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非粮化”整治后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306号
建议主题 关于实施“非粮化”整治后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号)文件精神,要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后续利用工作,确保不出现新的抛荒,稳定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了“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在推进“非粮化”政策过程中,增加了不少可耕种的农田,但开垦出的农田对应的水利设施大都处于无水利设施或年久未用、年久未修等状况。导致严重缺水,进而无法进行粮食生产,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2、对于“非粮化”整改后土地,土地耕作层少、土壤肥力较低,种植条件较差。建议对于“非粮化”整治地块进行高标准化农田改造,增设水利基础设施、土壤培肥等措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许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实施“非粮化”整治后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如您所述,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了“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推进“非粮化”政策过程中,开垦出的农田对应的水利设施大都处于无水利设施或年久未用、年久未修等状况;“非粮化”整改后土地,存在耕作层少、土壤肥力较低,种植条件较差等问题。您提出:对于“非粮化”整治地块进行高标准化农田改造,增设水利基础设施、土壤培肥等措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建议。这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1年市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829.4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758万亩。二、办理情况围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主要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持续推进高标田建设。2022年,我市新立项高标准农田项目13个,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加上历年在建项目,全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对新建区块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二)开展农田基础设施调查。年初组织各镇街开展农田基础设施情况摸底调查,将全市耕地分为可种植水稻、可提升为水田的旱地、不可提升为水田的旱地、自然条件导致抛荒、缺乏提升意义等五种类型,并初步测算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需求,制定整治方案。(三)加强农业灌溉保障。为打通农业供水紧张堵点,水务部门已委托省水利水电测绘院编制《义乌市城乡水网规划》,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编制《岩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通过统筹调配灌区水资源,解决灌溉用水,特别是“非粮化”整治后地块缺水问题。三、下步计划(一)持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开展农田基础设施整治行动,争取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新建和提升改造。2022、2023年重点整治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到2023年底确保10.09万亩粮功区全部能用于粮食生产。2024、2025年,重点整治粮食功能区以外农田的基础设施缺失情况,提高我市农田整体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能力。(二)全面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工作。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的理念,计划通过四年努力(2022-2025年),在美丽乡村精品线沿线和重点节点村庄打造50个以上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业态丰富、共富共享的美丽田园。由各镇街选择有一定的田块规模且集中连片(原则上,水稻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旱粮、蔬菜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其他作物集中连片150亩以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产业特色鲜明,社会资本投资活跃的农田,按照种植规模化、设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建设景区化、产业融合化的建设要求打造美丽田园。(三)加强后续管护。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美丽田园日常管护工作,积极探索农田长效管理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各镇街与受益主体(行政村、流转经营大户和经营企业)签订管护协议,常态化落实管护人员、经费和职责,由行政村和种植大户、经营企业负责日常管护,镇街对管护情况开展定期巡查,形成管护合力,确保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到位、维修及时,让建成后的农田持续发挥效益。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三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6月14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