等,形成灌溉水网。2021年8月,义乌市义西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承担岩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技术支撑工作,计划按我市实际情况对岩口灌区通过统筹调配灌区水资源,解决灌溉用水,特别是“非粮化”整治后地块缺水问题。二、办理情况围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持续推进高标田建设。2022年,我市新立项高标准农田项目13个,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加上历年在建项目,全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对新建区块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二)开展农田基础设施调查。年初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农田基础设施情况摸底调查,将全市耕地分为可种植水稻、可提升为水田的旱地、不可提升为水田的旱地、自然条件导致抛荒、缺乏提升意义等五种类型,并初步测算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需求,制定整治方案。(三)完善水网灌区规划。《义乌市城乡水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已完成我市灌溉现状排查摸底和实施方案汇总。7月初已完成《义乌市城乡水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修改稿。岩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技术支撑单位已完成《义乌市岩口水库灌区现代化灌区规划》《义乌市岩口水库灌区取用水评估报告》《岩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等报告编制,现已通过技术审查。三、下步计划(一)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开展农田基础设施整治行动,争取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新建和提升改造。2022、2023年重点整治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到2023年底确保10.09万亩粮功区全部能用于粮食生产。2024、2025年重点整治粮食功能区以外农田的基础设施缺失情况,提高我市农田整体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能力。(二)全面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的理念,计划通过四年努力(2022-2025年),在美丽乡村精品线沿线和重点节点村庄打造50个以上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业态丰富、共富共享的美丽田园。由各镇(街道)选择有一定的田块规模且集中连片(原则上,水稻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旱粮、蔬菜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其他作物集中连片150亩以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产业特色鲜明,社会资本投资活跃的农田,打造种植规模化、设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建设景区化、产业融合化的现代美丽田园,市财政按照实际投资额的80%进行补助。(三)强化农业灌溉保障。抓紧完成《义乌市城乡水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复工作,按照实施方案项目的轻重缓急,分年度组织实施。完成《岩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编制,上报省水利厅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遴选,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四)加强后续管护。加强农田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工作,积极探索农田长效管理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各镇(街道)与受益主体(行政村、流转经营大户和经营企业)签订管护协议,常态化落实管护人员、经费和职责。由行政村和种植大户、经营企业负责日常管护,镇街对管护情况开展定期巡查,形成管护合力,确保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到位、维修及时,让建成后的农田持续发挥效益。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三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5月11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