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义乌小商品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受理结果

编 号 第44号
建议主题 关于推进义乌小商品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义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商贸城市。市场是义乌的“命根子”,汇集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每年吸引50多万境外客商前来采购,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是义乌的“生命线”,构建起了通达全国15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全球700多个枢纽城市的国内国际物流网络,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产品辐射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是义乌的“压舱石”,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以来,义乌依托市场孵化了大量的生产加工主体,现有工业企业2.67万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其中无缝内衣占全国70%以上、饰品占全国30%以上、袜业占全国30%以上,又成为反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义乌小商品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整体上来讲:在“市场+制造”的导向下,小微企业多、经济活力强,一直以来都是义乌特色,但产业层次低、亩均税收少、环保问题多、企业壮大难也一直是义乌的发展之痛。长期以来,很多义乌传统产业亩均税收不过5-6万元,工业企业“低小散”、工业区块“脏乱差”问题突出。2020 年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3.22 万,在全省22 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中排名靠后。2021年三季度工业亩均税收3.24 万元,位列金华各县市第10 名,整体而言义乌小商品制造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近年来,随着“亩产论英雄”、“低小散”整治、有机更新拆迁、能源双控等政策逐步趋紧,不少小微实体制造承受不住经营成本攀升压力纷纷外迁。2.从近些年来看:大力实施存量优化,发展建设了一批小微产业园,但问题不少:一是多为原低效存量用地改造,老旧建筑硬伤无法满足产业集聚提升发展需要;投资主体即为原宗地企业主,以租厂房收租金为目的,入园模式简单堆砌,入驻企业鱼目混珠。二是运营机构多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为主,行业不熟悉,产业痛点、难点、赌点更是不知,如何为园区企业提供设备改造、原料集采、产品研发、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如技改补助门槛高。小微企业很难直接享受,政策又不允许园区捆绑申报,统筹申报又遇到开票税收、设备折旧等现实问题。二、推进义乌小商品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要锚定更高质量支撑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聚焦推动义乌小商品制造企业重塑价值链分工地位,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柔性化、精细化、品质化生产能力,加快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具体对策建议如下:1.强化产业集聚集群规划。小微产业园不是低小散企业简单的搬家堆砌,需要契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是继续加大“低小散”、“工业用地不姓工”以及低效用地整治,探索工业用地占补平衡机制,倾向性加大土地供给,集中连片规划布局小微产业园发展空间,引导成长性小微集聚、产业集群发展。二是着眼集群产业发展特性和需求,分行业规划强制公共配套设施集中处理,如污水处置;分产业明确容积率、建筑密度、楼层高度等指标,推动用地集约化开发。三是创新尝试弹性土地供应,将产业园用地出让分成前期租赁、后期出让两个阶段;实施部分自持与限定最小面积组合分割出让,提高园区运营门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2.提升园区智能化生产能力。推进传统制造新一轮技术改造,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基本途径,以“智能+”为主要手段,推广机器人、智能制造单元、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从单台自动化设备应用向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提升。3.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设立政府主导产业基金,加强同高等院校、产业研究院合作,推动技改研究、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等产学研成果转化。针对小微产业园出台更加普惠的财税扶持政策,让小微企业直接享受技改奖励;财政补助园区对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打造集成“互联网+消防、环保、生产、能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探索财政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支小助微”,实施信贷“增氧”,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定向支持力度。
信件附件
提交时间 2022-12-30
承办单位 经信局、金融办
办理落实情况
已解决  √ 正在解决   创造条件解决  
一、小微企业园建设情况 近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以大抓落实之功,破解“小微”发展之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义政办发〔2019〕32 号)、《义乌市制造业小微企业园管理办法》等文件,围绕十大优势产业,建立小微企业园“十个一”准入标准,建立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入园企业分类奖补政策,建立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建设,高质量运营管理。 目前,累计建成省级认定小微园66家,总数列全省第一。省级四星级小微企业园1家,三星级4家,省级数字化示范试点小微园3家。总占地面积4785亩,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集聚小微企业3800家。规上企业94家;科技型企业232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义乌“以高质量为引领 推动存量改造园区提质提效”入选2021年度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与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名单。目前来看,对低小散、低散乱整治已经起到较明显的集聚、规范作用。 当前,为顺利启动实施新一轮工业有机更新,提前谋划拆除企业安置等问题,我市已由产投集团、双江湖集团主导,在大陈、苏溪、廿三里、北苑、稠江、上溪、佛堂、赤岸规划9个传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园,合计面积800亩。此外,为支持高税无地企业发展,拟在年内落实12家以上高税无地企业的用地安置。 二、金融支持方面的工作进展 近年来,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3月末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经营性贷款)1879.8亿,比年初新增158.2亿,同比增长21%。平均利率4.84%,比2020年下降0.17个百分点。不良率0.64%,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1.设立“转贷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免担保、普惠式、不见面”的转贷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转贷资金压力,遏制民间高利借贷的不良风气。转贷通开办以来,已为2617家企业9903笔贷款进行转贷,涉及金额1361.92亿,节约转贷成本近12亿。 2.持续开展银企协调。实施“一企一策”稳企纾困,截至目前,累计接洽企业13601人次,召开协调会1915起,累计发函809份,发纪要1342份,涉及企业4043家次,稳定信贷金额累计4404.03亿元。其中开展临时解封转贷292起,涉及金额86.26亿元,持续稳定银企生态。 3.政策性担保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产品落地。3月30日,农信担保与义乌农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首批5家银行签订了《浙江省远期结售汇担保业务合作协议》,“汇率避险保”担保业务产品成功落地。义乌农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4家银行均于当日分别为其客户办理了首批7笔“汇率避险保”项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为客户减免保证金共计1550万元。 4.强化金融顾问服务力量。充分发挥金融顾问专业力量,组织金融顾问进农村、进园区、进企业等,重点围绕义乌市小微企业园、高新企业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园区、农村2502次,解决问题1523个。 三、下步工作思路 针对小微园高质量发展,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小微园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小微园建设管理标准,开展小微园绩效评价,实施“一园一策”管理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小微园质量;二是大力招引培育园区运营主体。大力引进产业地产运营团队,鼓励国资公司与国内优秀园区运营机构组建合资公司,推动本地优秀运营机构连锁化运营管理,提升小微园运营水平;三是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引导小微企业园结合实际建设数字化园区,提升园区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创建一批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 金融创新支持服务方面,一是持续推动银行开展小微走访对接服务,结合首贷户专项行动,按网格逐户开展对接,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向上争取信贷审批、外汇结算、利率定价等权限,针对性解决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将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纳入银行双月攻坚及年度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激励。
反馈附件