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贸工联动战略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提案)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2号
建议主题 关于深化贸工联动战略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提案)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竞逐“数字化、双循环、共同富裕”三大新赛道,全力塑造贸易枢纽、开放窗口、智造集群、现代都市、乡村振兴、美丽义乌、民生幸福、善治之城八大新场景,高质量高水平加快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依托小商品市场的独特优势,“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小商品制造业蓬勃兴起发展壮大,形成了以饰品、袜子、无缝内衣、日用品、化妆品、玩具、拉链、衬衫、箱包、线带等小商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市场繁荣,走出了一条富有义乌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小商品制造产业体系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人口红利逐渐退去,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传统产业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挤压。二是传统产业供地不足,工业厂房改变用途、无序出租情况严重,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受限、成本高企。三是传统产业缺乏技术壁垒,进入门槛不高,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浙中一体化发展,面临更加加剧的国外国内区域竞争和周边县市的竞争。四是传统产业层次不高、企业量多体量小、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进一步制约了本地企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五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传统产业利润走低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批企业偏离主业激进扩张,多家龙头企业出险,影响了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六是受中美贸易战、百年大疫情、能耗双控等影响,大幅推高经营成本,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竞争优势进一步削弱。以上问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相适应,与高质量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不相适应,需要花大力气予以破解。为此,我们建议:(一)全力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破解要素受限难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办发〔2021〕51号),提出了八个方面试点任务,包括: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健全要素市场治理,进一步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等。方案为我市破解要素受限难题提供了改革发展机遇,我市应积极向上争取先行先试,着力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土地要素方面。着力在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机制、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用地、允许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等方面改革突破,为传统产业发展加大土地要素的供给。二是劳动力要素方面。抓牢建立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住房供应、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的改革方向,推动加快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和破解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重受限的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资本要素方面。聚焦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推广“信易贷”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信用产品,推动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改变信贷产品重抵押,小微企业融资个性化产品少、成本高的问题,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四是资源环境市场方面。积极谋划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改革。全力争取光伏行业用能指标十四五期间光伏企业用电指标单列,不纳入地方能源双控考核,进行全省统筹,为传统产业争取更多的用能保障。(二)全力打好新一轮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攻坚战。市委决策部署了新一轮有机更新规划,提出用五年时间有机更新老旧工业区1.5万亩,其中拆除更新1万亩、提升改造5000亩。这一决策部署是我市立足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跃升的重大决策安排。为通过有机更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土地空间要素支撑,建议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保障产业用地,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只增不减、能级更高、支撑更强。 落实省政府要求确保新增土地供应中工业用地供地占比30%以上。划定工业用地红线,确保工业用地只增不减。参考兄弟县市工业用地占比(萧山区提出“十四五”期末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6%、嘉善县提出“十四五”期末工业用地占比保持在30%、瑞安市提出到2035年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为21%以上、深圳市提出到2035年工业用地将保持在20-25%),建议我市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控制在25%左右。根据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占比情况,突出保障传统产业用地总量占比,在本轮有机更新中只增不减。结合义乌土地紧缺现状和传统产业的可以上楼的特点,合理设定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容积率提升至3.5-4.0,提高土地用地效率。鼓励大平层厂房建设,打造适应智能制造产线排布和有利于管理成本控制的现代工业厂房。破旧立新中,要导入工业社区理念,重视产城融合、完善工业区功能布局、要素集聚,打造高标准小微企业园,为传统产业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二是坚持全域产业统筹,聚焦市场引育产业,推动经济薄弱镇加快发展。增量选优,围绕四大新兴产业,精准定位新兴产业招引方向,在培育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加大对有利于市场优势巩固的产业培育。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经济薄弱镇转移集聚,推动上溪、大陈、赤岸、义亭等产业发展空间的谋划,倾斜安排土地指标,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推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化妆品等优势行业向相关镇集聚,迅速提升人口集聚度,培育税源基础。优化偏远农村有机更新政策,实施住宅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配比安置,缩减住宅用地占比,提升产业用地安排并集中安置,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三是坚持先立后破推进,安置在先、更新在后,实现有机更新和产业提升互促互荣。企业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先破后立带来打破企业经营运行规律、加重企业成本负担、流失企业订单客源、推高工业租金地价、造成企业外流等问题,必须在新一轮有机更新中予以高度重视。建议在经济欠发达镇划定有机更新先导区,加快土地供应,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早日建成传统产业安置空间。在有机更新中,国资平台要担当主力军,高标准建设产业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建设支持中发展壮大国资平台。推动产投集团向产业空间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转变。要坚持规划引领,招引高水平产业空间规划团队,对空间地块、厂房结构等进行规划设计,适应产业升级的发展需要。四是坚持产业提质扩量,推动传统产业质量更优、企业数量更多。深入研究提升义乌小商品制造业首位度和生产力区域协同布局的课题研究,寻找合理的平衡点,推动义乌和周边县市互促共荣。深入分析评估十大传统优势行业,确定分类分层的支持策略。加大传统产业强链补链企业招引,带动本地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巩固优势。加大义商回归力度,吸引和推动外溢传统产业优势企业回流。(三)大力开展新一轮贸工联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需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的支持,传统产业在国际国内竞争背景下,亟待进一步改造提升。一是以产业数字化为牵引,打造智造集群新优势。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未来工厂为牵引,塑造“传统+新兴”智造集群新场景,深化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促进传统小商品制造转型,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产业集群。首先,加快推进现有未来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标杆示范企业,带动相关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乃至全市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其次,要充分发挥镇街数字专班的作用,做到工作人员真正走进企业了解情况,加强数字化改造宣传。第三,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化改造服务商,继续扩充专家顾问团单位,组建数字化改造专家库,助力企业梳理自身难点痛点,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未来工厂”建设项目。第四要继续推进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建设,推进N+X轻量化改造工作,提升产业集群新智造水平。二是紧抓新国潮为机遇,打造国货产业新优势。从 2018 年国潮元年起,经历 2019 年的老牌焕新生,到 2020 年新国货的集中爆发,国潮已形成一种愈发明确的潮流。新国潮的不断壮大,在供给端,中国品牌正在进行着集体品类创新、产品出新和品牌变革,成为市场中的集体潮流。在消费端,消费者对于新国货的消费习惯开始养成。中国特色、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世界视野&中国自信是新国潮的特质所在。义乌亟待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研发+、标准+、质量+、品牌+,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小商品“首发经济”,举办中国新国货博览会,打造“国潮风向标”“爆款供应地”。三是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打造专精特新新优势。波特竞争理论认为,五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即:既有竞争者力、新加入者的威胁力、客户的议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 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是评判企业竞争力的四个维度。在传统产业区域竞争愈演愈烈、本地竞争同质化白热化的背景下,需要引导企业在“专精特新”上持续发力。“专”即专业化,在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的专业化上持续发力。“精”即精细化,在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上持续发力。“特”即特色化,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上发力,推动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新”即新颖化,专注于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下功夫。(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是搬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我市传统要素资源紧缺,营商环境尤为重要。必须持续不断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义乌学不走、搬不走、真管用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政策环境。财政政策具有导向性、牵引性和绩效性,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我市涉企政策。突出差异化,按照产业的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分类,制订差别化政策,差别化供给。突出牵引性,注重牵引性经济指标,注重产业提升的关键领域,不撒胡椒面,在政策穿透性上发力。突出绩效性,以绩效论英雄,做到高效高补、低效低补、无效不补。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要树立尊重企业家就是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理念,关爱企业家、呵护企业家、让企业家有荣誉感、归属感,锻造一支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特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高水平加快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注入不竭的动力。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1
承办单位 经信局、发改局、自规局、人力社保局、金融办、商务局
办理落实情况
采纳  √ 部分采纳   留作参考  
王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贸工联动战略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提案)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并感谢您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您在议案中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一、推动传统产业集聚发展。2022年,我局制定了《义乌市传统产业发展提升方案》,通过对全市各镇(街道)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统筹考虑全市各镇(街道)区域位置、区域基础配套、未来发展导向等因素,明确了各镇街传统产业布局方向和发展重点,推动镇街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形成优势互补、融合互动的传统产业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根据各镇(街道)传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义乌市各传统产业规模、发展空间和容量需求,并统筹考虑各有机更新区块现有企业分布状况、土地可利用情况、环境需求容量、产业集聚程度等因素,按照“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集群发展”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一批传统产业园区,以打造小微企业园2.0版为目标,配套办公、宿舍、商业、仓储等公共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载体和空间。二、推动高税无地企业安置。聚焦高税无地企业发展空间需求,未来三年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亩工业用地,安置10家左右高税无地企业。在此次有机更新区块中,综合考虑高税无地入围企业用地需求、更新区块土地可利用情况、产业集聚程度、区域配套等因素,将大陈前山工业区西侧部分地块、廿三里地块、上溪新中鑫地块、稠江有机更新地块共4个地块(总面积295.78亩)定位为用土安置地块,重点保障高税无地企业用地需求。三、推动工业企业有机更新。目前我市以北苑街道石桥头区块为试点,积极推动工业有机更新。对石桥头工业区有机更新的宗地企业和符合条件的承租企业,按不同标准分别给予工业用地、工业生产性用房等方式进行安置,实现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应留尽留。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