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建设城区集贸市场2.0版本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77号
建议主题 关于规划建设城区集贸市场2.0版本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每一个市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已然成为衡量市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义乌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早期的露天农贸集市,到简易棚架市场,再逐步建设标准化室内农贸市场,演变成如今室内市场、生鲜超市、生鲜配送三种业态并存的格局。为加强义乌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动市场管理服务升级,提升市民买菜幸福感与满足感,建议规划建设现代化农贸市场2.0版本,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融入超市化的设计风格及行业布局,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增强市民消费体验,推动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一、背景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升级,生鲜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伴随着生鲜电商与生鲜超市的规模化发展,传统农贸市场似乎越来越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群体老龄化严重,市场份额被不断吞食,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同时,农贸市场周边往往遭受周边无证及马路菜市场的经营冲击,利用菜市场人气集聚的优势,凭借其低廉的经营成本,随意抢夺客源与市场,加剧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困境。二、建议意见新形势下,面对生鲜领域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传统农贸市场应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出发,探索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之路,规划建设现代化农贸市场2.0版本,创新提升整体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管理服务能力,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凝聚市场核心竞争优势,以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1.创新市场规划布局,融入超市化的设计风格及行业布局,配置智能化软硬件设施,同步提升市场经营环境与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农贸市场2.0版本。2.创新市场商位租金收取方式,尝试采用统一收银与佣金分成方式,对市场商户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将商户命脉与市场共通,激发市场经营活力。3.持续深化线上买菜平台网点分布,结合消费者使用反馈,不断改进平台的服务功能,并协调多方资源加大宣传,提升平台的使用度和知名度。4.探索推进传统农贸市场业态迭代升级,邻里中心模式布局引流。5.联合多方加强监管,强化市场周边经营秩序整治,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规范经营。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市场监管局、市场集团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邹代表: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集贸市场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城区集贸市场2.0版本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前期工作及成效建设好、管理好农贸市场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三服务”,通过一体化谋划、标准化创新、高效率攻坚、高品质共享的“两化两高”工作机制,打造了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新模式,先后两次获评全省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从2016年启动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7亿余元,改造提升面积43914平方米,先后建成标准化市场44家,完成内部提升改造24家,拆除不符合规划市场44家,取缔马路市场35家次,完成功能转换17家,实现村居(社区)农贸市场托管全覆盖,彻底扭转了农贸市场建设无序和环境“脏、乱、差”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1.一体化谋划,强化组织、规划、政策互为合力,实现全市“一盘棋”。一是强有力统筹。高规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场监管局和市场集团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镇街落实、确保长效、严格奖惩”的工作机制,有效凝聚部门合力,夯实镇街属地责任。二是强有力规划。结合义乌经济社会近远期发展规划,率先编制地方性专项规划《义乌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按照保留、拆除、取缔、易地新建等四种规划原则,将当时现状存在的166家农贸(菜)市场(含28家马路市场)压缩到82家,新增规划布点115家。同时,每年制订全市性工作方案,精准编制年度项目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挂图作战,做到“镇街目标任务明确,部门考核依据公开”。三是强有力奖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集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的意见》《全市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奖励补助办法》等文件,明确给予项目建设成本60%的财政奖补,激发主办方积极性。自2018年以来已发放农贸市场财政奖补专项资金近2400万元。2.标准化创新,对标业态、管理、考核三大维度,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一是业态标准创新。结合全国文明、平安、卫生城市等各类重要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与中国计量大学等院校合作,创新编制全省首个地方性农贸市场管理标准,包括“周边环境管理、建设布局、物品摆放、卫生工作、食品安全管理”五项规范,有效提升全市农贸市场整体业态水平。 二是管理标准创新。出台《义乌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达标评价办法》,开展全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达标等级评定活动,并依据全年度现场评价考核情况,将全市所有农贸市场按一定比例分别评定为A、B、C、D、E五个等级,分类分级管理。同时,通过下发督查通报,倒逼各单位整改落实,有效提升全市农贸市场整体管理水平。 三是考核标准创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连续三年将农贸市场规范整治和管理工作列为全市各镇街的月度攻坚竞赛项目,实行月度排名,年度总分纳入全年考绩,形成各镇街千方百计争“红旗”良好工作格局。3.高效率攻坚,瞄准用地、登记、运营三大瓶颈,着力破解难点堵点。一是破“用地难”。探索性地开展了两种方式供地:一为简易方式供地,简化审批手续,解决规划许可、消防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审批环节的难点问题,取得市场名称登记,规范审批和建设;二为入市方式供地,结合义乌国家级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将村居社区投资建设项目所需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公开招拍挂。目前,共22个项目已成功入市供地,出让面积7.26万平方米,出让金额约8564万元。二是破“身份难”。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室内农产品集散中心等级认定工作,出台《义乌市室内农产品集散中心等级认定办法》,着力破解部分村居(社区)农贸市场因历史原因无法办理市场名称登记的瓶颈问题,目前已成功认定22家。三是破“运营难”。针对部分村居(社区)举办农贸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情况,创造性提出委托管理新模式,即由村居(社区)投资建设农贸市场,建成后统一委托给国有市场集团实行专业化管理。目前已托管37家,村居(社区)农贸市场托管率达100%。4.高品质共享,紧扣群众、市场、村集体各方利益,分享发展成果。一是收获更多的“笑脸”。联合义乌市场发展集团和建设银行,在批发市场(浙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零售市场(词林菜市场)开展全链条农产品食品安全智慧溯源的试点工作,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农产品智慧溯源系统,成功召开全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以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换来群众满意的笑脸。二是收获更多的“风景线”。按照“一场一策”全面制定各市场创建工作计划,细化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督促各创建单位逐条逐项落实到位,着力改善了我市农贸市场消费环境。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4家、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4家,实现城乡农贸市场星级覆盖率100%。三是收获更多的“共赢硕果”。一方面助推村居消薄,如将后宅街道稠岩村原有的马路市场提升改造为消薄项目,每年新增16余万元消薄基金;另一方面助推集体增收,如青口菜市场改造提升前年租金收入为280万元,改造提升并实现委托管理后,租金收入增加到610万元,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二、办理情况收到代表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牵头负责针对代表建议的进行专题研究和办理。研究、办理情况如下:1.对全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进行修订。在《义乌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今年我市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以及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全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进行科学修订,目前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2.对新型经营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国有农贸市场主办方、全市村居(社区)举办的农贸市场托管方市场集团对接,探索新型农贸市场经营模式可行性,试点建设网红市场、特色市场,制作了多期新媒体宣传片对农贸市场特色商品进行推介,提高知名度与吸引力。3.开展线上买菜平台试点。搭建专业团队,由市场集团自行开发建设了线上买菜平台,目前已在词林菜市场进行试点,服务周边群众。4.积极推进传统农贸市场业态迭代升级。结合全市城市有机更新、新社区建设,在城区新建社区探索开展邻里中心建设,替代、补充传统的农贸市场业态。5.不断加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秩序监管。我局积极发挥市集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将农贸市场管理工作推动纳入2022年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的工作考核,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复评等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持续加大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监管力度。三、下步计划在接下来的集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过程中,我们将统筹考虑、充分结合代表的意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义乌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一是待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后,立即完成全市农贸市场新一轮布局规划修编。二是按照100%托管的要求,继续扎实开展村居社区投资建设农贸市场的托管工作。三是创新开展新型经营模式的探索,扩大线上买菜平台服务范围。四是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确保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年内创建3家以上省级放心农贸市场。五是持续强化监管,落实镇街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市场主体责任,创造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农贸市场消费环境。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集贸市场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6月13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