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137号
建议主题 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
一、基本背景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弱项在“三农”,品牌亮点也会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要向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而奋斗,乡村振兴将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以缓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是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城市还存在差别,农村现代化仍是突出短板。2021年,浙江公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名单,分为六大领域,共计28个试点,义乌市列入缩小城乡差距领域试点。因此义乌应该率先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加强产业融合的集约型村庄建设,坚持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农村数字赋能和品牌赋能。二、问题评析(一)主要短板1.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长期处于高位的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对我国城乡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形成了重大挑战。义乌市虽然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除了在收入维度,城乡社会的差距还体现在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入上的差距。2.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平衡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背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义乌农业人口较多的集中在有限土地资源,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偏低,务农劳动收益偏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仍然有较多的劳动力在从事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农业劳动的收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充分的现象不利于农民的稳定增收。3.农村仍有部分低收入人口除了城乡之间的关系,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值得引起关注。义乌市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经全面实现脱贫。但是,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依旧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要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重视低收入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义乌当前农村贫困家庭收入构成中,来自政府补贴的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大。(二)原因分析1.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城乡之间,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的交换没有遵循市场配置的规律,尤其是农村的要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了我国乡村经济的活力。这些要素市场的制度壁垒如果不尽快加以改革,将对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形成挑战。2.土地要素交易的制度壁垒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在城乡间,土地不同的配置方式使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分配存在严重不公,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来源。农村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土地,农民最大的财产也是土地,如果不能激活土地要素市场,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步伐将会十分缓慢,乡村振兴也会缺乏相应动力。3.资本要素下乡的经营壁垒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缺乏资本,城市资本丰富,但缺乏土地,因此“资本下乡”刚好能够结合两者优势,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协同发展。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土地却受到严格管控,资本下乡从事“非农化”经营受到严厉限制。仅能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本下乡”不得不面临农业种植收益低、风险高的难题,最后,企业常常处于亏损状态,经营不下去,不得不跑路。4.农村生产配套条件落后实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农村内部具有可保障的配套生产条件。由于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硬件”较为落后,技术人才流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生产“软件”也逐步缺失,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不得不解决的难题。5.农村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与城市相比,政府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这些民生领域的短板将直接对农村能不能留得住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造成难题。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教育、卫生等发展环境对人力资本的前期积累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农村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不到和城市的均等化,城乡之间将会长期形成“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三、对策建议(一) 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现状的重要出路。乡村振兴要激活城乡间的主体、要素、市场,就需要破除影响主体积极性、影响要素流动,影响市场形成的制度障碍。建议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步伐,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的制度,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最后,加快资本下乡经营管理的改革步伐,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下乡资本,根据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模式。(二) 加强产业融合,推进集约型乡村建设建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发展所需“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建议学习日韩的乡村振兴经验,实施集约型乡村建设。减少小村落,打造大村落,加强集约型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加强合作联合。增进村际间沟通交流,强化优势互补,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文化共融、品牌共塑。以项目合作开发、资产联合经营等形式,示范带动、区域联动、协同推动村际间强强联合、强弱互补,提升乡村发展能级,不断积聚乡村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各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完整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也提高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效率。最后,通过加强产业融合的集约型乡村建设,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方面提振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和城市的共同繁荣。(三) 加强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需要坚持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在生活性基础设施上,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保障与投入,逐步统筹城乡间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的均衡,合理分配城乡间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高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增加对低收入人口的补贴标准,并逐步提高基本保障的给付标准,缩小和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四)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乡村现代化加快“三农”数字化改革,充分用好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让更多数字“三农”多跨应用场景在农村落地。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协力推进乡村产业、社会服务、乡村治理数字化。(五)提升品牌赋能,做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打造“品字标”义乌农产品牌,培育义乌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强涉农品牌商标维权机制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强品牌农产品与网络销售平台的有效对接。用好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等展示平台,加大品牌宣传。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推动义乌品牌农业走出去。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自规局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朱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正如您所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如何加强城乡融合,如何让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如何让农村真正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主题。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数字化、现代农业、城乡融合等工作,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单位、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首批试点单位。一、主要改革创新(一)推进城乡融合助力共同富裕。出台《义乌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八个“走在前列”目标,构建市域一体融合发展格局,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城乡融合12项标配标识设置等提升工程114个,推进城乡融合“义乌标准”落地,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二)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设,构建“1(总指导意见)+10(完善政策)+10(新政策)+X(配套政策)”的政策体系,完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等机制,保障和显化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全力打造义乌宅基地改革试点2.0版。大力实施农村有机更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推动整村按标提升,已启动110个村,涉及总农户数47703户,2021年安排1650亩农民建房专项用地指标。(三)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村务清廉钉办”列入全省第一批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新闻发布会、省纪委基层监督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试点全省六大模板。缸窑村入选省未来乡村第一批试点村,“肥药两制”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跟着节气游乡村列入省农业农村厅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试点。缸窑村未来乡村“2+4”多跨场景线下全覆盖,完成浙里办“我的家园”上线。成功入选省第二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实施强村富民促发展行动,大力提高农民富裕富足水平1.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动态摸排农村困难家庭住房,2021年治理改造困难家庭 C 级危房 21 户。落实低收入家庭补充医疗政策性保险,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理赔 2.41 万人次,受益人群 3320 人,赔付金额 124 万元。开展新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探索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幸福增收,帮扶 1992人次,发放补贴 59.76 万元。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落实干部结对率 100%。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1400元。2.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深化“消薄”攻坚提升行动,开辟消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与组织部、农商银行等部门联合举办首届“‘义’同致富,振兴有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评选,加速消薄项目落地生效。共实施消薄项目 128 个,村集体投资合计约 12.6 亿元,已产生收益 8488 万元。开展历年消薄补助项目“回头看”行动,切实提高消薄补助资金绩效水平。开展村社集体资产清理专项行动,共排查问题 784 个,清理合同份数 9433份,清缴资金 1782.23 万元。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顾问制度,累计向 188 个行政村发放“乡村·振兴贷”5.77 亿元。3.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升级改造28家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72.95%,建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推进医保参保扩面,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97%;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97.4万人,激活率89.5%。探索失能失智老人探访关爱制度,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二)实施和美乡村提质行动,大力提升乡村宜居宜业风貌1.推进“众创乡村”建设。深化“国企+精品线”结对模式,实施精品线建设项目30 个,完成有效投资 1.2 亿元,结合沿线村庄打造14处游客服务中心、39处驿站、72个公厕、75个停车场共计3千多个停车位,整体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串联形成280公里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大环线。加快金义名人和美乡村风景线(义乌段)建设,“望道信仰+人文上溪”和美乡村精品带获评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红糖飘香农情体验精品线申报省美丽乡村风景线。开展“七个一”和美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新增一星样板村 25 个、三星村22 个,累计创建星级和美乡村 379 个。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预计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1 个(赤岸)、新增省特色精品村 5 个,新增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 127 个、精品村 51 个。获评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优胜县。(三)强化统筹保障力度,汇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合力1.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市委专题研究农村工作16次。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常态化机制,深入乡村调研400余次,帮助解决乡村发展难题600余个。建立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将众创乡村、粮食生产等内容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编制《义乌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蓝图。2.强化资金保障。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全年用于农业农村发展资金超过27亿元。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支农再贷款余额13.65亿元,位列金华市第一;农房抵押贷款余额56.95亿元,同比增长16.67%。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总保费达到1291万元,财政补贴371.5万元。3.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成功召开“世界义乌人”大会,300名乡贤参会共议乡村发展大计。聚焦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完成3265名村干部全员轮训,择优选聘百名兴村治社导师,结对帮扶242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685名青年委员,做实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及实用人才1000余人,培育农创客210人,开展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培训1万人次以上。三、下步计划我市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上级关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紧盯“扩中”“提低”和缩小城乡差距目标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平台,实施六项重大改革,推进六项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农业带富、农地增富和集体促富能力,不断夯实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基石。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义乌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5月20日
反馈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